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兵器到底是什麼?絕對不是青龍偃月刀


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是關羽的武器,但不見載於歷史,只見載於《三國演義》。

演義裡,關羽的刀法登峰造極,一回合速斬華雄,一回合速斬顏良,一回合速斬文丑,而青龍偃月刀已然成了關羽的標配。

實際上青龍偃月刀,在唐代出現,三國尚未出現此物,而關羽的偃月刀之名,原稱“掩月刀”,最早見於《武經總要前集·器圖》。《武經總要》成書於北宋初期仁宗慶曆四年,是中國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編修的軍事和兵器大百科全書。

但是青龍偃月刀,多是作為一種戲劇表演用的道具,而不上戰場。戰場上最常用的大刀是環首刀,金背砍柴刀,而不是偃月刀。

關羽的兵器到底是什麼?絕對不是青龍偃月刀


《三國志》記載典韋善用雙鐵戟及長刀等武器,其使用的雙鐵戟重達80斤,而對關羽的兵器隻字不提,這就從一個側面告訴我們,關羽所使用的兵器也是普通兵器,估計也就是長矛、長槍之類,使用長刀的可能性不高,因為長刀在三國不是主要兵器,至於長刀的重量是否有82斤,完全就是羅貫中先生意淫出來的。

那麼關羽所使用的到底是什麼兵器?《三國志》有記載關羽斬顏良之事:羽望見良盔蓋,策馬刺良於萬軍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敢當,遂解白馬圍。

從這段描述來看,一個“刺”字和一個“斬”字透露玄機,引人深思。

有人據此推斷關羽使用長矛、長槍、長劍等兵器,實際上是有道理的,但是百度百科的解釋否認了這一看法,因為後面還有一個“斬”字。

關羽的兵器到底是什麼?絕對不是青龍偃月刀


眾所周知,大刀最大的攻擊就是“劈”和“砍”,很少能用“刺”的,而“刺”的使用,主要見於長槍長矛等武器。但是戰場之上,訊息萬變,其實沒有那麼多的講究,大刀主要用於“劈”和“砍”,但是因為刀口尖尖的緣故,也是可以用作“刺”的。而長槍長矛,主要就是“刺”,用長槍去砍人的腦袋,然後“斬其首還”,可能性更低,幾乎不可能。

所以僅從後面的一個“斬”字,基本已經排除了關羽使用長槍長矛的可能性。

當然也有這樣一種可能,關羽先用長槍刺顏良於馬下,然後再掏出刀來,割了顏良首級,再大搖大擺地迴歸本陣。但是萬軍之中,關羽能否如此從容取走顏良首級,是需要畫上一個問號的,因為從“紹諸將莫敢當者”這句話來看,當時顏良軍隊是做好準備的,關羽並不具備偷襲的可能。

關羽的兵器到底是什麼?絕對不是青龍偃月刀


綜上所述,推斷關羽使用的不是刀,而是槍,實際上也並不科學,關羽是有使用大刀的可能性的,但是關羽使用的大刀絕對不是什麼青龍偃月,而是另有其“刀”。什麼刀,有待進一步考證。

小編以為,關羽最有可能使用的不是大刀,因為大刀確實不方便去“刺”,多半是以“劈”、“砍”為主,在那麼重要的時刻,關羽放棄長刀善於劈砍的優勢,而用“刺挑”這種劣勢的方法去對付一個勇冠三軍的大將,顯然於情於理說不過不過去。

但是如果關羽用長槍的話,也不可能完成“斬其首還”的壯舉,用長槍去砍人腦袋,更是無稽之談了。如果說關羽隨身攜帶短刀,要完成“斬其首還”,更是麻煩,必須要先下馬才有可能辦到。

關羽的兵器到底是什麼?絕對不是青龍偃月刀


也就是說,關羽使刀使槍的可能性都不高,關羽最有可能使用的是長劍,因為寶劍在三國這個時代已經比較流行了。寶劍的作用很大,能削能砍,也能刺能挑,更重要的是寶劍一般可以隨身攜帶,用作佩劍。古代的勇士項羽、韓信也是經常佩戴寶劍出門的,而不是帶刀。

無論從空間時間上分析,還是從關羽斬顏良一事分析,小編更傾向於關羽使用的兵器,其實是一把寶劍。

那麼您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