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陋室、聊齋、所好軒、飲冰室,淺觀書房雅稱蘊藏的文人志趣

書齋宜明靜,不可太敞。明淨可爽心神,宏敞則傷目力。窗外四壁,薜蘿滿牆,中列松檜盆景,或建蘭一二,繞砌種以翠芸草令遍,茂則青蔥鬱然。旁置洗硯池一,更設盆池,近窗處,蓄金鯽五七頭,以觀天機活潑。"

這是高濂在《遵生八箋·起居安樂箋》中描述的他自己的書齋環境,令人神往。古代文人雅士對於書齋都有著深厚的情感,他們將書齋看作是心靈的棲居之地,在這方小天地裡,讀書操琴、吟詩作畫、焚香品茗,好不樂哉!

從陋室、聊齋、所好軒、飲冰室,淺觀書房雅稱蘊藏的文人志趣

自古及今,書房無一定之規,富者可專門築樓,雕樑畫棟,貧者或室僅一席,環堵蕭然。不論貧富,文人都要有這樣一方小小空間,一方完全屬於自己的天地來與自我、與天地共處。

書房的命名,在文人墨客眼中自然也就格外重要,一個雅稱既可以反映主人的個性與品性,又能夠關聯主人的寄情與愛好。書房命名,或崇古抒懷,或託物言志,或紀事銘心,雅興所致,心之所向。

本文從我們大家最為熟悉的"陋室、聊齋、所好軒、飲冰室"淺觀不同時代文人在書房雅稱背後隱藏的主人文化意蘊與個人志趣。

從陋室、聊齋、所好軒、飲冰室,淺觀書房雅稱蘊藏的文人志趣

從陋室、聊齋、所好軒、飲冰室,淺觀書房雅稱蘊藏的文人志趣

劉禹錫——陋室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中唐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著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

陋室是劉禹錫擔任和州刺史時所蓋,我們對它的熟知還是來源於小時候背誦的那篇《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青苔遍佈,草色青蔥,以青苔和野草來比喻自己獨立的人格,這是氣節的寫照,是不屈的宣言。一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表達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劉禹錫借諸葛亮的草廬,楊子云的玄亭作類比,也希望自己以他們為榜樣,深處陋室,淡泊名利,德藝雙馨。希望自己可以做一個淡薄於功名富貴,潛心修學之士,榮辱不驚、處危不屈,雖居陋室,可"何陋之有"。

從陋室、聊齋、所好軒、飲冰室,淺觀書房雅稱蘊藏的文人志趣

從陋室、聊齋、所好軒、飲冰室,淺觀書房雅稱蘊藏的文人志趣

蒲松齡——聊齋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蒲家莊人,著有小說《聊齋志異》。早年屢試不第,71歲時才成歲貢生。他舌耕筆耘近42年,用畢生精力完成《聊齋志異》8 卷、491篇,約40餘萬字,被譽為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郭沫若曾這樣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齡的書齋"聊齋"可以說是大名鼎鼎,《三借廬筆談》這樣描述:

蒲留仙先生《聊齋志異》,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於諸子,非僅抗於左史、龍門也。相傳先生居鄉里,落拓無偶,性尤怪僻,為村中童子師,食貧自給,不求於人。作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磁罌,中貯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於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

聊齋聽起來像是一個聊天的地方而得名,據說《聊齋志異》便是與人閒談,聽得奇聞異事而記錄加工而成的。一部《聊齋志異》,通過談狐說鬼的形式表達出蒲松齡的內心追求,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人世間的假、惡、醜,聊進的是故事,聊出的是人生。

從陋室、聊齋、所好軒、飲冰室,淺觀書房雅稱蘊藏的文人志趣

從陋室、聊齋、所好軒、飲冰室,淺觀書房雅稱蘊藏的文人志趣

袁枚——所好軒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和美食家。

他一生最愛自由,有詩有花有美食美人相伴,才是他的一生追求,他將日子過得充滿情趣,大方承認自己"

袁子好味、好色、好葺屋、好遊、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畫,又好書。"(《所好軒記》)果然真性情也,因故題齋號"所好軒"。

袁枚對書的喜愛也是非同一般,藏書40萬卷,築藏書樓"小倉山房"、"所好軒", 自注何謂"所好",味、色、花、竹、金石、字畫,皆有時有限,只有藏書,不分少壯、飢寒,讀之無限。

他曾言:"古玩雖可眼,但玩玩就興奮漸失。美色雖可心,但年輕時玩才好。美食雖可口,但日日食之總會厭。朋友雖可聊,但總有興盡分別時。唯有書,可眼可心可口可聊,超過天下一切俊物。" 一個"所好軒",便展示出他的生活態度,用自己熱愛的方式過一生,忠於真性情,在生活中尋求心靈的大自由和大快樂。

從陋室、聊齋、所好軒、飲冰室,淺觀書房雅稱蘊藏的文人志趣

從陋室、聊齋、所好軒、飲冰室,淺觀書房雅稱蘊藏的文人志趣

梁啟超——飲冰室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飲冰"一詞源自《莊子·內篇·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現在我早晨接受使命而晚上就要喝冰水,我是心中有火吧。"梁啟超以此自喻心中憂慮,他受光緒帝之命,變法維新,臨危受命,面對國家內憂外患之焦煎,梁啟超內心之焦灼可想而知,如何解其"內熱"?唯有"飲冰"方能得解。

梁啟超一生著書立說,為革命奔走,將居室取名"飲冰室",連文集都以"飲冰"為名,可見先生對時局的重重憂思。梁啟超在《飲冰室合集》中說"十年飲冰,難涼熱血",表明其對時局艱難但仍不輕言放棄的決心和表明其在時局艱難中不輕言放棄的決心和遠大志向。


從陋室、聊齋、所好軒、飲冰室,淺觀書房雅稱蘊藏的文人志趣

書房雅稱取義廣泛,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願,詞雋意蘊,情溢於墨,理見其辭,耐人尋味。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宋人衛涇因取此句之意,名其室曰"後樂堂",寄託憂國憂民之心;
  • 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的書齋提名“老學庵”。他自注“予取師曠‘老而學如秉燭夜行’之語名庵”,活到老、學到老;
  • 明祁彪佳"八求摟"、"八求"即宋代藏書家鄭樵所總結的求書八法:"一即類以求,二旁類以求,三因地以求,四因家以求,五曰求之公,六曰求之私,七因人以求,八因代以求。"
  • “達觀軒”,南宋朱熹書齋名也,取義賈誼“達人大觀兮,物無不可”;
  • 明代文學家袁宗道極為推崇唐代白居易和宋代蘇軾,因名其室曰"白蘇齋"
  • 元代大畫家王冕酷愛梅花,隱居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題書齋為“梅花屋”,“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香滿乾坤”,映照出他的清奇品格。

可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志趣,書房便是最好的載體,也是這些文人墨客的精神巢穴,通過一個書房雅稱傾注他們內心的深情與雅趣,反映出文人豐富的內心世界,折射出中國文人深沉而厚重的歷史文化與精神底蘊。

我願有間屋,只為讀書寫字養心

我想為這間書屋,取一個屬於它的名字

如果是你,你會為自己的書房起個什麼樣雅稱呢?

不妨留言一起探討,發現屬於你的內心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