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激勵做得好,公司人才跑不了

股權激勵做得好,公司人才跑不了

股權激勵做得好,公司人才跑不了


企業需要從崗位職級、績效表現、崗位類型等角度出發,據調查,91%的企業以崗位職級作為考慮的首要因素。當然,考慮發放對象時,不僅要考慮該員工所帶來的歷史貢獻,也要綜合考慮當前其業績考核情況及未來的不可替代性。

股權激勵做得好,公司人才跑不了

股權激勵做得好,公司人才跑不了

股權激勵做得好,公司人才跑不了

股權激勵做得好,公司人才跑不了

創業期(天使輪至Pre A輪):由於企業規模小,資金實力不強,資金需求量大,希望期權工具對現金流壓力較小,因此建議做虛擬股權和股票期權


成長期(A輪至B輪)

:由於企業規模擴大,經營業績和盈利水平提高,對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需求增加,同時介於股東對股份稀釋具有敏感性,因此建議股權型和現金型工具搭配使用,可選擇虛擬股權、股票期權或者限制性股票


成熟期(B輪、C輪至Pre IPO輪):由於企業業務運作穩定,現金充裕,核心在於留住關鍵人才和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促使企業長期健康發展,因此建議做虛擬股權或者限制性股票


注:根據目前市場的實操情況來看,建議還未上市的初創公司在初期設計股權激勵計劃時,首選股票期權作為激勵工具。


當企業沒決定去哪裡上市的時候,選擇股票期權更為適合,因為發行限制性股票後,企業需要在三個月內進行股權登記,是登記在有限合夥企業名下還是信託持股平臺名下對未來選擇上市地時會有影響。


同時,如果公司選擇在境外公司發行ESOP,且員工已經行權,則將來若拆除VIE結構後,員工所持股權就需要換成境內企業的股權。在換股過程中,如果員工獲取的股權的市場價值是等值的,就不會有個稅的問題。如果有價差,就要交20%的財產轉讓所得稅。


05

各類股權激勵工具的個稅納稅差異及可享受的納稅優惠


不同的股權激勵工具在納稅時點,應納稅額和稅率上有所不同,下面以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和虛擬股票這三種較為常見的激勵工具為例,簡述三者在納稅上的差異。

股權激勵做得好,公司人才跑不了

△上述圖表及數據統計來自於普華永道


▷行權日: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3%-45%的稅率,依法扣繳其個人所得稅。

▷應納稅額=(行權日股票收盤價-行權價格)*行權的股份數量

▷出售日:按“財產轉讓所得”根據股票出售價格與歸屬日每股公允價格差額的20%交稅。其中,對境內股票轉讓所得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股權激勵做得好,公司人才跑不了


△上述圖表及數據統計來自於普華永道


▷解禁日: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3%-45%的稅率,依法扣繳其個人所得稅。

▷應納稅額=(行權日股票收盤價-入股價格)*行權的股份數量

▷處置日:按“財產轉讓所得”根據股票出售價格與歸屬日每股公允價格差額的20%交稅。

股權激勵做得好,公司人才跑不了

△上述圖表及數據統計來自於普華永道


▷授予日:不產生個稅義務。

▷增值日/分紅日: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3%-45%的稅率,依法扣繳其個人所得稅。

應納所得額=兌現收益當日股票的公允價x兌現股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