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非雞湯《爆裂鼓手》:音樂道路上,藏著另類偏執狂的成功


很多人以為這是一部青春勵志劇,但真正觀看了解之後,事實卻與你想象的顛覆落差。@簡理壹




《爆裂鼓手》是一部極其具有爭議性的電影。影片講述的是19 歲安德魯在一個單親家庭長大,一心想成為頂尖的爵士樂鼓手。某晚他在學校練習時被學院知名導師弗萊徹相中,正式進入樂隊,同時也開始為追求完美的夢想付出代價。導師佛來萊為了尋找“天才”,以極其嚴苛的變態方法教育學生,進而演變成師徒間近乎狂魔的對決。

此部音樂劇情片《爆裂鼓手》由 達米恩·查澤雷編劇並執導的,根據個人真實經歷改編而成,由邁爾斯·泰勒和J·K·西蒙斯主演,2014年上映,豆瓣8.7分,該片獲得第30屆聖丹斯電影節最高榮譽評審團大獎、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大獎。

好故事一定是不落熟套的,在各種雞湯氾濫的傳統電影裡,人們需要新鮮血液的反勵志電影刺激。

《爆裂鼓手》是一部一千人看,就會看出一千個故事的懸念影片。它沒有過多的宏大場面,但流暢的剪輯、緊湊的節奏、微小的細節、充滿生命感的音樂,賦予電影別緻的魅力。

這是一部值得反覆觀賞的電影,只有認真思考,才能真正感受到這部影片的不同之處。因此,接下來,我將從視聽語言、人物塑造、主題呈現三個層面進行全方面解讀《爆裂鼓手》超高的藝術造詣:

豆瓣8.7非雞湯《爆裂鼓手》:音樂道路上,藏著另類偏執狂的成功

01 視聽語言:快速錯綜的剪輯、逆反的拍攝用光和配樂,構建別樣的高超視聽盛宴

《爆裂鼓手》是一部打破慣性的反傳統反勵志的好電影,它之所以大獲奧斯卡三座小金人的殊榮和世界觀眾的好評,源於天才導演達米恩不迎合主流的製造藝術主張。快速錯綜的剪輯、逆反的拍攝用光和配樂,構建別樣的暗黑壓抑敘事基調,帶給觀眾高超的視聽盛宴。

首先,快速錯綜的剪輯,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衝擊

影片採用快速錯綜的剪輯,加上人物表情、鮮血、汗水、樂譜、樂器等特寫,酷炫華麗的鏡頭感和鼓點融合,展現鼓手們的精湛技藝,呈現出一場無以倫比的視聽盛宴;同時說明安德魯的鼓樂藝術事業壓力極大,困難重重。 影片中安德魯家庭會議的那一場:家裡幾個人圍繞坐在一個餐桌上,大家談論著自己近段時間發生的事。影片的畫面中,安德魯和家庭成員的鏡頭不斷切換。

當每人高談闊論地談到自己最引以為傲的事時,大家對對方的事表現得極其冷漠看不起。當鏡頭轉移到以安德魯焦點的畫面時,他被家人的眼光包圍,環境營造出一種和諧溫馨的氣氛。但當他說起自己最近在全國最好的音樂學院被名導師器重的事,以及自己對人生和夢想的定義。鏡頭快速切換,將家人的不理解眼神以及相互之間的矛盾表現得淋漓盡致,突顯安德魯的孤立地位。

豆瓣8.7非雞湯《爆裂鼓手》:音樂道路上,藏著另類偏執狂的成功

其次,逆反拍攝用光,突出男主角通往頂尖藝術的過程

用光是導演必須重視的視聽語言之一,在畫面中有光才會有陰影,光影組合決定了觀眾對拍攝物整體的感覺和印象,導演的用光會給帶給觀眾一定的暗示。弗萊徹第一次出場的鏡頭,他臉部的眼睛、鼻子、顫骨下面呈現的都是陰影,一種背光狀態,加上頂光直射弗萊徹的光頭,給人一種恐怖和壓抑之感;導演也想借反光拍攝,隱喻弗萊徹導師的暗黑教育方式。

導演把光影色彩運用在安德魯進入“弗萊徹樂隊”前後變化非常出彩。未進入樂隊之前,安德魯衣服色彩多單一,淺色居多,上衣經常穿白T恤。後來,他衣服漸漸向深色系發展,燈光漸漸的由溫暖變成了冰冷的顏色,就像他的導師弗萊徹一樣。我覺得,白色上衣象徵代表著安德魯對鼓樂的單純夢想追求;進入樂隊後,安德魯和弗萊徹越來越相似,冷光、深色衣著運用,意味著他與導師一樣偏執,安德魯崇拜喜歡導師弗萊徹。

最後,以演奏的音樂為配樂,增強人物矛盾和個性發展

電影是以演奏的爵士音樂為配樂背景,變幻莫測的演奏,增強影片中人物矛盾和個性發展。影片開始第一個畫面,黑暗屏幕先聽到由遠及近,由小到大的 ,由緩慢到變快的敲鼓聲,後來敲擊聲快得讓人覺得窒息,這正是安德魯獨自一人在音樂練習室敲鼓的聲音,他所敲鼓聲的壓迫感、窒息感也預示了整部電影的氛圍與基調。

音樂是觀影的一種享受,能撫慰人心靈,觸動快樂。整部電影雖然圍繞著爵士樂開展,但較少表達音樂的美好。導師弗萊徹因學生指證被開除後,那段在酒吧的鋼琴演奏,悠然深情神態表示導師對音樂的極其熱愛,與安德魯在魔鬼樂鼓訓練一直壓抑的神情形成極大的反差。影片末尾出車禍的架子鼓音樂摻雜運用,既代表安德魯對錶演重視,也代表著他對音樂、對成功的偏執。

豆瓣8.7非雞湯《爆裂鼓手》:音樂道路上,藏著另類偏執狂的成功

02 人物塑造:堅持夢想的偏執學生安德魯、與魔鬼導師萊徹,淋漓盡致地演繹一對“逆反”師徒

逆反”就是不遵循一切傳統的慣性,將一切已有的、既定的認知全部推翻。除了電影拍攝用光、配樂的“逆反”之外,影片故事中的兩位核心人物——堅持夢想的偏執學生安德魯,與魔鬼導師弗萊徹,淋漓盡致地演繹一對“逆反”師徒

第一,堅持夢想的偏執學生安德魯,剩下的只有鼓樂事業

影片銀幕一段,安德魯和父親一起去看電影。一個當中學老師的父親,按正常順序吃爆米花和葡萄,像所有人一樣。安德魯不吃葡萄,卻把獨立包裝的葡萄倒進爆米花裡攪渾,然後繞著爆米花桶挑旁邊的爆米花吃。父親說他這個年紀還鑽牛角尖,恰恰刻畫了一個不善於眼神交流、不善於表達卻有自己認知的逆反男孩。

從劇中安德魯與家人晚餐的對話情景:安德魯在面對一名足球運動健將和學霸的不尊重時,其他人都附和沉默著,他卻一反常態做出了反擊。從小不受待見、不被看好的他,助長了親戚朋友對他的貶低。面對親情、友情,他勇於表達自己的執著夢想:指明自己最喜愛的偶像是偉大音樂家派克,即使沒有朋友、不富有、惡習纏身,也要努力將鼓樂才藝學到頂尖,與人分享,被銘記。

關於愛情方面,安德魯對待世俗的戀愛生活也“逆反”。從開始主動而羞澀約會電影院前臺女孩成交為女朋友。當遭遇到首席鼓手的位置被新人搶後,他省悟找到真正向往的事業方向。安德魯立即約女朋友到咖啡廳提出分手。在我看來,安德魯對待感情,既溫柔又冷血的坦誠態度,是他異於常人的方面,這也體現他的理性,以及對夢想的專注追求。

豆瓣8.7非雞湯《爆裂鼓手》:音樂道路上,藏著另類偏執狂的成功


第二,魔鬼導師費萊徹,斯巴達教育方式異於常人的“逆”

導師弗萊徹的著裝一直全身黑衣,無其它色彩,象徵他的性格,神秘嚴謹苛刻。導演用於導師弗萊徹身上的光影塑造,一直以頂光的形象出現,為他偏執的教育方式做出了很好的解釋,同時說明導師不介意他人的眼光,給人感覺高高在上的人物形象。

影片中魔鬼導師費萊徹起碼有五次反轉:第一次,他像一名古怪老師,背後調查學生背景,飛速決定拉人進樂隊訓練,還讓人早於上課時間三小時到達音樂室;第二次他像有暴虐傾向的施暴老師,一分鐘之前溫柔得像戀人,一分鐘之後用凳子扎人。

第三次他像用心良苦的嚴師,想盡方式挖掘安德魯的鼓樂潛能,讓他快速成為核心鼓手。第四次他是心胸狹險的小人,不告訴安德魯正式比賽的樂譜。第五次影片末尾,當學生安德魯在無樂譜的情況下,出神入化地即時創新演奏一首新爵士樂,震驚全場時,導師的動作神態演變成一位望子成龍的好爸爸。

在我看來,無論是為了夢想事業,可捨棄友情、愛情甚至親情的安德魯,還是充滿矛盾的暴虐魔鬼又慈祥的導師費萊徹,他們是一對願意為夢想不惜代價的典型“逆反”師徒代表。學生是對於成功定義異於常人的“逆”,導師是斯巴達教育方式異於常人的“逆”。“逆反"只要運用得恰當,也有正能量。我想,這是對電影《爆裂鼓手》嚴師出高徒的最好闡釋。

豆瓣8.7非雞湯《爆裂鼓手》:音樂道路上,藏著另類偏執狂的成功

03 主題呈現:弗萊徹和安德魯之間非單純的“師生”互虐過程,呈現“不瘋魔不成活”的反勵志成功學

傳統勵志電影,主角會在鼓勵教育方式和他人支持,完成目標。或是主角意志強大克服困難,再傳授教育他人成功。而《爆裂鼓手》卻是一部被網友稱為“反派老師運用恐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走向頂尖”的非雞湯電影。

《爆裂鼓手》整部電影從開始到結束,似乎只有安德魯和導師弗萊徹兩個人的互虐過程,給人最直觀的感覺是”不瘋魔不成活”就是影片表達的主題。電影最為精彩的是師生倆人都不是那種精神正常的手藝人,電影有顯而易見的勵志成分,有黑色的一部分。導演集中重點表現心理狀態的後果。他們是精神偏執的野心家、為達目標置生死於度外的瘋子。


第一次師徒課堂邂逅: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這部以爵士樂展開的電影,沒有爵士樂優雅隨性的風格,卻呈現給觀眾的是爆裂以及壓迫窒息。影片開頭導演運用長鏡頭對準一個音樂練習室門口,隨鏡頭的慢慢推進,眼前清晰出現——獨自練習敲鼓的安德魯,這是故事的序幕。

這時影片便開始出現家人、同學、喜歡的女孩相關場景,為突顯主人公的瘋狂追夢埋下伏筆。例如,安德魯和父親看電影,對電影廳女孩的追愛,原樂隊對自己鼓樂水平的瞧不起,這些愛他或不愛他的人,都不能支持自己的夢想。

安德魯與弗萊徹的第一次碰撞,是在各自樂隊練習室隔門偷望雙方互遇,電影此情節設計,暗示兩人冥冥之中緊緊聯繫的緣分,意味著安德魯磨難生活的開始。因弗萊徹一句話,安德魯便成為了他的學生。安德魯被告知第二天早上六點鐘到他的訓練室上課;結果發現訓練室空無一人。有個敲鼓沒跑調的同學,因弗萊徹的嚴厲大聲狂批評,恐慌亂了陣腳,否定自己,相信謊言跑了。

我想,明明是訓練是每天九點開始,卻讓安德魯早到三小時;還有導師弗萊徹讓誤以為自己跑調的學生走人。通過第一節正式上課的兩件事,弗菜徹想告誡安德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要分秒必爭努力練習;相信自己而不是相信別人的謊言,欺騙是人類的常態。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競爭是極其激烈的,千里馬常有,伯樂可不常有。

豆瓣8.7非雞湯《爆裂鼓手》:音樂道路上,藏著另類偏執狂的成功

.師生關係的艱難轉折:弗萊徹制約安德魯核心鼓手位置的進退

故事還在繼續推進,弗萊徹欣賞安德魯對鼓樂的執著,一直試圖讓他超越極限,找了幾個替補鼓手加入,好促使讓安德魯更加拼命。安德魯為了夢想和不辜負導師的期望,夜以繼日地瘋狂練習,練到手皮被鼓磨破出血,但還繼續;隨著弗萊徹嚴苛刺激下, 甚至更瘋狂。最終,他努力的汗血,換到來了樂隊核心鼓手的位置。

好景不長,安德魯因心急於參加比賽,慘遭車禍,最後卻挺著滿身是血的身體繼續敲鼓時,比賽失敗,弗萊徹撤退安德魯的核心鼓手位置。師生二人終於反目成仇。在我看來,安德魯出車禍以及師生二人反目成仇,主要是由兩方面導致:一方面,弗萊徹“嚴厲、苛刻、強硬、狂暴”極端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是安德魯無法承受巨大的高壓。

專業的頂尖團隊必定會運用極高的淘汰率法則,否則,弗萊徹找不到自己心中的“天才選手”。安德魯能否挺過來,超越極限,仍取決於自身。很多頂尖成功人士,往往在別人眼裡是一個怪異的“瘋子”,因為他們的思想行為是狂熱的、偏執的。忍別人所不能忍,才能得別人所不能得。

.師徒重逢:導師制造無樂譜的音樂會,學生癲狂突破

如果你是一個沒有前途,沒有朋友,沒有價值的人,心中就只剩下一個夢想。你會怎麼做?安德魯目前狀態恰恰就是這樣的人。因對夢想的強烈追求,安德魯參加了弗萊徹在酒吧舉行的音樂會。兩人的對話,特別是導師的話,是令人印象最深刻:弗萊徹說自己在謝爾佛這間最好音樂學院目的不是做老師,而是想逼有潛能堅持追鼓樂夢的人,突破自己極限,早日成為頂尖人才。

還可以,差不多,就沒有頂尖,對老師來說就是悲劇。

差不多會害死人,只有偏執狂才能創造奇蹟。

天才永遠是孤獨的。

安德魯認同了弗萊徹的這些話,答應參加JVC音樂會。原以為兩人重歸於好,命運再次開玩笑,弗萊徹欺騙他,讓他參加無樂譜的演奏會。安德魯尷尬下臺又返回,用最純粹的熱愛爵士樂之心,以專注癲狂的姿態打出了屬於自己的節奏,他最終贏得了比賽,也贏得了弗萊徹的認可。

在我看來,除了不贊成弗萊徹用凳子暴力砸人,以及安德魯車禍大出血還參加比賽這兩點之外;其它方面都值得我們借鑑學習的。安德魯最後實現夢想,得益於遇到一位合適他的人生事業好導師。弗萊徹的教育方式雖然有些極端,每次敲緊鍾,讓安德魯突破極限;在學生無背景無天賦無錢的境況下,還無私幫他圓夢,試想現實中有多少老師可以這樣傾盡全力去付出一切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追求的夢想,也希望能夠在某些方面可以達到一定的目標或頂尖。但很多人失敗了,他們會抱怨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等問題,找各種理由。這就是平庸人居多的原因。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百分之八十的財富。如果我們不把時間精力花在無意義的仇富或嫉妒成功人士身上,而是一直專注為一個有價值的目標或夢想而極致努力,就達成心願了。

總結一下:

超人或天才的誕生,都需要經歷一條充滿血腥以及絕望的道路,而愛與理想,就是堅持下去的動力。—— 達米恩查澤雷

《爆裂鼓手》是引人思考的一部影片,其中包含了有關成功的不同定義,可能我們並不認可這種成功,但是勤奮總能換來自己想要的結果。這部根據導演達米恩·查澤雷的親身經歷改編,他曾說:寫完《爆裂鼓手》劇本之後,把它放在抽屜裡塵封一年,沒給任何人看。因為他害怕被認識真實的自己,從而失去朋友。

這部劇作是達米恩的在洛杉磯電影事業被拒絕了六年,經歷各種失敗掙扎總結出來的。所以電影故事基調和拍攝技巧都是非主流,但不代表不能激勵你成長。這也是科比最喜歡的電影,喜歡它的理由或許是影片以更現實的故事,啟發了我們:要想成功,每次必須突破自己的極限,才能走向頂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