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企熱衷自產動力電池 不會對其他客戶產生太多競爭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新能源车企热衷自产动力电池 不会对其他客户产生太多竞争

北極星儲能網訊:近年來,出於保證電池供應穩定、降低成本、加強整車與動力電池聯動等因素考慮,不少車企紛紛自建電池廠。但動力電池產業是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自建電池廠並非易事。長遠來看,車企自建電池廠對國內動力電池競爭格局影響有限。

近日,據外媒報道,特斯拉動力電池自產計劃正式啟動,該計劃名為“Roadrunner項目”,將大規模生產低成本的動力電池,並致力於新模塊和電池組的改進。

不僅是特斯拉,過去幾年間,戴姆勒、豐田、大眾、通用等汽車巨頭都發布過各自的電池生產計劃。車企為何熱衷自產電池?動力電池產業技術壁壘高、規模效應強,如何打破這些掣肘?車企涉足電池生產,將對動力電池產業和競爭格局產生什麼影響?

多因素促使車企自產電池

“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出於保證電池供應穩定、降低成本、加強整車與動力電池聯動協調的深層次設計研發等因素考慮,不少大型車企選擇自建電池廠。”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秘書長張雨告訴記者。

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電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無疑最為關鍵。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車企對動力電池的需求一路看漲。“尤其是國際大型車企,銷量都是萬級甚至百萬級的,需要穩定可靠的供應保障,但現在全球優質電池產能相對稀缺。”張雨說。

記者瞭解到,目前市場上能夠提供高端動力電池的供應商只有寧德時代、松下、LG化學、比亞迪、三星SDI等幾家巨頭,供應量明顯不足。奔馳、奧迪、捷豹等車企都曾因LG化學電池產能問題,被迫推遲交付計劃。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也多次公開表示,因松下電池供應不足,影響到其Model3的量產速度。“因此,車企迫切需要生產高品質的動力電池,以確保供應,減少對電池供應商的依賴,更好地配合整車生產節奏。”張雨介紹。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仍面臨較大的成本壓力,尤其是電池的研發成本比較高,要想大規模普及,就要降低成本。張雨表示,目前動力電池佔整車成本的三到四成左右,可以說是電動汽車生產製造成本中佔比最高的部分,車企自建電池廠,待產能、規模達到一定規模,相對於從外部採購電池,其單車生產成本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整車利潤也會更高。

“此外,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心臟’,車企想要造好車,就希望對這顆‘心臟’瞭解得更透徹,並能夠自主掌握核心部件的研發。當前,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技術快速迭代升級,車企選擇自建電池廠,也有更好理解電池、協同整車設計研發方面的考慮。”張雨補充說。

聯合建廠是趨勢

動力電池產業是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車企自建電池廠並非易事。

“新項目投資動輒幾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而且隨著電池技術不斷髮展,電池廠的持續投入也會很高,因此現在熱衷自建電池廠的多是有相當資本實力的大型車企。”張雨指出,整車企業自建電池廠,規模效益上比拼不過獨立的電池企業,目前來看,聯合電池企業合資建廠是一個相對理想的選擇,這種模式既能夠保證供應鏈穩定、獲得更有效的成本管控,又可同步進行車型的技術研發,是一個發展趨勢。

從各車企公佈的規劃看,多數都採取了這一模式。如上汽、東風、廣汽、吉利等都與寧德時代成立了合資公司;豐田與松下成立合資企業,生產方型車用動力電池、開發固態電池;大眾和歐洲動力電池初創公司Northvolt合作自建動力電池工廠等。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除了與松下聯手提升超級工廠產能,還投資了專注鋰電技術產業化的傑夫·戴恩研究團隊,收購了擅長乾電極技術與超級電容技術的電池技術公司Maxwell及加拿大電池生產設備商Hibar,完成了從電池技術研發、樣品驗證到大規模量產的全面佈局。

國內一家動力電池企業負責人表示,需要明確的是,大部分車企與電池企業合資建廠都只是用於電池包的生產,而不是生產電芯。電動汽車生產的核心是處理好“三電”(電池、電機、電控)間的配合,對車企而言,如果自己不生產電池包,就需要把三電系統的參數提供給電池企業,電池企業根據要求提供合適的電池包,但如此一來,車企的核心技術也就不再是秘密了。從電池企業角度看,直接提供電芯給車企,就不用根據不同車企的要求生產各種不同型號的電池包,可以專注於電池性能研發、提升,更有利於電池企業發展。

張雨也認為,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能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電芯技術門檻高、投資高、回報週期長,且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由電池企業去做最合理;而對於整車生產來說,車企是最專業的,從整車設計、研發、生產的角度去理解電池PACK系統,往往也能讓車輛更安全、性能發揮得更好。

長遠看對國內動力電池

競爭格局影響有限

那麼,車企涉足電池生產,對國內動力電池產業和競爭格局會產生什麼影響?

“動力電池廠的建設週期相對較長,目前有意或者已經開始著手自建電池廠的企業,預計投產也要一到兩年之後,而這期間,國內動力電池產業可能已經完成洗牌,存活下來的企業都有足夠的技術、資金支撐和穩定的客戶資源。因此長遠來看,車企自建電池廠對國內動力電池競爭格局影響有限。”張雨表示。

一方面,車企自建電池廠往往多供自家使用,不會對電池企業的其他客戶產生太多競爭;另一方面,電動汽車市場規模在快速擴張,工信部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要佔當年新車銷量的25%,可以看出未來動力電池的需求規模非常可觀。此外,自建電池廠的車企為保證供應,除了自產電池,外購仍將是重要渠道。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整車企業自建電池工廠,並不是搶佔動力電池市場,更多的是加強產業鏈合作,應對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需要。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在與自建電池廠車企的博弈中,動力電池供應商將想方設法降低動力電池成本,提高動力電池性能,這無疑將加快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