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拥立傻王爷登基,百官都以为国之将亡,发一道圣旨后太监傻了

宦官专政一直都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通病,从秦汉之际的赵高、十常侍之流到明朝的刘瑾、魏忠贤之辈,几乎历朝历代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宦官专政的现象。但若论那一朝宦官的权力最大,无疑要数唐朝。

太监拥立傻王爷登基,百官都以为国之将亡,发一道圣旨后太监傻了

唐朝初年,宦官的数量并不多,地位也很低,更无权过问军政大事。但是到了玄宗时期,这种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晚年的唐玄宗由于怠于政事,贪图享乐,所以总是把进奏的文表都交给宦官高力士审阅,小事就由高力士处理,大事才自己裁决。

太监拥立傻王爷登基,百官都以为国之将亡,发一道圣旨后太监傻了

幸好高力士虽然是宦官,但没什么花花肠子,只知道老实巴交的效忠唐玄宗,这才使得宦官专政的现象没有在玄宗时上演。但即便如此,高力士的权势仍震慑朝野,连皇太子李亨都唤他“二哥”,公主、驸马都尊称他“老太爷”。

太监拥立傻王爷登基,百官都以为国之将亡,发一道圣旨后太监傻了

除了审阅奏章以外,唐玄宗还委派宦官监军、到藩国出使,这些都是事关国体的大事,由此可见唐玄宗对宦官的宠信。不过这个时期的太监虽然权势比较大,但还远远没有达到巅峰。

安史之乱后,由于地方藩镇割据,中央将领也都有样学样,所以皇帝对将领们充满猜忌。为了加强集权,唐朝皇帝开始信任宦官,并任用宦官掌管军权。

唐肃宗时,重用权阉李辅国掌禁军。德宗时,设立护军中尉二人、中护军二人,全以宦官充任,统率左右神策军、天威军等禁军。从此,宦官掌典禁军成为定制,中央大权旁落宦官之手。

太监拥立傻王爷登基,百官都以为国之将亡,发一道圣旨后太监傻了

到了唐朝后期,宦官已经能任意拥立皇帝,甚至弑杀皇帝,顺宗、宪宗、敬宗皇帝皆死于宦官之手,唐朝皇帝的命运几乎都被宦官操纵着。

会昌六年三月,“三武一宗”的唐武宗李炎去世,宦官集团照例又在这个时候出来搅风搅雨,对百官选定的继承人选置之不理,而是推出了辈分极高的光王李怡。

光王李怡是什么人?他是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的异母弟,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叔叔,辈分非常高。不过,李怡虽然辈分高,但和大行皇帝李炎的继承权也就差的有点远,不管怎么论也轮不到他。

而且如果光是辈分问题也好解决,但问题是,光王李怡是个有名的傻子。

光王李怡的傻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显现了,起因是一次刺杀案。在一次谒见太后的行程中,光王李怡被宫人刺杀,虽说最后有惊无险,但此事之后光王李怡就变得十分呆傻木讷,不管别人对他说什么,他都是一副傻乎乎的样子。

相传,有一次,唐文宗李昂宴请诸王,席上,众人把酒言欢,热闹喧腾,只有光王李怡傻乎乎地呆坐在角落李,不言不语。李昂看到了,觉得有趣,便指着他说:“谁能让李忱开口说话,朕重重有赏。”

太监拥立傻王爷登基,百官都以为国之将亡,发一道圣旨后太监傻了

李昂本来是李忱的侄子,可是在他眼里,李忱显然只是一个供人取乐的小丑而已、面对一哄而上的诸王,李忱依然保持沉默,不管他们怎么戏弄,面色丝毫不改,始终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这让众人很得意,也让光王李怡是智障的传言被坐实。

让一个智障来当皇帝,绝对是一个国家的灾难,但对于宦官们而言,只要能保住他们手中的权力,别说让傻子当皇帝,让猪当皇帝他们都干!

所以,当宦官集团把这么个大傻子推出来做皇帝时,几乎所有大臣都表示了反对,但可惜这个时候宦官的势力太大,又联合了当朝丞相李德裕,所以最终,百官还是屈服了。

然而,正当百官垂头丧气地感叹国之将亡,宦官趾高气昂地幻想美好未来的时候,坐在皇位上的光王李怡却表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气质。

太监拥立傻王爷登基,百官都以为国之将亡,发一道圣旨后太监傻了

首先,他在唐武宗的孝期内接见大臣时总是表现出很悲伤的样子,让别人都以为这是个重视血脉亲情的好皇帝。

其次,他上台之初就下旨罢免了奸相李德裕,结束了困扰唐朝数十年的牛李党争,唐朝中枢的行政体系开始恢复正常运转。

最后,他对扶他上位的宦官首领马元贽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宠信,还赐给了他宝带以示恩宠。但不久就以马元贽把宝带送给别人为由对他进行的惩戒。

太监拥立傻王爷登基,百官都以为国之将亡,发一道圣旨后太监傻了

一番操作下来,所有人都傻了,而傻子光王也趁机掌握了唐朝的大权,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而缔造了唐朝最后的一个盛世,大中之治。他本人也改名为李忱,被后世尊称为唐宣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