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场屯村的第一个百万富翁

每朝每代,不乏有爱财如命之人,有的靠智慧、勤劳获取,有的靠违法乱纪获得,有的则是无意中得来。现在要说的这位,因为祖上和李自成有关,一百多年后,他才把祖上遗留宝物取出,继而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在当地小有名气。


鸡场屯村的第一个百万富翁


李改陈的两个传说

鸡场屯村陈姓祖祖辈辈、老老小小都永远不会忘记自家神榜上的这幅对联:“陕西衣冠原称李,黔南祖豆改为陈”。从这幅对联可以看出,他们的祖籍来自陕西,原是李姓,后来由李姓改为陈姓。据陈姓老人口传,李改陈有两个传说。

原来,陈姓祖宗是陕西米脂人,与李自成为同宗兄弟,当年跟随李自成造反明朝,兵败后被降清明将吴三桂追杀,从北方一直追到西南。一天,陈姓祖宗丢魂失魄逃到今贵州安顺鸡场屯,突然追兵已至,陈姓祖宗灵机一动,跳进一块农田里,慌忙抢过农民的斗篷,戴在头上,躲过了清兵的追杀。为了感谢农民没有检举,救了自己性命,李姓祖宗决定改自己为农民的陈姓,一直沿用至今。

另一种说法是,当年李姓入黔始祖带着分到的闯王资金,慌忙中逃到鸡场屯村,使用了大量银元买通了当地官吏,又买了许多阴地阳宅,隐姓埋名,把李改为陈,生活了下来。不管是哪种传说,李改陈的事实没有半点掺假,事实如此。


鸡场屯村的第一个百万富翁


陈百万的来历

过了一百多年,已经是乾隆年间了。时吴三桂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陈姓也出了一个人,名叫陈勋,一贫如洗的生活让他弊在心里的秘密早就想爆发出来了。这天夜晚,正是大年三十夜,家家户户都宅在家里供奉神灵,陈勋却悄悄出门,拿了几个麻袋,来到了祖宗藏宝地青杠林。当年陈姓始祖分到了李自成部分财宝,来到鸡场屯后,把财宝掩藏起来,并画了藏宝图,交给儿子,吩咐: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乱动。一辈传一辈,到了陈勋这代已是第四辈了。当年,社会已太平,陈勋认为可以取出财宝,该享用就享用了。


鸡场屯村的第一个百万富翁


陈勋连夜背了五半背银子,在自家堂屋后挖了一个坑重新掩藏起来,过一段时间再取出来用。时乾隆盛世,置田买地成风,有钱人家纷纷买田,成为了地主。陈勋此时心思骚动,是自己扬名立万的时候了。

大肆购买田地

有了银子,陈勋开始了自己的盘算,他要买下村里的良田沃土。不到两年时间,陈勋兼并了村里许多小地主和需要钱用人家的土地,聘了丫鬟保姆,在周围渐渐有了名气;又把田地租给没有田地的人家,每年收取粮租。陈勋还不满足,花了大量银元从安顺鸡场屯一直购买田地直达三十里开外的布艺村寨,“陈百万”的名号在方圆五十里外打响,至今许多地方还提到他的名字。

建黄蜡大桥

邢江河是贵州较大的河流之一,陈勋购买的田地已经伸进布艺山寨。丰收粮食,从河这边到河那边绕来绕去非常费事,陈勋决定建一座石拱大桥。请来工匠核算,设计,然后投资,不到三年时间,一座在当时算是宏伟的大桥就凭空升起了。方便了河两岸民众的互通往来,“陈百万”的名号更加响亮。记得小时去黄蜡大桥游玩,大桥旁边有碑记,隐隐约约上面刻有鸡场屯陈百万的文字,不知现在是否还在。


鸡场屯村的第一个百万富翁


打官司

平平稳稳过了几十年,转眼陈勋已是花甲老人,虽然年岁已大,但买田置地的野心丝毫没有改变。谁知平地起风浪,他疯狂的买田买地行为,侵犯了时安平县一大财主的利益。财主家有个儿子,在府里任高官,一纸诉状把陈勋告到大堂。

陈勋一字不识,自从发迹后,一心扑在田地上,对于官司这些事,简直是一窍不通;自己也没有后人,只得请来一个师爷和财主家打官司。财主的儿子已买通了地方官员,大凡陈勋送去贿赂的银两,官员照收,理儿却偏让给财主家。

就这样一年复一年,官司一直打,最后,陈勋发现,银库里的银子已经没有一文了,大怒:“就是卖田卖地,也要打赢官司”。就这样,原来辛辛苦苦买来的田地,又一块一块的卖了出去。直到只剩下自家的科田时,方才大悟,原来为了打官司,自己已经倾家荡产了。下人自然“树倒猢狲散”,一个个走的干干净净。


鸡场屯村的第一个百万富翁


沦为乞丐

为了赌气,和财主家打官司,陈勋不名一文了。自己没有后人,待七十多岁时吃水都成困难。为了生活下去,陈勋不顾人们的嘲笑,竟然出门讨饭,苦度日夜,沦为乞丐。后来在异乡漂迫,下落不明。

可以说,陈勋是鸡场屯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百万富翁,因祖上沾了李自成的福,藏了大笔的财富,才使他辉煌了几十年。但是,那些财宝本来就是不义之财,在陈勋手里也就是走马观花了一圈而已,到后来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不管如何,黄蜡大桥的修建,人们还是记得这人的名字,因为他,让人们通行方便了两百年。


鸡场屯村的第一个百万富翁


文章最后以《三国演义》开篇词结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