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果沒有希特勒,還會不會爆發?

導語: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家都不陌生。有一種說法,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希特勒蓄意謀劃的結果,那麼,究竟是不是這樣的呢?假如沒有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會不會爆發?英國曆史學者泰勒指出,希特勒並沒有長期的蓄意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他只是希望德國再次繁榮富強,並且鄙視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簽定的《凡爾賽合約》。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希特勒計劃的陰謀,他們的依據是希特勒公開的演講和他的自傳《我的奮鬥》一書。他們認為希特勒是體系的創造者,從一開始便精心策劃發動一場世界大戰,他將毀滅阻礙他的人及文明,使他成為世界的主宰。但是,以希特勒的自傳來作為依據,認為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劃者並不可靠。《我的奮鬥》一書是希特勒在德國監獄中口述的,他當時還只是一個納粹黨黨員,因為煽動啤酒館暴亂被抓。而且他還想著同英國結盟,摧毀法國的歐洲霸權。後來,在蘇俄戰爭期間,德軍受到兩面夾擊,而希特勒卻大談佔領俄國的領土,建立一個大帝國。在柏林戰役時,納粹到了覆滅的邊緣,希特勒自殺前還在說要讓德國自己把自己毀滅。可以說,希特勒這些話,更像是隨便在德國哪個啤酒館的談話中隨處可聞的口出狂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果沒有希特勒,還會不會爆發?

希特勒

1932年,德國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國內局勢很不穩定。德國民眾對執政的資產階級政黨逐漸的不滿,同時德國的共產黨又藉機對資本主義進行抨擊,並且得到了很多德國中下層民眾的支持,力量日益壯大。因此,資本主義政黨希望拉攏以希特勒為代表的納粹黨,一起阻擊德國共產黨的勢力。德國當時的國家大權在總統興登堡手中,為了拉攏希特勒,興登堡最終請希特勒來當德國的總理。興登堡讓為他可以通過議會控制住希特勒,建立一個完全支持他的政府。一年以後,興登堡去世,德國大權自然落到希特勒手上。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整個政治博弈的過程中,希特勒幾乎什麼的沒有做。

後來,在國際裁軍會議上面,法國要求對德國的軍備指標提出嚴格的要求,但是遭到了英國和意大利的反對。然而,希特勒的做法讓人吃驚,他一氣之下宣佈退出裁軍大會,一週之後又離開了國際聯盟。希特勒是幸運的,因為各國國內的問題,他的這些舉動並沒有遭到各國的軍事幹預,相當於德國獲得了軍備發展上面的默許。

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果沒有希特勒,還會不會爆發?

行軍中的德軍

一戰後的國際制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制裁了德國,但是卻加重了德國人心裡的仇恨,並且也沒有能力阻止德國的崛起。1938年3月12日德國與奧地利第一共和國合併,並且在六個月之後,德國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打響。希特勒之所以敢做上面這些事情,是因為他相信英國、法國不可能對德國開戰,全面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很低,德國佔領蘇德臺地區也並不是為了發動戰爭。

導致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麼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各參戰國與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合約》,這個合約各國並不滿意,而且對德國而言,太過於嚴苛,使得德國民眾產生了復仇和怨恨的情緒。正是合約中的鉅額賠款,無時無刻的侵害到每一個德國人,這是使德國人感受最深刻的一項,幾乎所有的德國人都把自己的不幸歸結到賠款,進而把仇恨引向合約,更激發了德國的復仇情緒。

希特勒並沒有計劃陰謀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可能他當時也不知道該怎麼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賠款使得每一個德國人都有強烈的復仇情緒。同時,歐洲各國沒有能力維持《凡爾賽合約》的執行,各個國家之間的意見不能統一,使得希特勒相信德國佔領蘇德臺地區並不會引發大戰。

如果當時德國沒有希特勒,那麼也可能會有另一個希特勒上臺,引發德國民眾的這種復仇與怨恨情緒。

注: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文字素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