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逼宮,最後如果十三爺不出現,雍正還有後招嗎?

潛水22011


在九龍奪嫡的戲碼當中,八王議政是八爺黨使出的最後一招,也是最有力量的一招。

他們藉助新政的力量,趁機將四位關外的旗主王爺請入京城,順帶著來的,還有他們的四千人馬。而八爺名以上是希望旗主王爺們前來商討整頓旗務的事情,實際上是想利用旗主王爺手裡的軍權,實施逼宮,從而控制軍政大權。在金鑾殿上,雍正差點被他們給氣死,在聽說十三爺沒有前來以後,雍正的臉色突然變了,難道他沒有後招了嗎?

第一,雍正的目的遠遠不止於此,這一切都是他規劃的。

在雍正看來,四位旗主王爺進入京城居然還帶著四千人馬,這本身就不是什麼正常的事情。這件事做的太明顯,也就不得不讓雍正本人懷疑了。這個時候四位旗主王爺帶著人馬準備接管豐臺大營,這可就不是一般的事情了。對軍隊十分敏感的雍正,絕對已經收到了情報,但是他按住不發,並且接管豐臺大營的過程中,沒有一位軍隊將領是拒絕的,這本身就是得到了雍正的受益,要想使其毀滅,那就先讓其無限膨脹再說。雍正的目的絕對不是要滅了四位旗主王爺,他是為了徹底切斷旗主王爺對八旗的控制權,加強皇權的重要性。

第二,十三爺是他計劃中的一個漏洞,八爺黨可能對十三爺下手。

本來一切都在計劃當中,可是弘晝無意中說出了老十三沒有來的原因,這就讓雍正心裡沒底了。他最好的兄弟就是老十三,這個時候所有計劃都安排的十分妥當,唯獨老十三的安危他沒有照顧到。如果八爺黨真的要對雍正下手,那沒理由不先消滅雍正最得力的干將老十三,所以勇正在這個時候所擔心的,並不是自己有沒有後招,而是在擔心老十三的安危。這一場變革勢在必行,但完全沒有必要讓十三爺作為陪葬品。

第三,旗主王爺中本身就有他的內應,所以他不必擔心。

我們注意到,四位旗主王爺當中,有一位是支持雍正的。他從始至終對八王議政這件事就沒有發表什麼建議,其實就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而當時的八爺黨已經騎虎難下,所以必須要孤注一擲,即使已經看出了事情的端倪,但還是想要搏一把。畢竟自己手裡現在有軍隊,即使八王議政的策略行不通,他們也完全可以藉助豐臺大營的兵馬,對雍正實行強制性的措施。不過雍正對豐臺大營的兵馬充滿了信心,根本就不會吃這一招。

第四,為了實行新政,必須要除掉八爺黨這些障礙。

雍正最大的目的,在這個時候已經完全暴露了出來。一直以來,他都想要除掉自己的這幾個弟弟,但是礙於罵名,總是找不到藉口。這回藉著他們看似天衣無縫的計劃,雍正的目的也總算是達到了。他正在實行新政,可是對新政有反對意見的人很多,尤其是他的這幾個弟弟,手裡掌握著一定的權力,如果他們帶頭反對的話,那麼新政是很難實行下去的。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雍正必須要對八爺黨下手了。這一次是一鍋端,絕對不是各個擊破,在雍正的心裡就是這麼想的。所以到了最後雍正鬆了口氣,他可不是在慶幸自己安全了,他是在慶幸新政最大的障礙終於被除掉了。

<strong>


江湖小曉生


如果真發生如電視劇中類似情節,炒米抱歉地告訴各位,怕雍正是沒有後手了。


雍正一度處於被動狀態之下,幾次差點跌倒。雖然被九爺罵結巴的狀元郎和張廷玉等人都曾直言助陣。但此刻,其實已經不是靠言語可以解決問題的時候了,就是靠兵馬在誰的手裡。直到十三爺胤祥被抬進來之後,給了雍正一個眼色,意思兵權已經全部掌握了,雍正的臉才有一絲血色。

而胤禩敢於逼宮,在於他暫時掌握了京城內外所有兵權。


四位旗主王爺借整頓軍務為名,利用弘時騙了弘晝“誤傳聖旨”,接管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在《雍正王朝》裡,這兩支京畿衛戍部隊是北京城城外的除此無他的部隊。)而隆科多作為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又掌握了紫禁城內的皇家衛戍部隊和京城公安武警部隊。他利用巡捕五營的人馬全部換防了侍衛營人馬(《雍正王朝》裡提到的御林軍)。所以裡外裡的軍權都在胤禩的掌握之下了。


但十三爺胤祥有著其他人沒有的特權,那就是無論城裡城外那支部隊,裡面都有胤祥的人,而且由於雍正對胤祥的信任,曾經特旨城外兩營(僅僅城外兩營,其實也多虧了這個特旨,最終救了自己)只奉聖旨和胤祥的手諭。所以胤祥可以隨時接管城外兩營的兵權。

但胤禩雖然暫時掌握軍權,即便殺了雍正,他也不能自立為帝。他只有兩種操作:


一是逼迫雍正同意所謂的“八王議政”。雍正一旦同意”八王議政”參與議政的八王,裡面鐵定包含四位關外的旗主王爺,他們有兵權入股,而且暫時聽胤禩的,那麼剩下四個名額,他們最多留一個席位給雍正,剩下的都是八王胤禩的人,所以胤禩最終奪得實際拍板權,也就是通過這個方式,將雍正的權力轉移給自己。


二是逼雍正退位,將皇位禪讓給弘時。然後自己把持朝政,弘時因為有把柄在胤禩手裡,所以弘時便是一個傀儡。但弘時也是有野心的,而且這個方案裡也是有漏洞的,所以對於胤禩而言這是下策。所以他選擇了“八王議政”。

雍正如果沒有老十三解圍,那他的最終選擇可能是堅決不同意”八王議政”的方案,轉而雙方妥協,進入下一種模式,即禪位弘時。然而有沒有新轉機,就得靠弘時了。

當然這一切都是假設,歷史上沒有“八王逼宮”;弘時也沒有把柄落在胤禩手裡,因為“恩科舞弊案”也是不存在的。所以這麼驚險的一幕是不可能發生的。胤禩集團的力量實際上無法對雍正形成實際威脅。最終雍正的所有政敵都集中在雍正4、5年全部解決掉了!


炒米視角


八王議政逼宮,是八爺黨的核心人物八阿哥胤禩,憋出的最後一次,也是最大的一個大招。

此時的胤禩和雍正都已經處於晚年階段,兩人鬥了一輩子。在胤禩看來,登不登上寶座、過不過把皇帝癮,都已經無所謂了,重要的是不蒸饅頭爭口氣,最後壓過四哥雍正一頭。

因而,胤禩所有的計劃,最終目的都在於打壓雍正的氣勢,從精神上讓雍正垮塌。


扶植弘時推其登上皇位,為的是讓雍正受到來自於兒子的背叛;

聯合旗主王爺否決雍正的新政,是準備全面推翻雍正多年來的理想和政績;

以滿洲親貴、朝廷百官、兄弟兒子的架勢策動逼宮,更是置雍正於孤家寡人的處境,讓其感到深深的孤獨。

可以說,八爺黨的險惡用心,一層比一層狠毒。而且在具體的逼宮安排上,胤禩佈置得也是相當的充分。

槍桿子裡出政權,這點胤禩是有相當深經驗教訓的。

早在康熙駕崩傳位的當晚,胤禩與胤禛激烈交鋒,最後輸就輸在九門提督隆科多遵照康熙的遺囑,倒向了雍正一邊。而城外豐臺大營提督成文運,又被老十三胤祥果斷斬殺,整個京城內外的兵權都被接管,八爺黨手裡沒兵一點勝算都沒有,只能接受雍正繼位的既成事實。


等到這次八王議政,胤禩可就不同了。

八爺黨不僅聯合了隆科多,將京城裡的2萬多兵馬拉攏到自己這一邊。而且還通過關外四位旗主王爺帶來的幾千鐵騎,以整頓軍務的名義,把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幾萬兵馬全都給共管了。

如此一來,胤禩就抵消掉了雍正作為皇帝調動兵馬的優勢,八爺黨和關外的鐵帽子親王也能挺直了腰桿,明當明得與至高無上的雍正公然辯論。

本來玩文字遊戲、理論切磋,是八爺黨的強項,只不過強中自有強中手,偏偏又跳出了個兩朝老臣張廷玉,一番激辯下來把八王議政的合理性全部給否定光了。

因而,雍正這邊也算是扳回了一把,使原先一邊倒的現場陷入了僵局。

直到老十三的出現,才徹底挽回了局面,將八爺黨和旗主王爺們的勢頭給壓了下去。


回過頭來看,雍正對八王議政的變故,應當是缺乏察覺的。局勢的轉圜,主要靠的是老十三胤祥重新接管城外的兩處大營,而胤祥之所以知曉關外兵馬共管兩處大營,又靠的是弘晝給他的預警。

從弘晝告知胤祥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被共管的消息,胤祥所表現出來的驚訝表情看,他和雍正事先都沒想到在兵權上會發生這檔子嚴重的情況,因而就更談不上是在玩引蛇出洞的手腕,故意引誘八爺黨入套了。

逼宮有風險,更有難度。雍正皇帝的身份,本身就能對八爺黨形成絕對性的優勢,胤禩等人能夠將局面搞成對峙,甚至一度佔據先機,已經是很厲害了!

只不過胤禩畢竟不是殺伐果斷之人,他輸也是輸在這點上。如若他能像篡奪曹魏江山的司馬懿一樣,對胤祥、對雍正痛下殺手,也許八王議政又會是另外一種結果。


劇透歷史


這本就是雍正帝做的一個局,即使老十三胤祥不出現,雍正帝照樣能控制局勢!

要解釋清楚這件事,大家還得先看一下我上一篇回答,然後再看這篇回答!

上一篇悟空問答中我們談了轟轟烈烈的八王議政逼宮事件,在這場逼宮大戲中,貌似老八胤禩一直佔據主動,實際上,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雍正帝的掌控之中。

也有很多朋友提出了疑義,比如雍正帝再三向弘晝確認老十三胤祥的下落,比如雍正帝見到老十三胤祥到來鬆了一口氣……

今天楊角風就給大家詳細的分析,解釋疑問的同時,告訴大家為什麼整個局勢都在雍正帝的控制之中?

一、

我們先來解釋為什麼雍正帝設的局並沒有包含老十三胤祥的戲份?

可以肯定的是,整場事件中,老十三胤祥是不知情的,所以才在弘晝跟他提出了豐臺大營被共管以後,抽身離去。

前面我們也講了,整個事件都是雍正帝設的局,那麼為什麼不提前告知老十三胤祥呢?

其實很好理解,雍正帝是一個心思縝密的人,他之前也不止一次提醒過老十三胤祥,說他的府上到處都是老八胤禩的眼線,可是老十三胤祥並不在乎。

而雍正帝的這個局,必須騙過所有人,所以,原則上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甚至自己的親兒子他都不能透露一絲。

而此時的老十三胤祥,已經是重病在身,之所以雍正帝在這個時候佈局,也是這個原因。老十三胤祥出了名的俠肝義膽,也是反對雍正帝對自己的兄弟下手的人,如果老十三胤祥去世後,雍正帝再收拾老八胤禩等人,總感覺對不起死去的老十三胤祥。

所以,雍正帝要做的就是讓老八胤禩在老十三胤祥面前露出馬腳,讓老十三胤祥眼睜睜的看著老八胤禩大逆不道,只有這樣,雍正帝才會心安理得的收拾老八胤禩一夥。

如果老十三胤祥病重去世以後再收拾老八胤禩一夥,雍正帝其實力量被削弱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老十三胤祥一個人就可以空手接管豐臺大營,那麼如果他在大殿上,豐臺大營的人過來逼宮了,難道他接管不了?

所以,老十三胤祥在大殿上,反而比在外面對雍正帝來說,更安全一些!

二、

再有一個關鍵詞“共管”:

什麼叫“共管”?就是共同管理啊,一個外來的四個參將,過來就跟其餘參將平起平坐,然後第二天就跟大家說,我們造反吧?

可能性有多大?

豐臺大營中原來的將領本來就被突然過來的參將削弱了權力而苦惱,這次一聽這話,還不馬上屁顛屁顛的拿住這幾個人,然後到雍正帝面前表功?

再來說說雍正帝為什麼關心老十三胤祥是不是真的去看病?

其實雍正帝自己都說了:

“他不是被什麼人劫持了吧?”

也就是說雍正帝本來已經設好局了,結果老十三胤祥不見了,此時的雍正帝最怕的是他們以老十三胤祥來要挾,因為以雍正帝跟老十三胤祥的感情,雍正帝還真不好辦。

隨後雍正帝恨恨地對老八胤禩說:

“要是十三弟有什麼三長兩短,你和你的那些同謀們,那就自絕於天地,自絕於列祖列宗!”

這就是為什麼雍正帝慌了的原因,他並不是為自己的安危慌,因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真正慌的是老十三胤祥為什麼不在這裡,會不會被他們劫持了?

三、

等後來老十三胤祥來了後,衝雍正帝點頭,但其實他表達的意思是豐臺大營沒事,而雍正帝表達的意思卻是老十三胤祥沒事,這才是他真正鬆了一口氣的原因。

其實雍正帝早就在老八胤禩一夥中插入一個臥底了:

這個臥底就是睿親王!

整個逼宮事件中,睿親王一直默默的觀察著這些人,並沒有說一句話,這是非常反常的表現。

尤其是其他王爺說的異常激動的時候,他也是穩坐泰山,一直在暗中觀察著諸位。

大家要注意他的面部表情,一直是木木的,唯獨等到老八胤禩終於按耐不住蹦出來以後,他的面部表情開始變得詭異起來。

當張廷玉痛斥各位王爺的時候,其他王爺羞愧的低下了頭,唯獨睿親王環視各位王爺,不經意間露出一絲微笑,這個微笑正是勝利的微笑。

尤其是在老十三胤祥還沒有到的時候,雍正帝誇他,他是面帶笑容下跪稱謝的。

這個時候老八胤禩的陣營其實有點慌了,老九胤禟不愧是老八胤禩陣營的“小諸葛”,他馬上搭話:

“這睿親王進京,和其他三位王爺一樣,在一起一同議了整理旗務的綱目,還一起建議了八王議政,並沒有誰在背地裡另起爐灶啊。”

這正是老九胤禟心虛的表現,他越狡辯沒有誰在背地裡另起爐灶,就越證明這件事是真實發生的。而睿親王為什麼帶一個“睿”字呢?還不是說他比較睿智?而且最後其餘王爺都被處罰了,唯獨他沒有受處罰,就說明他在逼宮之前就已經早早的彙報雍正帝了……

四、

雍正帝終於收網:

很多人說雍正帝確實慌了,是的,一方面他是為老十三胤祥著慌,另一方面則是故意裝作慌了,目的是引誘老八胤禩發話。

我們仔細看這段戲,最開始的時候,一直是其他三位王爺在說話,老八胤禩遲遲沒有發言。老八胤禩何許人也,聰明的不得了,如果雍正帝早早的就收網,老八胤禩沒有發言,自然也不是重罪,雍正帝無法處理。

所以雍正帝不止一次的暗示老八胤禩講話,甚至不惜激怒於他,可是老八就是不肯說話。雍正帝心中明白,老八胤禩沒有十足的把握是不肯暴露的,所以,他的最後一招就是故意叫圖裡琛上殿,圖裡琛也心領神會的說自己的御前侍衛人馬都被撤了。

隨後雍正帝又故意問弘晝豐臺大營的事,弘晝不知其中有詐,所以也暴露了豐臺大營和西山大營被共管了……大家其實很容易理解,一個軍隊突然調過來一個軍官,軍隊中能沒有給雍正帝偷偷報信的人?所以雍正帝是明知故問的,也故意表現的很慌亂。

其實有點常識的人也知道,即使真的被接管了,也不能當著眾人的面講,這不是自斷後路嗎?之所以雍正帝要當面說出來,就是讓老八胤禩放掉最後的警惕。

其實如果仔細看雍正帝的表情的時候,你會發現,當老八胤禩稍微有個動作的時候,雍正帝是在偷偷笑的。

終於最後老八胤禩說出了自己是不是自絕於列祖列宗,黃泉路上自有印證!

雍正帝等著的就是這句話,所以老八胤禩這句話剛落音,圖裡琛就再次進來了,雍正帝也開始收網了。

然後是老十三胤祥示意圖裡琛,然後是圖裡琛下的命令帶那四個參將進來,咦,圖裡琛不是沒兵了嗎?

大家再注意帶四個參將進來的人的裝扮,都是穿著黃馬褂哦,說明什麼?

說明這幾個人都是御前侍衛啊,那麼大家還認為御前侍衛都被隆科多替換了嗎?

所以,整個八王議政逼宮都在雍正帝的掌控之中,唯一沒有掌控到的,就是老十三胤祥的突然不見。而從睿親王的表現、雍正帝的表現、圖裡琛的表現,三個細節就能分析出來雍正帝當初跟老十三胤祥說要擠掉這個膿包,絕不是隨便說說哦,而是早早就布好了局!

至於隆科多的突然背叛,也是在雍正帝的預料之中,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下回再講!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有啊,就是玉泉山後的血鷹。

血鷹手下有兩支軍隊,一支是“血滴子”,另一支是血騎。



《雍正王朝》播了那麼多集,大家不感到奇怪,為什麼大名鼎鼎的“血滴子”從來就沒有出現過?

當年康熙在位時,宮庭安全和隨身侍衛由圖裡琛負責,而康熙外出的時候,狼瞫則率領一支鐵騎暗中護衛。

狼瞫鐵騎與康熙保持著緊密的聯繫,而這支部隊的其中一部其實就是表面上的負責後勤的那支輜重運輸車隊。



這支部隊的組織很嚴密,成員都是由以前戰爭中曾經受過戰傷的士兵挑選出來抽調組成,幾乎個個都是死士,武藝高強,訓練嚴格,以一當百,待遇也遠遠高於其他部隊的戰士。只要他們出現在戰場上,必然是一場擊潰戰。他們打仗是從來不要俘虜的,所過之處,必寸草不留。 當年二徵葛爾丹,夜襲大營,擊殺葛爾丹大妻的就是這支狼瞫鐵騎的一部。

康熙出行時,他會每隔一段時間向附近的輜重隊要一種特殊的供給――經書。如果超過一定的約定時間,沒有接到來取經書的旨意,這支部隊就立刻露出本來面目,全副武裝,頂盔披甲,帶上兵刃,迅速向康熙的位置靠攏,以防不測。


雍正也一樣,與玉泉山血鷹軍保持聯繫的靠的大太監李德全。

每天皇宮向玉泉山取水的那支運水的車隊就是血鷹軍的小分隊。那支取水車隊的車上會覆上黃旗,做為皇家標誌,但其中一輛車的黃布幔是外鑲白邊。宮中發生異變,皇帝遇到危險,李德全就會讓這輛車把黃布幔的白邊換成紅邊布幔,神不知鬼不覺地把示警信息傳達出去。

當玉泉山值隊的警衛發現警示信息,就會迅速告知血鷹,盤據在周邊的血騎和血滴子就會立即集合起來,領命出發,迅速入京,瞬間把皇城搞得天翻地覆。



營救皇上脫離險境是血滴子的任務,而血騎則會把所有敵對武力殺得片甲不留。

血鷹部隊的人員也是由以前的戰鬥部隊中曾經受過戰傷的精銳戰士嚴格挑選組成,忠心耿耿,武藝高強,還擁有最精良的兵器和馬匹。以前的步兵戰士就成為血滴子,而騎兵戰士則加入血騎。選拔嚴格,訓練更是十分殘酷,是精銳中的精銳。血滴子大約一千餘人,血騎則約有一萬三千多人。



雍正接手康熙的皇位以後,自然也接手了康熙遺留給他的這些神秘武裝,這支血鷹部隊的戰鬥絲毫不亞於當年的狼瞫鐵騎,甚至更強。


饞嘴肥貓鏟史官


《雍正王朝》裡面八爺,九爺,十爺,隆科多,八旗王爺,弘時等人逼宮,這個在歷史上顯然是不可能有的,這一情節確實是很精彩,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呢,主要是為了解釋,為什麼雍正要那樣對待那些人。

比如要那樣待他的兄弟,隆科多為什麼會被圈禁,弘時為什麼會被過繼給八爺,最後還死了,但顯然,這個畢竟只是電視劇,好看就可以了,那麼如果弘晝沒有留了個心眼,去通知十三爺,或者十三爺最終沒有出現,雍正還有什麼招嗎?

如果就電視劇而言,是沒有了,從幾個細節可以看出來,第一,面對八爺的咄咄逼人,敢站出來說話的只有新科狀元王文昭和張廷玉出來,而王文昭是因為雍正為其掌燈,士為知已者而亡。

而張廷玉是因為忠於康熙、雍正皇帝,還有未來的乾隆皇帝,從道理上面解釋了沒有八旗王議政,這個其實也是有漏洞的,為什麼八旗王議政只有四個人出來呢,原因是皇帝有上三旗,而十三爺也有一旗,如果真的八旗王議政,那麼同樣各佔四旗嘛。

當然他們也說了讓八爺、九爺、十爺掌管皇帝的上三旗,另外,張廷玉既然說沒有八旗王議政,而是八王議政,那完全可以來八王議政嘛,還是那八個人來議政,完全沒影響嘛,所以張廷玉說的好像十分有道理,但其實也沒啥用。

第二,雍正十分急切的在問弘晝,十三爺為什麼沒來,是不是真的急病而來不了,這個就是確認,十三爺是不是去搬救兵了?

為什麼八爺他們敢那麼做呢?有幾個原因,第一,雍正的新政,得罪了八旗,地方官紳,很多大臣,而八爺本來的威望就很高。第二,當時京城有步軍統領衙門,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這些在八爺拉攏了隆科多之後,就全部掌握了。

而十三爺就是去重新接管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八爺他們之所以失敗,正是因為步軍統領衙門完全不是另外兩個大營的對手。另外有的人說不是有狼覃嘛,但是數量可能不多,這個時候也派不上用場,因為他們可以直接將雍正控制,遠水解不了近渴。


歷史簡單說


電視劇中的八王逼宮,又叫鐵帽子親王大殿發難逼宮。歷史上並沒有這件事,小說中的八王逼宮比較簡單,不像電視劇中那麼複雜。至於電視劇中的八王逼宮,如果十三爺不出現,雍正是不是就一定輸呢?

我覺得,雍正其實已經贏了。十三爺的出現只不過是在雍正的贏面上,又增加了一個最大的砝碼而已。


首先,豐臺大營的軍權並沒有喪失。

實際上,老八和四個旗主王爺並沒有取得豐臺大營的兵權。他們只是讓關外的八旗兵進駐大營而已,只有四千人馬。跟大營原有的駐兵不是一個量級的。

這四千人的作用,只是在逼宮的時候造成一個已經控制大營的假象,給雍正強大的壓力。頂多也就是拖住兩營大軍的行動,為逼宮爭取時間。



電視劇裡面也說了,是共同防務。京郊兩大營的統領都是上三旗的出身,關外的下五旗想謀取兵權,簡直是做夢。

說到這裡,不得不吐槽一下八爺黨的智商問題了。康熙駕崩時,八爺黨一夥人就是因為一起行動,沒有留一個人在外面呼應,導致豐臺大營的兵權被老十三奪去。等老九反應過來的時候,為時已晚,被雍正一鍋端了。

這一次逼宮,又是三個人一起行動,再加上隆科多,全部都窩在大殿內,外面不留一個人呼應,被十三爺一鍋燴。這智商也算是沒誰了……




第二,步軍統領衙門的作用不大。

這裡有一個誤解。不少人以為鐵帽子王大殿逼宮是在皇宮內進行的,隆科多控制了北京城的防務,有北京城做掩體,豐臺大營一時間打不進城內。

其實,電視劇版的八王逼宮,設定場所是在城外暢春園的澹寧居,不在北京城裡面。隆科多也沒有把步軍統領衙門的兩萬兵馬都調到暢春園,他只是帶了幾百個人而已。


試想一下,幾百個步軍統領衙門的兵,能造反嗎?塞牙縫也不夠吧。

並且,真正擁有優勢的,不是隆科多,而是雍正和圖裡琛。因為隆科多雖然控制了暢春園的外圍,但是澹寧居里面的防務還是由圖裡琛的大內侍衛負責的。

如果雍正跟老八真的翻臉了,翻到要動刀子的地步。上面的圖片也看到了,老八、老九、老十還有隆科多,都在大殿內。只要雍正一個旨意,圖裡琛立馬就可以拿下。用刀架著隆科多的脖子,外面的步軍統領衙門的兵敢跟大內侍衛造次?


所以,雍正並不是完全沒有優勢。他只是不願意這麼幹罷了。大庭廣眾之下,幹這種狗急跳牆的事,有辱他的面子。


第三,逼宮黨的目的不一致。

根據電視劇的劇情,所謂八王議政不過是逼雍正交出部分權力,停止新政恢復祖制。至少四個旗主王爺沒有想過讓雍正退位。他們的目的是推翻新政,為旗人多謀利益。

隆科多雖然聽從了八爺的拉攏,但隆科多的行動的指導思想,仍然是【逼】,就是不聽雍正的命令。殺掉圖裡琛,他是不敢的。因為老八告訴他的,也是促成【八王議政】,而不是弒君謀反。隆科多還是要臉的人。所以他只帶了幾個人逼宮,而不是調集九門兩萬官兵造反。

老八倒是想逼雍正退位,一步一步來的,先把弘時推上去,自己做周公,而後在擇機取而代之。但是血染宮廷,把大堂內把雍正搞死,他沒有這個膽量,也沒有這個能力。(大堂內都是雍正的大內侍衛)


由此也可見,四位旗主王爺和隆科多,他們的目的跟老八不一致。其中睿親王從始至終沒有說過一句話,整個逼宮黨,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團結。這也就導致,後來張廷玉的一通嘴炮後,逼宮黨立馬就敗下陣來了。


第四,雍正一派有理論優勢。

從劇情上看,逼宮黨故意在混淆概念。明明知道實情,卻故意不說。這也就給了張廷玉絕地反擊的機會。

張廷玉一番慷慨陳詞,不僅在理論上推翻了八王議政的合法性,讓關外四個旗主王爺從心理上認輸了。也讓看熱鬧的百官,開始往雍正一方倒。最終只剩下氣急敗壞的老八、老九、老十,這三個人還在嘴硬。



但是此時嘴硬已經沒有用了,因為關外四個旗主已經在心理上產生了動搖,百官也產生了動搖。就憑隆科多帶的那幾百個兵,顯然是不可能應對的了後面複雜的局面。

所以,雍正並沒有輸,他實際上是慘勝,最起碼也是打了個平手。十三爺的出現,只是為雍正的勝利蓋棺定論罷了。縱觀逼宮黨成員,實際上一開始就不夠團結,指揮過於混亂,勢力過於雜亂,成不了大事。



總結:從劇情來看,貌似八爺黨的優勢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問題就出在老八的身上。他並沒有把真實想法告訴逼宮黨,導致張廷玉戳破了八王議政的謊言後,逼宮黨從內部就瓦解了。逼宮不是兒戲,參與的人必須都是視死如生的人才行。老八組織的逼宮黨,從一開始就是草臺班子。

而雍正作為皇帝,他更希望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武逼人。他讓圖裡琛調御林軍抓逼宮黨,其實還是想分化這幫人。再用道理一一的擊垮他們。只不過隆科多的攪局,讓他有點措手不及了,只得在自己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動的應戰。但是,雍正不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他還是有優勢的!

整個逼宮事件,對雍正來說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穫。對他來說,至少讓他看清了自己的真實處境——沒有人支持他的新政……

用雍正的話說:

今天朕好傷心吶,朕傷心的不是允禩他們逼宮亂政,而是這滿朝的官員,居然都作璧上觀。難道朕真的是什麼桀紂之君嗎?朕繼位以來,為了這千瘡百孔的江山社稷,為了我大清的無數蒼生,不得已而推行新政,每天累的筋疲力盡,竟然這麼得不道你們的理解。

由此也反襯出改革者的悲哀。歷朝歷代的改革者,都被人所詬病。但是雍正沒有被反對的人嚇倒,而是堅持了自己的改革。這才是編劇想告訴給觀眾的道理!


Mer86


第82期總680期

日堯居k古史上期說的是胤礽、胤禛、胤禩三位皇子的母以子貴與子以母貴的關係!這期回答的是八阿哥胤禩與關外四王上演逼宮大戲,十三阿哥胤祥不到場是如何結果?

針對電視劇《雍正王朝》推理;這部劇在八阿哥胤禩與關外四個鐵帽子王逼宮大戲將劇情推向了一個高潮,本就是一個整頓旗務的朝會,上演了“逼宮大戲”,緊張刺激。

歷史不能倒退,只能假設,剛剛登基不久的雍正皇帝有幾個大事要急著處理,西北用兵、清理虧空、整頓吏治,特別是推行新政,刻不容緩,哪有時間搭理關外大爺。
【朝堂之上,雍正滔滔不絕】

雍正皇帝的確沒有時間扯那旗務的事,順口一說;整頓旗務也好,廉親王胤禩去辦吧,是該好好整頓一下了,各位旗主旗下的這幫大爺天天提個鳥籠子亂竄,下館子,逛窯子,把旗人的本事都丟光了!

廉親王胤禩負責整頓旗務,三阿哥弘時,五阿哥弘晝沒事閒著幹嘛,跟著八叔胤禩一起整吧!說關外的四哥鐵帽子王爺也來,那好;四個鐵帽子王爺在關外呆膩歪了,進京看看,雍正那想到事這麼大。

朝會的主題是政務,是討論推行新政,結果雍正皇帝到了朝堂一看氣味不對,但是沒有想到這麼嚴重,廉親王胤禩一改常態,一看就是有備而來,很快就進入僵持階段。
【廉親王胤禩失敗的表情】

這次“八爺黨”目的有三條:

一、直接把雍正皇帝逼下臺,利用關外的四個鐵帽子王不知情的有力條件,列舉雍正帝登基以來推行新政違背祖宗成法,重用漢人。

二、由雍正帝的兒子弘時取而代之,當一個傀儡前臺皇帝,八爺黨的老八胤禩在幕後當太上皇,徹底摧毀雍正皇帝的既定國策。

三、最後的下策;八王共管朝政,恢復祖制,以此與雍正皇帝分庭抗禮,看這架勢,今天就解決。

八爺黨的手段:

①拉上皇子弘時、弘晝以假傳聖旨名義,使關外四個鐵帽子王爺帶的四千兵馬共同管理京畿守備的豐臺大營及西山銳健營。

②買通隆科多,隆科多已經倒向八爺黨,控制九門,並看準主管兵部、刑部的十三爺胤祥病重不能上朝的節點以隆科多以加強內庭侍衛的名義撤換內城警衛。
【前來救駕的十三爺胤祥】

由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顯然是有備而來,不然也不會千里迢迢的把關外的四個鐵帽子王爺糊弄到北京城,不然也不會看著十三爺胤祥病重必能上朝來逼宮。

我的分析:八爺黨逼宮很難成功,有一個先例:當年在熱河行宮的假太子“調兵符”,康熙皇帝下一個密旨,不知道從哪裡就出來“狼覃”的三萬鐵騎,難道雍正皇帝就沒“後手”嗎?只不過十三爺胤祥來的及時罷了,否則一定會出現奇蹟。

一場流血事件由十三爺胤祥的及時出現被化解了!那關外的四哥王爺是撿了一條命,包括八爺黨。
【雍正帝的兒子弘時,最壞】

雖然隆科多叛變,但是“圖裡琛”還是有一定實力的,隨時隨地就把隆科多控制了,這就說明雍正皇帝的“親兵”還在,據傳言;雍正皇帝有一套貼身大內侍衛,都是勇士出身。

八爺黨的這次逼宮幾乎沒有把握,更沒有成功的可能,雖然在雍正王朝的真實歷史上沒有這一出,但是從他們你死我活及八爺黨的下場看,他們在治國理政方面分歧還是很大,如果此一次真的發生宮廷政變,即使十三爺胤祥不來,八爺黨也註定失敗,雍正帝有辦法,皇帝位置都弄到手了,怕你胤禩?

(圖片來自網絡影視資料)
《雍正王朝》的詳細解剖還在後面,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帶你繼續解剖分析雍正朝!歡迎網友一起評論、互動、留言!


日堯居


估計沒有了,畢竟當時京城附近的軍隊都被八王黨給控制了,沒了兵權,拿什麼翻盤呢?

雍正從孤臣到孤皇,身邊只有一個老十三一直跟著他。而老八不一樣,八爺黨本來是勢力最大的,在朝中的關係根深蒂固。對於雍正登上帝位,老八心裡是很不服氣的,但此時對於帝位,他已經不是那麼在乎了,他只是想贏雍正一把。



雍正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君主,當時他正準備推行新政,觸及到了旗人的利益。老八聯合關外的幾個鐵帽子王一起進京,試圖通過“八王議政”制度推翻雍正的新政,這也是老八跟雍正的最後一次較量。我們先看下京城的兵力情況,九門提督隆科多反水,站到了老八身後,豐臺大營被鐵帽子王帶來的人接管。雍正當時身邊已無兵可遣,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老十三。



老十三聽到弘晝說豐臺大營被人接管的消息,就知道出事了,於是趕往豐臺大營。老十三是兵部尚書,手握兵權,加上在軍中的威望,很容易就重新掌握豐臺大營,隨後便領兵前去護駕,控制住九門提督的軍隊。等到老十三出現,雍正才算是放下心來,八王之亂隨之告破。



如果雍正有後手的話,應該早就亮出來了,畢竟當時他並不能確定老十三會來,如果不是弘晝,可能八王老八真的就贏了。


歷史伶俜者


《雍正王朝》中,老八聯合關外的四位鐵帽子王搞八王議政,武力逼宮的事,是電視劇中編出來的。二月河在原著小說中,也沒有寫此事,歷史上更不可能發生這件事。電視劇與原著小說相對比,改動很大。我主要以電視劇(會摻雜原著小說)為依據分析下此事。

先交代背景。

老八忽悠弘時,假意扶持弘時當皇帝。其實,老八想架空雍正,自己當真正掌權的皇帝。弘時因為一直想和弘曆爭皇位,所以,才會被老八利用,向雍正提出整頓旗務的事。老八趁機聯繫那幾位鐵帽子王和隆科多,奪取京城附近的兵權。

首先,他先通過弘時和弘晝(他是被騙的)的口述,讓鐵帽子王帶來的4位參將和4000鐵騎與原來的兩營都統(豐臺大營,西山銳建營)協管了兩營防務。這樣,只要謀劃的當,兩營都算是已經被老八控制了。

其次,以扶持弘時繼位為由,讓九門提督隆科多也加入了“逼宮黨”!隆科多所統領的步軍衙門是京師附近的第三支武裝部隊,實力僅次於兩營兵馬(兩營屬於野戰部隊,步軍統領衙門屬於衛戍部隊)。

此時,除了圖裡琛手下的一千來名侍衛,其他兵馬都被老八的“逼宮黨”控制了。所以,老八和鐵帽子王組成的“逼宮黨”才會如此硬氣的懟雍正。

迴歸正題,如果歷史上(依據二月河小說和電視劇《雍正王朝》),雍正真要是處於這樣的境地,老十三也被“逼宮黨”控制住。雍正看似就剩下挨宰的份了!

首先,有人在說“血滴子”一類的神秘武裝。這就是小說胡編,怎麼不給雍正安排一個加特林終結者護衛隊啊。來一隊施瓦辛格抱著加特林,現場將老八一夥突突突了。假設分析要合理,不要脫離二月河的原著小說和電視劇《雍正王朝》。“血滴子”就是粘杆處,屬於特務組織。特務是打不了仗的,明朝都滅亡了,也沒聽說東西兩廠和錦衣衛在正面戰場上有什麼出色表現!

其次,有人說雍正有類似“狼覃三萬大軍”的秘密部隊。這更不可能,“狼覃三萬大軍”就從來沒有在小說或者電視劇中出現過!老十四假冒太子(原著是假冒老十三的手諭)手諭調兵的事,發生在小說《康熙大帝》中,當時奉命調兵護衛康熙的是“狼是”將軍,沒有狼覃的事。而在《雍正王朝》中,康熙也只是說讓狼覃調兵護衛,也沒說多少兵。題主,狼覃的三萬大軍是你給的嗎?

在京師附近養這麼多兵,還不讓人發現,這怎麼可能?

最後,一向忠於皇帝的圖裡琛都開始“騎牆了”!老十三要是不出現,圖裡琛就會放隆科多的人進入大殿,軟禁雍正!畢竟,隆科多還兼著領侍衛內大臣的職位,皇帝被控制住以後,侍衛應該聽他的。

圖裡琛依然帶領侍衛守住了大殿,他阻止了頂頭上司隆科多帶人進入大殿。但是,他這也是在觀望,因為他有讓隆科多自己進入大殿幫老八“逼宮”的嫌疑!如果,老十三不出現,圖裡琛這種老油條可能會馬上就會轉向支持“新君”!

圖裡琛在《雍正王朝》中,絕對是人精,也是絕對忠於皇帝的。他如果都成了“牆頭草”了,雍正看似真的沒有後招了!

其實,這就是BUG!圖裡琛手下的侍衛都是皇帝親領的上三旗子弟,很可能會跟“逼宮黨”死拼到底。所以,圖裡琛可能是故意讓隆科多進入大殿的。雍正一聲令下,圖裡琛率領侍衛直接關上大門,把老八他們都被悶在大殿內,包括隆科多。然後,一刀一個血拼吧。隆科多等人都沒帶刀的,拿刀子的都是侍衛。能打的也就隆科多還會兩下子,其他人都不行。最終,雍正將他們全部屠殺,然後開門招降哪些“群龍無首”的叛兵。

最終,我認為,雍正皇帝還是會贏!

(文|勇戰王聊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