我們家孩子發燒、咳嗽,會不會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現在大家都很恐慌,大家現在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如果孩子出現了發燒或者咳嗽(因為現在是冬季,本身就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峰季節),更是會加重這種恐慌,會不會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或者大家還會有類似的問題,有沒有什麼辦法,來區別普通的呼吸道感染和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和支氣管肺炎有什麼區別?另一個接踵而來的問題就是,我要不要去醫院?去醫院又擔心被感染,不去醫院又擔心把孩子耽誤了。


我們家孩子發燒、咳嗽,會不會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想把這件事說清楚其實蠻難的,或者說根本說不清楚,很難簡單的從症狀上來把一種疾病鑑別出去,人體是一個很奇妙的系統,他有很多的自我保護機制。我曾遇到過沒有腹痛的闌尾炎,僅僅以嘔吐發病,我們的大網膜系統會包裹闌尾,減輕腹痛,不腹痛就一定不是闌尾炎嗎,臨床的情況千差萬別,所有的紙面文字,一定是不能涵蓋所有的臨床情況。我們能做的,也只能是以現有的臨床資料來分析。

首先要明確一件事,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所有人都是易感人群,所以你不僅要關注你家孩子,也要關注你自己,你的丈夫,你的老婆,你的爸爸媽媽,大家都有被這個病原體感染的風險。更為讓人擔心的是,現在已經出現了多起二代病例,就是病人並沒有武漢接觸史,而是被來自武漢的病人感染的,而且潛伏期的患者也有感染別人的風險,因此,可以說沒有絕對“安全”的人,可能很多人“拐彎抹角”會間接接觸到來自武漢的人群。這是最可怕也是最容易引起恐慌之處。但是,目前的流行病學顯示,從武漢來或者在武漢逗留時間比較長的,或者長期在武漢居住的人員,往往是病毒感染量比較高的病人,病情也會比較重。如果只是短暫經過武漢,或者只是和疫區的人接觸感染的,相對來說症狀就比較輕。也就是說,如果你有明確的流行病學史,患重症概率會比較高,如果沒有特殊流行病學史的話,重症概率比較低,比如,家長去過北京,從廣州坐高鐵回來,途徑武漢之類的,這種患新型冠狀病毒概率會低很多。

在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診療方案中,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症狀表述: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少數病例可有鼻塞、流涕和腹瀉等症狀,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性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確發熱。部分患者盡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無肺炎表現,多在1周後恢復。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兒童病例相對較輕,少數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見於老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

對於孩子,如果有流行病學接觸史,發病前14天有武漢地區或其他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或接觸史;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來自武漢市或其他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感染症狀的患者;有聚集性發病或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學關聯。如果出現症狀,發熱、咳嗽、流涕等表現,儘快去當地醫院發熱門診就診,注意避免公共交通,自行前往,注意帶好口罩,避免進一步傳播。

對於沒有流行病學接觸史的孩子,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概率就低很多,當然也有可能被“拐外抹角”的被“感染”,比如孩子媽媽去買菜時,菜攤子的老闆,其實是個潛伏期患者,因為他進貨的時候,被那個批菜的感染了,那個批菜的是被來自武漢的生產蔬菜的人感染了。恰好這些人都沒發病,而孩子發病了。本身這一系列鏈條發生的概率本身是比較低的,而且這種多次傳播後的病原體毒力是降低的,發生重症病例的概率也是很低的。所以,如果沒有明確的流行病接觸史,發生了發熱、咳嗽這些症狀不用那麼恐慌。反而是,著急去就診,在醫院被來就診的“隱性感染者”感染概率更高。

那什麼情況下,要去看病呢?其實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有講到這個問題(孩子發燒到底要不要去醫院--如何智慧的少上醫院)。

第一 持續高熱不退,體溫持續39℃以上,退熱藥效果差或者基本無效,持續4小時以上,也就是說到了用下次退燒藥的時候,上一次的燒還沒有退。家屬愛問,一般退燒藥多久起效,一般來說,吃了退燒藥,半小時後就應該能監測到體溫的下降,就是吃了退燒藥半小時後要再測一次體溫,如果體溫較前下降就說明退燒藥起效了。也有的情況是,吃了退燒藥半小時體溫不但沒退,還在繼續上升,這種情況在發熱性疾病早期是比較容易出現的,因為開始吃藥時還在體溫的上升期,我們要做的就是多喝水,減少包被,有利於散熱和體溫的下降,如果後邊體溫逐漸降下來,那也沒必要那麼著急就診。體溫和疾病的嚴重程度並不直接相關,並不是說燒的高就是疾病更重。第二 伴有膚色改變,皮膚蒼白,花紋,發紺,皮膚黏膜乾燥,彈性變差,簡單說,就是覺得孩子沒有平時那麼紅潤、水靈了,這個也是一個動態觀察的過程,因為發熱後,皮膚失水會增加,身體需水量增加,我們要注意多飲水,改善身體缺水的狀態。第三 精神反應差 嗜睡,對周圍環境無正常反應,動作減少,無微笑,較強的刺激方能清醒或者各種刺激都不能喚醒,還有就是持續哭吵。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在生病後睡覺會增多,這個現象也是正常的,特別是在發熱幾天後或者是剛熱退的時候,因為身體消耗比較多能量用於免疫,因為會有這種現象,如果覺醒時表現都正常只是睡眠增加,則不用過分擔心。第四 呻吟 呻吟也是疾病比較嚴重的一種表現,特別是在小年齡的孩子身上,有人問什麼叫呻吟呢,呻吟就是一種想哭又哭不出、哭不痛快的感覺,就是俗話說的“吭嘰”。第五 反覆嘔吐、餵養困難、明顯腹脹。如果只是高熱時嘔吐1次,不用特別緊張,但如果反覆嘔吐,嘔吐物中有血性物或者膽汁樣物(紅色的或者綠色的,排除食物)。第六 頸項強直,驚厥 就是感覺孩子整個身體是硬的,還有就是抽風。有的時候,家屬會分辨不出寒戰和驚厥,家屬覺得孩子在哆嗦,胳膊腿發硬,基本上來說,如果家屬辨別不出,同時,孩子伴有高熱,絕大部分是寒戰。因為發熱時的驚厥,大部分都是全身性驚厥大發作,會伴有頭後仰、意識喪失、雙眼上翻、口吐白沫等表現,家屬會很明確的表達成“我們孩子抽了”,而不會是“不知道是不是抽了”。第七 如果是四月齡以下孩子出現中度發熱(體溫大於38℃),建議早就診。第八 孩子發熱多久要去醫院看病呢 原則上講發熱2周內都屬於急性發熱,但是孩子如果發熱3天后還沒有好轉徵像,建議醫院就診。

我在微頭條裡,也發了一條關於北京兒童醫院發佈的發熱就診原則,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我們家孩子發燒、咳嗽,會不會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目前,針對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尚沒有特效藥物。雖然沒有特效藥物,但並不能說不能治療。幾乎所有的急性病毒性感染,都是自限性的,也就是說經過1周左右,人體就能產生抵抗力,病毒自然就被清除了。最終打敗病毒的是還是我們的免疫系統(其實很多疾病,最終打敗他們的都是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而不是“藥”)

人體免疫系統對對抗病毒有兩種方式,一種叫做非特異性免疫,一類叫做特異性免疫。

非特異性免疫主要是單核吞噬細胞(可以吞噬大分子異物)和自然殺傷細胞(可以殺滅被病毒感染的細胞)。

特異性免疫

首先是抗原提呈細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接觸病毒後,仔細分析其結構,“畫好像”,把信息報告給B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分化為漿細胞,漿細胞分泌特異性抗體(就是專門針對這種病原的抗體),與病毒的抗原結合,殺滅病毒。

同時體內還有T淋巴細胞,T一方面可以參與上面的過程,刺激B細胞分化為漿細胞,可以產生更多抗體,另一方面T細胞可以分化為效應T細胞,攻擊被病毒入侵的細胞,將抗原釋放,由體內的抗體將其殺滅。

所以,讓機體的免疫系統能夠良好的運轉是我們對抗疾病的一道良方。

首先,保證好充足的睡眠是最關鍵的。現在由於微信,遊戲,熬夜的現象很普遍。進入睡眠狀態時,人體分泌大量的與代謝和免疫有關的激素,免疫系統在活躍地工作。如睡眠不足,不但身體疲勞得不到恢復,而且由於激素合成不足,會造成體內內環境失調。建議家長和孩子都能在晚上9點前睡覺,最晚最好也不要晚過11點。

其次,均衡的營養,人體免疫系統活力的保持主要靠食物,各種營養素必須合理搭配,任何一種攝入不足或過量都有損於人體的免疫系統,葷素搭配,強調食物多樣性(我在前面孩子食慾不好,要不要補鋅時講到過均衡飲食)。很多食物都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什麼大蒜,酸奶,蜂蜜,這些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均衡飲食,什麼都要吃一些,這很重要。每日都要讓寶寶攝入碳水化合物(米、面等),蛋白質(肉、魚等),纖維素(蔬菜、水果)和奶製品。

第三,適當且有規律地運動

第四,保持良好的心態(這條主要針對家長)。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健康,注意隔離,勤洗手,注意通風,帶口罩,少出門(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共度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