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分《說不出的愛》:父母之大愛,是接受孩子的平凡

豆瓣8.7分《說不出的愛》:父母之大愛,是接受孩子的平凡

最近輔導兒子的數學作業,常常衝他發脾氣。然後看著小小的、懵懂的他,又覺得其實孩子很無辜。

雖然算不上是“虎媽”“狼爸”,但在心底,或多或少會有著,期望自己的孩子是與眾不同的這樣的想法。

而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平凡普通的。這真相或許讓人失望,但如果能正視孩子的平凡,家長也會少些焦慮,對孩子才能多點寬容。


01

有一部韓劇《說不出的愛》(又名《給父母的信》),是一部非常好的家庭倫理劇。在湖南衛視首播時,收視率排名全國同時段第一位。

觀眾群年齡跨度很大,甚至吸引了一批非常年輕的觀眾。直到現在,豆瓣評分依然保持在8.7分。

豆瓣8.7分《說不出的愛》:父母之大愛,是接受孩子的平凡

我看了很多遍,十分羨慕劇中那個平凡溫暖的大家庭。劇中的父親,溫和中正,不管孩子多麼普通,或是犯錯,永遠給予尊重。客觀的分析,適時的引導。底色永遠是理解和接受。

二兒子自認沒有讀書的天分,輟學要做小吃生意。父親沒有馬上反對,而是認真聽完兒子的想法。然後告訴他,做小吃生意是十分辛苦的事情,真的決定要做,可以支持他,但是要認真做,還要能堅持。

豆瓣8.7分《說不出的愛》:父母之大愛,是接受孩子的平凡

豆瓣8.7分《說不出的愛》:父母之大愛,是接受孩子的平凡

小女兒要嫁進風評不太好的家庭,母親極力反對。父親卻十分了解女兒謹慎的個性,相信她的判斷,還坦誠告訴女兒,

“我猜想你可能會晚婚。你凡事考慮得太多,或許一輩子都會一個人生活,我有過這樣的思想準備。現在你自己想結婚了,也很好。”

曾經想過如果能有這樣的父親,該是多麼的幸福和幸運。

這世上永遠有一個人,理解包容你的一切,不管你多麼平凡,他都深切地愛著你。比起愛孩子的優秀,接受孩子的天性和平凡,需要更大的愛和胸懷。


02

劇中父女倆關於“平凡”有一段很溫暖的對話。

女兒 :“老實說,如果自己很有才華,我一定會繼續深造,那樣就能更有成就了。但是我沒那個本事,我瞭解我自己,爸,我很平凡呢。就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像這樣一天天一年年的上著班……”

父親:“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女兒,平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實平凡更難得,你知道嗎?”

豆瓣8.7分《說不出的愛》:父母之大愛,是接受孩子的平凡

豆瓣8.7分《說不出的愛》:父母之大愛,是接受孩子的平凡

這樣一個平凡的父親,在鄉村小學當了一輩子教師,過著最平凡普通的人生。卻給了兒女最富足的精神滋養。

和這位父親“接受平凡”的理念不同,現在普遍關注的是“精英教育”。

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進最好的學校,上最好的培訓班,學最多的特長,考最好的成績,甩掉平凡的芸芸眾生,登頂成為社會的5%……

但是為了進入更高的圈層,一路走來都在PK,一路走來都要贏,只能贏。父母焦慮,孩子也焦慮。

豆瓣8.7分《說不出的愛》:父母之大愛,是接受孩子的平凡

電視劇《小歡喜》裡陶虹飾演的虎媽宋倩,身為金牌物理老師的她,一直把希望寄託在女兒身上。對待女兒始終秉承著嚴師出高徒的風格,她對女兒的要求就是一定要考上清華北大。結果自己焦慮崩潰,女兒也得了抑鬱症。

豆瓣8.7分《說不出的愛》:父母之大愛,是接受孩子的平凡

豆瓣8.7分《說不出的愛》:父母之大愛,是接受孩子的平凡

當我們拼盡全力讓孩子成為“不平凡”的人,到達人群中的巔峰,他們的人生就真的是大贏家了嗎?


03

曾在美國常春藤盟校工作24年的耶魯大學教授威廉·德威謝維奇寫過一本暢銷書《優秀的綿羊》,探討美國精英教育的誤區,在紐約時報引起巨大反響。

豆瓣8.7分《說不出的愛》:父母之大愛,是接受孩子的平凡

書中闡述,名校大學生的抑鬱症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雖然都是人中龍鳳令人豔羨,但他們真的並不快樂。統計數據表明,名校大學生裡80%的學生有焦慮情緒,50%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抑鬱問題。

豆瓣8.7分《說不出的愛》:父母之大愛,是接受孩子的平凡

如果讀名校只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比別人差,那終有一天會陷入生命無意義的空虛之中。不管是哈佛、耶魯,還是牛津、劍橋都拯救不了人生。

優秀不凡但不快樂,還有心理問題,這肯定不是父母栽培孩子的初衷。

我們可以預測什麼樣的人格品質能讓孩子終生受益,是比如堅強、樂觀、誠實、有應變能力等等。教給孩子這些品質,需要家長先放下自己的焦慮和執念。

臺灣作家龍應臺和兒子通信結集《親愛的安德烈》裡,兒子安德烈在信中說,

“媽媽,你得接受你的兒子是個平庸的人,你和爸爸都有博士學位,但是我不可能有。”

豆瓣8.7分《說不出的愛》:父母之大愛,是接受孩子的平凡

龍應臺是這樣回覆兒子的:

“如果我的孩子能夠平安而且快樂,不管傑不傑出,我都已經很感謝了,所謂的“ 成功”好像真的不重要……是的,我可以接受我的孩子“平庸”,重要的是他們在人生裡找到意義……”


END

永遠的清華校長梅貽琦曾告誡學生,“要有勇氣做一個平凡的人。”

那身為父母的人,得首先有接受孩子平凡的勇氣。只有得到足夠寬容和接納的孩子,才有勇氣去做一個平凡的人。

土耳其有句諺語:“上帝為每隻笨鳥都準備了一根矮樹枝。” 父母要做的,只是幫助他們找到那根適合的樹枝。

做個平凡人,也可能很快樂。而且平凡,並不等於平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