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人物之大明嘉靖朝政治名臣刘秉仁传略

在明朝,今鄂州市汀祖镇凤凰村火石门楼塆出了一个世代簪缨之家。这个家族出了两个进士三个举人,贵达二品者一人,四品者一人,五品六品者四人,六品百户则由长子长孙世袭,其他领俸者多人。其家族食禄整个大明王朝二百七十来年。家族中最杰出者刘秉仁更是贵达朝廷大臣封疆大吏。为旌表刘秉仁功绩,嘉靖皇帝御赐其回籍建造“八字门楼宗堂”。其时,刘氏家族家声颇振、光耀江南。

刘秉仁,字子元,又字虹江、虹川。嘉靖元年壬午七月二十日出生于贵州宣慰司(今贵阳市南,其祖父任职贵州宣慰司),祖籍湖广武昌府兴国州大冶县永丰乡流水里七花堡人,今湖北省鄂州市汀祖镇凤凰村火石门楼塆人。其先祖以武士隶朱元璋麾下,积功授安徽凤阳中都留守司长淮卫百户,洪武年间其先祖及其幼子又被调拨贵州卫(今贵阳市)。

鄂州人物之大明嘉靖朝政治名臣刘秉仁传略


刘秉仁年少聪颖,“生有异操”。其父刘恒在国子监任学录时,携刘秉仁赴国子监,时国子监祭酒林瀚(相当于教育部长)见到刘秉仁即以公卿许之。“携往之,方总角,祭酒林瀚一见以公辅期之。稍长,能文章,有声誉。”

刘秉仁成人后,平步青云。嘉靖二十二年,21岁,考取举人。嘉靖二十六年,25岁,中丁未科进士,同榜进士有张居正、王世贞、陆光祖等。嘉靖二十七年,26 岁,任德兴知县。嘉靖三十年,29岁,升工部都水司主事,主掌稽核及估销河道、海塘、沟渠、水利、桥梁、道路工程经费等。嘉靖三十三年,32岁,升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嘉靖三十六年,故宫奉天、谨身、华盖三殿失火后,负责故宫修缮,得到嘉靖皇帝赞赏。嘉靖三十七年,36岁,升任光禄寺少卿,负责祭祀、朝会、宴会膳食。嘉靖四十年,39岁,任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巡抚贵州。嘉靖四十一年,40岁,升南京太仆寺少卿,负责牧马政令,总管皇帝出巡车马及杂物。嘉靖四十三年,42岁,刘秉仁与南京太仆寺卿长安人王鹤同游滁州琅琊山,写下《游琅琊寺》诗,至今还保留在琅琊寺大雄宝殿后墙壁上。嘉靖四十四年,43岁,任顺天府府丞(京都)。嘉靖四十五年,44岁,任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抚治郧阳。同年,刘秉仁上疏朝廷,加提督军务衔,皇帝准奏,任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提督抚治郧阳及武当山(武当山区是明朝皇帝的家庙区,地位崇高)。郧阳巡抚加提督军务衔从刘秉仁始,从二品。隆庆元年,45岁,遭言官吴时来弹劾,劾刘秉仁举荐太监李芳,无大臣节。帝调刘秉仁南京别用。隆庆二年,46岁,刘秉仁归家闲住。刘秉仁居家闲住25年,受到举荐20多次,皆未赴任。

刘秉仁政声极好。任德兴令时:“裁积弊,息盗风,兴士类,抑豪强,明敏练达,庭无滞狱”。“有反风灭火之异”。中宪大夫祝文冕为刘秉仁撰记:“侯以青年及第,筮仕茲邑,练达过于老成,睿断几于神明,清洁莹如冰玉。抚民有恩,待士有礼。越三载,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豪强帖服,奸宄屏迹。在小民则有十谣,在士大夫则有十詠。朝廷重京职而钦擢之,邑人建亭立碑识思焉。”刘秉仁在工部任职时,“于工政弊窦,多所厘正”,“榷税杭州,秋毫靡,淄涅”。刘秉仁任职郧阳巡抚时,重葺郧阳府学即大成殿(现由郧阳县政府管理),修缮武当山玉虚宫及桥梁道路,得到嘉靖帝赞许。

鄂州人物之大明嘉靖朝政治名臣刘秉仁传略


当时的名人对刘秉仁有极高的评价。时文坛盟主吴国伦颇以文章风节自负,独重子元(刘秉仁)。1573年,万历元年,元夕,吴国伦时任贵州按察司提学副使,到刘秉仁家观灯过节,写下《元夕同諸大夫讌(宴)劉子元中丞宅观灯》七言律詩:“高馆长筵乐事赊,春灯熖熖吐飞霞。金鳌远驾三神岛,火树旋开五色花。漏下星辰依客聚,曲终河汉倚城斜。千金卜夜欢相恋,肯向樽前负物华。”万历朝宰相张居正也积极评价刘秉仁。张居正在《答总宪刘虹川》一文中写到:“公昔在郧台,有惠政。无端被诬,世所共惜。荐言娄至,召用有期。”贵州省志评价刘秉仁“持正不阿”、“有儒素风”、“廉平恺悌”。

话说刘秉仁青云直上时,张居正还蛰伏不起,干着皇子老师的活儿。只是到了隆庆朝万历朝张居正以曾是皇帝老师的身份越来越得势。张居正掌朝时,他重用湖北人,当时有八位湖北人在朝中任要职。时人戏言: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此俗语也就是这样来的。被称为当时政坛不到翁的大冶县宫台里籍人吕调阳得到张居正重用,被擢为副宰相。正因如此,张居正死后被抄家。

刘秉仁一家多人入仕,都勤政为民,也极有声望。其父刘恒长期在民族地区为官,“因俗而治”,“文德以化远人”。他在任职云南丽江府同知时,木府在戍边战争中取得了重大成果,对西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对多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史载刘恒为官“谦恭正直”,“廉明刚正”,“近民爱士”,“有善政,其归也,部人留之,弗获,立碑以识去思”。天启《滇志》记刘恒“近民爱士”。

其堂伯刘昺在今绍兴任职时,“布利除弊,职务举而公庭晏”,“是时,山阴之声誉满东浙”,“闲日,与诸生考秇赋诗,盖前后诸令,以文雅称者,必推昺焉。文雅故非循吏所讳”。刘昺与明朝著名文学家画家徐渭交好,徐渭少时得到过刘昺的指教。徐渭评价道:“凤阳刘公才思妙敏,颇有建安遗风。”王兆云记:刘昺“少负奇崛,抗志往昔,议论踔历,斤斤断断。当官以振刷为声,而其卒于官也,槖(囊)笥(盛粮器)萧然(类“囊箧尽萧然”),无以为殓。攻古文,辞濡毫,立然而精深,瓌瑰之致可丽古人。”刘昺的士大夫之精神、清廉之形象跃然纸上。“此其人之品与秇之品,皆不可无传者也。余过中都,有以是帙来请者,余不辞,而收之续简。”当时的人们对刘昺品行都有很高的评价。

刘秉仁家族重视节孝。“孝,善事父母者。”刘恒在腾越(现云南腾冲)任知州时,大力倡导节孝,上奏朝廷表彰吴宗周母亲张孺人的节孝,“帝旌孺人‘贞节之门’”。刘恒孝行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力践孝行,在母亲年老时,刘恒“乞归”事奉母亲。刘恒辞职归家后,被乡人推崇,尊为乡贤,以德高望重长者身份屡举“乡饮宾”。刘秉仁堂伯刘昺也是“事母以孝闻”,“事母曲殚心力”。

鄂州人物之大明嘉靖朝政治名臣刘秉仁传略


刘秉仁更是把孝德推到极至,他46岁“仕归”,“有孝德”,多次谢绝朝廷的诏令,在家二十五年“事奉父母极近色养”。“二尊人相继捐馆,亦以哭泣逾礼卒”,秉仁“居丧,哀毁几至灭性,时论称其至孝”。万历《黔记》称颂刘秉仁道:“呜呼,公可谓死于孝矣,或曰:如不胜丧,何曰丧礼。惟哀,为主人于其亲也。”“卧苫枕块”而死。可见,刘秉仁是事亲至孝而死。其孝德历垂史册。

正因如此,刘秉仁家族多人得到旌表。其堂伯刘昺死后入凤阳县乡贤祠(当地很多明朝开国将领也未能入乡贤祠)。刘秉仁死后则入贵阳府乡贤祠。在贵州贵阳为刘恒建有“御史坊”(因子秉仁贵增封),为刘秉仁建有“督抚三省坊”(刘秉仁任郧阳巡抚可节制河南四川湖广三省布政使)及“大勋卿坊”。刘秉仁家族还两次被朝廷“旌表门闾、建坊立碑”,“一门双节”。一次是刘恒的母亲李氏和婶婶谢氏,一次是刘芳名(刘秉仁孙子)的妻子尤氏和儿媳罗氏。在祖籍地大冶县东市为刘昺建造有“进士坊”,万历二十二年知县杨令名将刘昺进士坊改造为“公卿台省”坊,刘秉仁刘昺之名刻其上。因有功绩,嘉靖四十五年嘉靖皇帝御赐刘秉仁回籍今鄂州市凤凰村火石门楼庄建造“八字门楼宗堂”。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癸巳,刘秉仁去世,享年71岁。《康熙贵州通志》记,“刘秉仁墓,府城东门外莲花塘。隆庆年间巡抚郧阳,都御使,谕葬。”谕葬,显示朝廷对刘秉仁一生职绩及地位的肯定。

刘秉仁一族,先祖以反元驱除外族而积功得封,后世子孙则以科举入仕。他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公正廉洁,以民为重,正直谦恭,倡导节孝,教化远人,和睦乡邻。这些传统美德仍然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和发扬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皇明词林人物》、《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凤阳新书《凤书》》、《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黔记》、《贵州府志》、《贵州通志》、《贵阳府志》、《大冶县志》、《钦定国子监志》、《腾越厅志》、《湖广总志》、《兴国州志》历届《刘氏宗谱》及其他资料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