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二附院支援湖北國家醫療隊楊惠雲:開啟“戰疫”模式

今年57歲的楊惠雲有多個身份,她是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護理部主任,她是2017年第46屆南丁格爾獎章的獲得者,陝西省首位獲得這一護理事業最高榮譽的護士;她是西安交大二附院支援湖北國家醫療隊的副隊長;她是醫療隊隊員口中的“楊媽媽”。楊惠雲的“戰疫”模式,在她的多重身份下開啟,至今已持續一個月之久。

醫療隊副隊長:快速調整進入工作

2月8日,西安交大二附院支援湖北國家醫療隊赴武漢,這支130人的醫療隊,護理人員佔100名,楊惠雲在這支醫療隊裡年齡最大,她擔任副隊長,負責管理護理工作。

醫療隊抵達後,楊惠雲和同事就投身戰疫一線,他們接管了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重症病房。醫療隊制定了三個板塊的防控指導措施。在醫護人員工作區,要求大家分批次更衣,合理規範放置各項用品,雙人同時進出工作區域,工作中隨時互查,同時增加消毒頻次,減少交叉感染,並制定了風險暴露時的應急預案。嚴格規定醫護人員上下班路線,從駐地到醫院,做好防護,兩點一線。在駐地管理方面,除了禁止大家聚集或聚餐外,每天由專人對醫護人員共用的大廳、電梯進行消毒。此外,醫療隊還對每位隊員的房間進行了詳細的分區建議,並制定了相關的指導規範。

由於護理人員來自不同專業科室,護理新冠患者比起護理普通患者,需要更多的專業技能和數倍於普通患者的陪伴、心理疏導。如何保證護理質量?楊惠雲首先制定了護理質量三級控制架構——副隊長—護士長—組長。作為副隊長,楊惠雲負責把控護理工作的整體佈局,護士長負責人員排班、疑難技術培訓及工作流程制定,組長負責每位護理人員的具體分工及各項護理措施的監督落實。屈莉、王利、王蓉和楊慧4位副主任護師擔任護士長,她們都有多年大科室護理管理經驗,組長由12位交大二附院有豐富工作經驗的正、副護士長擔任。其次,楊惠雲採用“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在排班時充分考慮每組護理人員的均衡,保證每班都有掌握相關技能較好的一位護士,幫助和帶領其他同事快速提高護理技能。

“楊媽媽”:把患者和隊員們都照顧好

楊惠雲和團隊成員針對重症患者進行集束化管理,通過制定詳細的個體護理計劃,安排專人護理。他們為每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計算每日所需熱量、教會患者飲食含糖量估算方法、制定病房活動計劃、製作床頭血糖監測卡。在每天每個班次的護理工作結束後,楊惠雲會向護士長了解其所在班次每位護士的工作狀況、病區患者整體情況及遇到的問題,針對重要問題,及時召開視頻會議討論並提出解決方案。

病房中有位聽覺障礙的老年重症患者,不僅有基礎疾病,還伴有骨折,入院時情況緊急,護士們只能通過寫字和手勢比劃的方式來跟患者溝通。如今,老人病情好轉,每次見到楊惠雲和她的同事,都會豎起大拇指表達自己的感恩與敬意。

醫護人員的工作經常被概括為: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楊惠雲和隊員們除了精心護理患者,還在患者心理干預、患者呼吸康復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沒有緊急事項的情況下,楊惠雲幾乎每天都會進入病區查房,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心理疏導,指導、督促患者進行呼吸功能的康復訓練。

除了照顧患者,楊惠雲還被醫療隊的隊員們親切地稱為“楊媽媽”。因為她事無鉅細,“管”著護理隊員們的生活起居、工作流程、行動路線、包括身心健康情況。“大家叫我‘楊媽媽’,我就要負起‘媽媽’的責任,做一個稱職的‘媽媽’。楊惠雲說。

如今,楊惠雲他們負責的病區,從危重症轉到普通病房,最終治癒出院的患者越來越多,這給了他們莫大的信心。“我們終將戰勝疫情!”這是楊惠雲與隊友們共同的“戰疫”宣言,也是深植於心的堅定信念。(通訊員 李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