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思 如何評價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思 如何評價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最終同盟國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思

  2015年6月6日至9日,4集紀錄片《光明與陰霾——德日二戰反思錄》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後受到各方好評。光明日報社12日在京舉辦的研討會上,專家認為,該片客觀、真實記錄了德日兩國對待二戰歷史的態度以及產生的不同影響,具有較高的說理性和說服力。

  《光明與陰霾——德日二戰反思錄》展現了德日兩國對待二戰歷史截然不同的態度:二戰結束後,德國建立了反省戰爭的系統機制,對納粹的追責、清算至今仍未停止;而日本戰後百般抵賴侵略歷史,屢屢修改教科書、領導人多次參拜靖國神社等,嚴重衝撞著國際公理和正義的底線。

  如何評價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由德意志第三帝國、意大利王國、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給整個人類造成了極大的災難。作為對戰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德日兩國能否對戰爭進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為深受戰爭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寬恕,並從而成為政治大國的重要條件。當歐洲國家決心翻過60年前那一頁黑暗歷史時,歷史問題卻仍然深深困擾著亞洲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日在對待歷史這一問題上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德國建立了反省戰爭的系統機制,對戰爭進行了徹底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卻百般抵賴,自戰爭結束以來竭力否認其對外戰爭的侵略性質,歪曲給被侵略國及其人民造成的慘重災難的歷史事實。

  尤其是近幾年來,美化其對外戰爭,為其對外戰爭侵略翻案的議論甚囂塵上,日本首相、內閣官員及參眾兩院議員,下至數目眾多的民間組織、民間團體乃至個人,掀起了這場美化侵略戰爭的運動,日本這一舉動引起了社會尤其是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亞洲各國的警覺和強烈的反對。

  第二次世界大戰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歷史。其影響廣泛地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個層面。以軍事科技的發展為中介,人類的智慧與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被極大地釋放出來,戰爭的破壞力空前增大、戰爭手段空前增多、戰爭樣式空前豐富、戰爭空間空前廣闊。人類的戰爭活動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覺、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