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人物—關羽

關羽(?年-220年),字雲長

,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萬人敵”。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漢壽亭侯。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來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圍襄樊二城,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一度想遷許都以避其銳。後曹派徐晃前來增援,而東吳背盟,遣陸遜呂蒙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景耀元年(258年),蜀漢後主劉禪追諡壯繆侯

道教人物—關羽

關羽銅鎏金塑像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歷代推崇,並且視為神衹膜拜,產生關羽信仰,並傳至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由於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後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

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民間受《三國演義》等傳統作品影響,普遍認為關羽與劉備、張飛義結金蘭,關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陳壽撰寫之《三國志》,將關羽與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為一傳(《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羅貫中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又將該五人並稱“五虎上將”,前將軍關羽為五虎之首。毛宗崗稱其為“三絕”之“義絕”。直至現代,某些社會群體與場合仍常有祭拜關公。

生平

早年事蹟

道教人物—關羽

黃龜理“關聖帝君”木雕,騎乘赤兔馬、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羽。

關羽是河東解人。因殺了人而逃離家鄉,奔往涿郡躲避。中平元年(184年),劉備在鄉里募集支持民眾以組織一支義勇軍來參與保衛鄉里免於黃巾軍的掠奪,而關羽與張飛也隨之禦侮。191年,劉備擔任平原相時,以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劉備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劉備周旋,不避艱險。

194年,劉備繼陶謙領徐州,之後在建安元年(196年)被袁術、呂布夾攻,關羽便跟隨劉備一起投奔曹操。198年,劉備與曹操一同在下邳圍攻呂布;據《蜀記》及《華陽國志》記載,當時呂布部將秦宜祿外出求援,留下前妻杜氏和兒子秦朗[2],關羽以其妻沒有生子,曾向曹操請求城破後娶杜氏為妻,曹操答應。之後關羽又數次向曹操提起,曹操懷疑杜氏是否異常美貌,城破後便先去看她,見她有美色,便佔為己有,關羽因此心中不安。後來曹操任車胄為徐州刺史,關羽與劉備便跟隨曹操班師。後袁術北上投奔袁紹,劉備奉曹操命攔截袁術于徐州,劉備趁機襲殺車胄,命關羽守下邳、領徐州,劉備返回小沛。

降曹與重歸劉備

道教人物—關羽

黃龜理“張文遠約三事”木雕,左為關羽,右為張遼。三國演義虛構情節。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曹操攻破劉備,劉備投奔袁紹,關羽戰敗被生擒。曹操任命關羽為偏將軍,禮之甚厚。曹操壯慕關羽為人,而察知其無久留之心意,謂張遼試以人情探問。既而張遼以此問關羽,關羽嘆息道:“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我深知曹公待我甚厚,但我受劉備將軍厚恩,發誓共死,不可背棄。我始終不會留下,我必要立功報效曹公後才離去。)”278張遼以關羽言報告曹操,曹公義之:“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張遼回答曹操:“羽受公恩,必立效報公而後去也。”(關羽受到主公的恩惠,必定會報答主公之後再行離去。)


同年二月,袁紹派大將顏良與淳于瓊、郭圖等攻白馬,曹操親自率軍救援,並命張遼與關羽為先鋒。關羽望見顏良麾蓋,策馬衝鋒,刺殺顏良於萬軍之中,斬顏良首而還,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三國志》只以19個字記載“斬顏良”,卻是正史極少數對古代武將單挑之記錄(三國演義等民間傳說中之單挑大多為虛構)。

關羽立功後,曹操知道關羽必會離去,反而重加賞賜,想要留住他,但是關羽盡拒曹操賞賜,四月留書告辭,回到劉備身邊。曹操左右欲追之,不過曹操說“彼各為其主,勿追也。”而阻止。當時劉備已在汝南附近,聯合劉闢等進攻曹操,於是前去該處會合。後世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讚揚曹操:“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義,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於此乎?斯實曹公之休美。”

鎮守荊州

201年,劉備攜民以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劉備南逃,另遣關羽率兵分乘數百艘船駛向江陵(故楚郢都)會合,但劉備於途中被曹操軍追至擊潰,幸而關羽軍駛至漢津,一同乘船至夏口。劉備聯合孫權在烏林擊敗曹操後,曹操留曹仁等防守江陵,於是劉備又與孫權大將周瑜夾攻曹仁,命關羽絕北道斷曹仁後路,最後成功逼使曹軍放棄江陵。劉備取得荊南後,關羽被推為元勳,受封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這時襄樊等荊州北部為曹操所有。劉備平定蜀地後,以關羽總督荊州事,掌管劉備所控制之部分荊州,包括荊州南部四郡和從東吳借來的南郡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孱陵。江夏郡則被曹操和孫權所分。

威震華夏

樊城之戰

道教人物—關羽

成都武侯祠中的關羽塑像。

道教人物—關羽

成都武侯祠庭院中的關羽雕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奪得漢中後自稱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都督荊州。同年,關羽率軍進攻荊州北部的樊城,當時樊城是曹操部下曹仁駐守,曹操派左將軍于禁進行援救。那時正逢秋天,天降暴雨,漢水暴漲,于禁所率領的七軍都被大水淹沒,導致于禁被迫向關羽投降,另外將軍龐德因拒降而被關羽斬首。關羽進一步圍困曹軍大將曹仁於樊城,並另派遣軍隊包圍襄陽。而曹操所指派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反而投降了關羽。與此同時,自許都以南,曹操陣營治下的梁、郟、陸渾等地的盜賊皆回應關羽的印號,願為其支黨,關羽一時威震華夏。

這使曹操與群臣商議遷徙漢獻帝所在之許都以避關羽兵銳鋒芒,司馬懿、蔣濟等人勸阻,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服,可遣人勸孫權在其後方干擾、從背後出兵攻擊關羽,許諾“封”江南之地予孫權,則樊城之圍自然解決,曹操同意。

敗走麥城

麥城之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月,曹操動員徐晃、張遼等將,及袞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而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呂蒙、陸遜等遂次第攻陷荊州各地。

救援樊城的徐晃一開始認為很難與關羽抗衡,不過之後曹操先後派遣徐商、呂建等將領以及殷署、朱蓋等12營兵馬增援徐晃,最終徐晃出戰擊敗圍困樊城的關羽軍隊。此時關羽知悉後方生變,乃南撤,但水軍仍然控制漢水。期間關羽不斷派遣使者前往呂蒙處,關羽軍隊家屬多在江陵,呂蒙讓使者到城中傳遞家書,關羽軍因此漸漸潰散,往西退至麥城。十二月(220年1月23日—2月21日),關羽偽降,在城牆上立幡旗模仿人樣,藉機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臨沮縣章鄉南[8](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關平、趙累於臨沮被斬殺。

蜀記記載,孫權一度有意不處決關羽,將他留下做為應對劉備和曹操的戰力;孫權近臣建言:“野狼絕不可豢養,否則一定會帶來禍害。曹操於活捉關羽後沒有立即將他處斬,自取大患,後來受他反攻而甚至一度考慮遷都,主公難道忘記了嗎?關羽萬萬不可活命。”裴松之注認為按吳書:孫權遣將潘璋逆斷羽退路,羽至即斬,而且臨沮去江陵二三百里,不可能不即時殺關羽,焉有時間議其生死[9]。南北朝時世人普遍認為關羽不願投降而殉節[10]。

身後

道教人物—關羽

洛陽關林關羽像

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通常認為即關林,不過現代有觀點認為關莊村關羽墓才是埋葬關羽頭顱之處,關林只是萬曆年間建的祀祠場所。孫權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蜀漢政權則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後來,關羽故鄉山西運城解州則建立了關帝廟,是為解州關帝廟,被認為是關羽魂魄歸返之處。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鄉(或稱‘魂歸故里’、‘魂歸山西’)”。


孫權背盟偷襲和關羽成仁,象徵孫劉聯盟徹底破裂。章武元年(221年),蜀漢先主劉備以為關羽報仇之名東征東吳,曾專程到大王冢祭拜關羽,並在玉泉山建關羽祠。之後蜀漢軍隊在夷陵之戰中敗於陸遜率領的孫權軍,沒能奪回荊州。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漢後主劉禪在追諡幾位重要大臣時,追諡關羽為“壯繆侯”。

特徵和形象

關羽個性堅毅忠直但是剛愎驕矜,不甘屈居人下。馬超歸附時,關羽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才能可與誰相比?”諸葛亮回信說:“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張飛)並驅爭先,猶未及髯(關羽)之絕倫逸群。”及黃忠官拜後將軍,關羽憤怒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幸得諸葛亮和費詩勸解,關羽才接受。他看不起才能平庸的人,對這些人都會毫無掩飾的鄙視厭惡,其中麋芳、傅士仁十分怨恨關羽輕視自己,樊城一戰失利與他們見死不救投奔東吳有莫大關連,只有才能或品德受關羽認可的人關羽才願意友善來往,諸葛亮、張飛、廖化和忠節著名的趙累都與他交好,當年身處魏營時徐晃、張遼也與之友好。

交友喜好與張飛相反,關羽輕視書生儒士,張飛則喜親近文人雅士。

道教人物—關羽

清代安順地戲面具關羽像

道教人物—關羽

“桃園三結義”木雕,左為關羽,中為劉備,右為張飛。

演義以前

關羽於民間的形象,至宋代即與今日相去不遠。洪邁的《容齋隨筆》按理是史論,但其中已有“關羽手殺袁紹二將顏良、文丑於萬眾之中”的傳說。而膾炙人口的三英戰呂布、千里保皇嫂、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水淹七軍等民間傳說,都已見於《三國志平話》,《三國志平話》所敘事蹟雖多為民間傳說、然卻初步架構了三國曆史進程的故事。元代關漢卿所作戲曲《關大王獨赴單刀會》有提到關羽過五關,可見《三國演義》中過五關斬六將的情節亦早已在民間流傳。《水滸傳》中,關勝為關羽後裔。

三國演義

章回小說《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著力將關羽這個人物形象,刻畫成繼呂布後的三國武藝第一人,頗有“武聖”之風。總成過往傳奇、野史、戲曲、地方世代說法、被官史避畏說法、說部話本及民間傳說中關羽的故事,和史書中關羽的事蹟有所出入,如關羽溫酒斬華雄為漢末、魏晉以來的傳說,按史華雄實為孫堅所殺;土山約三事是關羽戰敗而投降;文丑死因存見地方史料以及東晉王羲之父子的二王尺牘集和容齋隨筆。而桃園結義、戰呂布、過五關斬六將、戰黃忠、手持青龍偃月刀、坐騎赤兔馬、身高樣貌等都為三國演義小說中所雕塑。而後人更引此形象將關羽神話,造就了民間偶像。

《三國演義》對於關羽忠勇自負的性格也加以誇大、轉嫁,如諸葛亮問關羽若曹、孫同時來侵,關羽回答要分兵拒之,關羽不滿馬超授官而起妒,改寫為要入川與馬超比武,關羽拒婚時罵孫權的兒子是犬子等等,都是小說的藝術創作。

漫畫

在三國漫畫中,關羽被刻畫成是繼呂布之後的天下第一猛將,與張飛各自擁有萬夫莫敵的實力。而且在諸多的三國漫畫的劇情中,經常可以看見關羽獨戰呂布的場面,如:王欣太的《蒼天航路》、陳某的《火鳳燎原》、池上遼一的《超三國志霸》、本宮宏志的《吞食天地》等,也許是在人們的心目中認為關羽是武聖,而呂布是戰神的原因,所以才把這兩人設定為死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