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老師給學生上網課,學生不願意參加怎麼辦?

樹人之人


要求老師給學生上網課,學生不願意參加怎麼辦?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是不願意參加的,大多數學生的自控力都不強,能堅持很久的學生不多,其實還是有辦法轉化他們的。

第一,大棒伺候--制度約束和要求到位

目前已經開學,雖然是網絡上課也要按照正常上課來要求,同時請家長幫忙監督上課情況和作業完成情況,畢竟老師鞭長莫及,同時強調如果不按時聽課,或者遲到會有什麼樣的懲罰措施。經過這樣的要求會讓大部分同學服從上課!

第二,蘿蔔等候--表揚鼓勵和單獨問候

本人目前教高三化學,也是網絡授課,每天我都會表揚一部分同學,作業認真完成的,將其作業照片發到班級群裡甚至家長群裡,點名表揚,特別是那些本身有牴觸情緒的同學,除了表揚作業以外,還要表揚他們堅持聽課,有時候更要單獨發微信問候,“

今天是不是起晚了啊”“你這幾天堅持得不錯,繼續努力哦”等等,我覺得效果很好,令我意外的是,班級一個平時幾乎不聽課就睡覺的同學,反而堅持得更好,很少上課遲到,是我給他的“蘿蔔”發揮了奇效,關鍵是他覺得老師在關心他,能夠從他的感受出發,現代的學生特別看中這種關注!

第三,畫張大餅--理想希望和堅定信念

洗腦還是必不可少的,讓學生腦海中充滿未來大學的憧憬,就會產生動力,作為教師應該生動地上好學生的心理引導課和生涯規劃課,多從身邊的例子談起,可以是教師自己的例子,也可以自己的學姐學長的例子,這樣的事例更貼近學生,說服力也會更強!

最後祝您授課順利,學生進步!


催化劑小強


簡值就是亂彈琴!在這特殊時期,不上網課能幹什麼?整天吃了睡,睡了吃,看電視,上網聊天、打遊戲。就任由孩子胡來嗎?

古話說得好“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首先是家長:你應該對孩子嚴格要求,讓他體會到生活的不易。然後耐心開導他習品性,知禮儀;孝父母,敬長輩;勤學習,勤勞動;樂奉獻,求上進。你把這些都教育好了,我不相信孩子不會不願上網課。

第二是老師:孩子不願上網課,肯定是對學習無興趣。我們要把課堂上得生動、形象、有趣。我們對學生要嚴格要求,耐心開導,諄諄教誨。因為,這是我們的職責。作為一個專業教師,既不能不照顧孩子的興趣,也不能由著孩子任性胡來。

上好網課,是目前疫情未消除、不能開學的情況下唯一可選擇的補救措施。不能說孩子不願,我們就不上了。這不是瞎扯?


平常人的世界


要求老師上網課,而學生不願意參加,做為教師首先要分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如果是老師的網課沒有吸引力,那麼老師應該切實改進授課方法,增加網課內容的趣味性和知識性,激發學生往下學習的動力。比如數學可以多設計一些趣味性的題目給學生做,讓學生從輕鬆愉快中獲得知識,語文可以多設計一些啟發性哲理性的文章,多跟蹤學生的學習完成情況。

如果是學生缺少自控力和約束力,不願意參加網課,老師可以聯繫家長,合理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比如一天中,哪些時間段是用來上網課的,哪些時間段是可以看電視玩的,只有學習好了,就能玩好,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電腦人海洋


學生上網課自然不比校園集體上課,大家正襟危坐,支耳傾聽,一有風吹草動,便招來大聲斥責。學生大都規規矩矩,不敢胡作非為。現在宅在家裡,學生們頗感輕鬆自由,大大地鬆了口氣。畢竟家長的臉色遠比師道遵嚴來的親切隨和。現在家庭普遍較富裕,小孩生活無憂無慮。過去那種"家貧出孝子,孝子早出道"。少了許多,但仍然還有。這甚少能說明貧窮會使人勤奮,舒適使人懶散。學習是要勤奮好學才能上進,我們不希望所有的好學生都是家道貧寒的學子。現在新冠疫情還未消除,學生都宅在學裡,但是學習總不能荒廢。於是上網課就成了每日必行的功課。有教養的家庭自然有好習慣,比較自覺上課學習,只有散漫難改的個別學生,放任自由。不過隔離其間不能隨意外出,因此,貧圖玩耍的只有困在家上網看看電影玩玩遊戲,學習早就置之不理,家長的督促如同兒戲。追究起來都與家庭的教養有關,好習慣有利於成長,何時何地都能自覺成長。有了壞習慣,猶如樹苗偏歪需另綁直條協助其成長。換句話說就是要嚴加管束,不厭其煩慢慢開導。人非朽木,持之以恆,終能開化。

幸好此次疫情應該已是強弩之末,據說三月未可能開學。即將結束宅家上網課的不便,開學開望。同學一定歡呼雀躍,準備迎接嶄新的學習日子到來。


第N次接觸


要求老師上網課,而學生不願意參加,做為教師首先要分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如果是老師的網課沒有吸引力,那麼老師應該切實改進授課方法,增加網課內容的趣味性和知識性,激發學生往下學習的動力。比如數學可以多設計一些趣味性的題目給學生做,讓學生從輕鬆愉快中獲得知識,語文可以多設計一些啟發性哲理性的文章,多跟蹤學生的學習完成情況。

如果是學生缺少自控力和約束力,不願意參加網課,老師可以聯繫家長,合理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比如一天中,哪些時間段是用來上網課的,哪些時間段是可以看電視玩的,只有學習好了,就能玩好,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教育與名師


部分不願意看視頻、不做作業,家長也不配合的學生。我們可以暫時將目前網絡授課關於學科理論、文化知識、等與應試相關的內容方面放一下。把教育的重點放在防疫知識、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體育鍛煉、音樂欣賞等這些方面。慢慢去做這部分學生及家長的工作,要有一種靜待花開的心態。

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會進行一些各方面的平衡,不可能每個人都學習第一。所以老師在糾結於孩子學習狀態的時候,如果真的擔心孩子的學習狀態。就應當通過比較婉轉,不要通過比較激烈的手段來制止。

其實對於孩子的學習,他們的成績絕不取決於他們的學習習慣,更多的取決於家庭教育的方式,對於那些家庭不管不問,學習成績特別優秀的孩子,畢竟是是少數,這種少數不能夠讓我們把它,變成社會正常狀態。而更多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家長的關注,需要家長的輔導,特別對於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孩子,可是網上授課非常複雜,涉及到家長是不是有時間在家庭裡面畢竟生存的壓力要大於輔導孩子壓力。






千城暮雪g


網課是疫情期間中小學包括大學的特殊教學方法,我國中小學生的教學基本上都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課桌上學習,而今疫情形式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的教學政策,其實網課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是可行的,但是對學習學習自覺性不高、自控力不好的學生,可能這樣的網上教學幾乎等於0,平時在學校有老師監督,他都不能學習,何況面對手機或電視,他又怎能學習好?

針對不願意網上學生不願意學習,老師也只能做思想工作了,還是老生常談的工作方式。

第一、學習的重要性,正如鍾南山院士那樣,我們必須要用知識做我們的鎧甲,在未來的戰場,我們才能做到百步穿楊、百戰百勝的人生。

第二、感恩教育,父母在疫情期間都冒著生命安全為你工作,老師在疫情期間也沒有休息,讓他有所感動。

第三、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疫情期間很多感人的故事,醫生、志願者、社區幹部他們都是有益於社會的榜樣。



3少爺


你問的問題是現在不少教師和家長面臨的問題。

首先要問學生,為什麼不願意參加網課學習。教師可以通過電話進行溝通,或留言溝通,聽聽學生真實的想法,針對學生的實際原因作出相應的對策。如果是學生自身的主觀原因,就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服學生。

其次要了解客觀原因。如家庭的上網條件怎樣?家庭學習環境是否利於學生學習?教師的線上授課是否受學生歡迎?作為教師也要多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學生喜歡怎樣的教學內容?怎樣教學設計才能吸引學生?作業如何佈置?等等。

只有主客觀原因都分析了,針對這些原因制定相應的對策,我想學生也會願意上網課的。


鄉村微教育


這個假期可能是

老師和家長們聯繫最多的一個假期,

家校溝通頻繁,

可以說每天都在進行著——

統計學生及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狀況,

轉型當“主播”上課,

還要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態,

為焦慮、煩躁的學生提供心理輔導,

有時候還要關心家長的近況。

在如此繁重、高頻的家校溝通中,

有的教師即使遇到棘手的問題,

也能夠順利解決;

有的教師面對“不講理”的

學生或家長時,

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

得體而讓人如沐春風。

教師面對的是鮮活的生命,

處理複雜的關係不僅需要智商,

更需要較高的情商。

前不久,

杭州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小學

的627個孩子,

在一疊新課本中,

驚奇地發現了一本“無字之書”!

翻開語文書,

扉頁上寫了四個標點符號,

落款是他們喜愛的俞富根校長。

俞校長說,

簽名和寫“無字之書”,

是希望在這個“非常假期”裡,

帶給孩子們一個驚喜,

同時也是跟孩子做個小遊戲,

讓孩子們的居家生活有意思。

也參與到這個“遊戲”裡來。

這一次“高情商”的家校互動

一下子拉近了學校和家長的距離。

600多個親手簽名,

也讓家長們感受到了俞校長的辛苦。

疫情尚未結束,

開學時間原則上繼續推遲。

孩子們居家學習這段時間,

老師們的辛苦勞作如何能

更好地轉變成家校之間的潤滑劑,

讓更多的家長理解老師的辛苦、

懂得老師的付出呢?

高情商的老師

會尋求家長的認同

每個人都希望被認可,我們總是喜歡與欣賞我們的人交朋友。“認同感”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本心理需求。家長與教師之間也是如此。

若老師希望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讓家長成為自己真正的同盟軍,就需要在雙方之間建立“認同感”。

有經驗豐富的老師說,我與每屆學生家長打交道時,我都會在第一次家長會上告訴家長:作為一名教師,我的能力是有限的,除了教育以外,其他方面所知甚少,而家長們來自社會各行各業,有的甚至做出了很優秀的成績,希望在交往中,向大家學習更多行業的知識,以擴大自己的眼界,更好地為教育服務。

“聽我說要向家長們學習,我能感覺到大家的臉上都閃著光彩。這樣,我與大家的距離就自然而然親近了。”

非常時期,老師們當上“主播”在家給學生“上網課”,像“網課翻車現場”等諸如此類的調侃紛紛上了熱搜:有的老師不熟練操作把美顏開到滿級,有的老師誤點了靜音自己渾然不知。老師們大多沒有在線教學的經驗,初期出現一些“狀況”也在所難免,可能在直播技術上不如一些家長甚至學生。

這個時候,老師們不妨適當“示弱”,不懂就是不懂,不熟練就是不熟練,給自己一點時間,給家長一些時間,“示弱”的背後,家長看到的是老師們為順利上好直播課,使出渾身解數的那一份敬業心!

高情商的老師

有信心做教育專業人士

當與家長意見不合或者發生“矛盾”時,教師首先要理解家長。家長畢竟不是教育方面的專家,對教育持有偏見甚至錯誤觀點,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有時過於偏激,其實正是他們的教育困惑累積到一定程度沒辦法解決的時候。

越是非常時期,老師越要提醒自己冷靜下來,暗示自己:家長不是不認可教師,不是與教師敵對,而是不瞭解我們所做的工作。家長越是情緒激動,教師就越要傾聽、瞭解他們的困惑到底在哪裡,是在哪個方面認識有偏頗,要像“醫生”一樣,耐心地“診斷”。

疫情持續到現在,不少學生和家長都難免心情煩躁、焦慮,尤其是一些家長要返工,孩子在家“上網課”,感覺分身乏術,忍不住吐槽、抱怨,對於老師佈置的打卡、下載等任務不理解。

這樣的特殊時期正是體現教師專業性的時候,老師要把握每一次和家長溝通的機會,把每次與家長的對話當成一次專業提升的途徑。在與家長或是學生的交流中,往往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這其實就是在考驗老師們的專業素養。老師們要以專家的視角,為家長做分析提對策,在你有條不紊分析教育理論、教育方法的時候,家長定會對您刮目相看。

高情商的老師

會讓家長看到自己的努力

從教師的角度來說,與家長髮生矛盾最難以釋懷的是,自己的辛苦付出得不到家長的認可。家長面對的是一個孩子,老師面對的是全班的孩子,關注點自然不同。

但是大多數家長都是通情達理的,起碼一開始在主觀願望上都是想配合學校與教師工作,只是在後來的接觸中溝通不暢或缺乏溝通,才導致矛盾的發生。

有老師說,我經常把與學生的交往寫成日誌發在QQ空間裡,家長一看與孩子有關,一般都會感興趣瀏覽,其實我是有意識地在向家長傳遞一些信息。當我把自己的做法有感情地表達出來後,一方面讓家長感受到老師的真情,另一方面,也讓家長看到我們工作的不易。

當然,這不是向家長訴苦,而是讓家長有理解教師的意識。一位老師曾寫文章說,一位女家長看到她發的日誌裡,寫到自己身體不好、睡眠不好的情況,這位家長非常熱心地打電話告訴她怎麼養生,老師自己則以請教的態度聽她“指導”。從那以後,這位家長主動參與班級服務的意願越發強烈。

高情商的老師

會展現自己的幽默感

疫情期間上網課,

不僅誕生了一波網絡主播,

也炸出了一波“段子手”,

平時不知道,

老師幽默起來,

也是很有綜藝天分的。

教游泳,

但是無法下水一對一教學。

沒問題,

辦法總比問題多。

請相信,

好玩、有趣的老師,

不僅學生喜歡,

家長也喜歡。

高情商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情商是可以訓練的。情緒是外界刺激帶給人的一種反應,雖然有時強烈,但都會有一定的時限,就像我們被細菌感染後會發燒一樣,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

既然它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種可觀察分析的現象,我們就可以找到方法去認識它,找到它的規律,逐漸發現各類事件與自己情緒的關係,最終我們慢慢就會對一些事件產生“免疫”或逐漸“脫敏”。

成為高情商的教師有兩個要點:一是要有豐富的經歷,二是要善於認識和總結。人生經歷過的情緒事件類型越多,總結得越充分越細緻,就越能擺脫情緒的控制,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

因此,每一次情緒襲來的時刻也是認識它的良好時機,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不要被它完全控制,不要失去認識它的客觀角度,我們要像認識發燒一樣,找到引起我們發燒的原因。

教師的自我調節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儘可能為教師創造一種心情舒暢的外部環境也十分重要。不論是學校還是整個社會大環境,有尊師重教的氛圍,讓教師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讓老師們能夠安心教學,外部環境好了,處理問題自然更加遊刃有餘、得心應手。

心裡充滿愛的老師,他的愛會流進學生的心裡。做老師的,一點一滴的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好老師一般都有高情商,懂得如何正確地愛學生,長大了的學生也會懂得如何愛自己、愛他人,愛這個世界。


哈爾濱新區教師宋哥


有句話叫做天高皇帝遠,疫情期間,學生在家是自由的,老師給學生上網課,既是上級的要求,也是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責任感。學生不願意參加,說實在的,老師確實也不能拿學生怎麼樣。只是做為老師,特別是班主任,想必都有在家長群裡無數次的提到,要求家長督促好學生完成了上網課的學習任務。學生不願意參加網課學習,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家長督促不到位,二是學生不重視,三是網課水準不高,或者說吸引力不大。對於不願參加網課的學生,我想我們的老師依然還得從這三個方面入手。電話家長,說服家長加強對學生的督促力度,其二跟學生誠懇交流,不以說教的方式交流,而是真真切切站在為學生著想的角度去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其三,提高網課水平,以說教的方式講課,不是不好,沒用,但未必是最好最有吸引力的。要知道現在學生都愛上網看視頻,那些視頻為什麼能吸引人,說明別人有特色,有亮點,我們做老師的也需要參考借鑑並改良,力圖使自己的網課通谷易懂,幽默風趣。最重要的是,做老師的想辦法弄懂學生的心思。不願參加網課的學生畢竟是少數,個別幾個的學生,老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心思,從班主任那,從家長那收集學生的心理想法和學習的動機,不要動不動的說教批評或含沙射影。說真的,大多數中年老師已經跟不上新形勢,可以說要被淘汰了,網課不同於學校課堂,學生感受不到課堂的嚴謹,所以,既然我們不得不利用網絡來上課,那麼我們就必須改變我們長期以來的那種課堂態度,用一種更符合現狀的教學方式來給學生上課。同樣是知識,結果不變,但方式變了,相信學生們更容易接受符合自己心理的教學方式。我記得有一句話,讚美比說教批評更有效。所以我們的老師不要吝嗇自己的口水,平時看不慣,捨不得的讚美,在這個網課上,你盡情的用,一是讓學生通過你的讚美來喜歡你,二是通過特色來吸引學生,讓學生願意上你的課。總之,不懂的,多上網看看,多借鑑。不要把什麼責任都歸於學生的身上,今時不同往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