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的死是谁的错?谁该为我们的不幸负责?

那是个寒冷的雪夜,尼尔打开了连接释放与压抑的窗户,伴随着瑟骨冷风又扮演了一次小精灵。之后,他将代表精灵的花冠放在雪上,仿佛完成了一项神圣的交接仪式。他缓步走下楼梯,足足走了一个世纪的漫长。此时,一把精致的左轮手枪躺在书房的抽屉里静静地等待着。万物寂静成谜的那一刻,随着一声“砰”的枪响,尼尔倒在了血泊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终结了自己的人生。

《死亡诗社》| 尼尔的死是谁的错?谁该为我们的不幸负责?

最后的告别

尼尔死了,十七岁。

谁的肩上应当扛着这条沉甸甸的人命,过完自己的人生呢?



影片回到开头,尼尔和朋友们的欢笑声被那个人打断,他是尼尔的父亲。

“我认为你这学期课外活动太多,我要你辞去校刊社。”

“但我今年是助理编辑,我不能辞职,这不公平。”

“给我出来。”

尼尔的脸,从和朋友们在一起的开心到突然见到父亲的惊喜,到想要辩解的倔强,再到最后的害怕,只用了短短的10秒钟。

仅仅是开头,就将尼尔悲惨的命运预示得淋漓尽致。

大部分人认为,尼尔的死是他的父亲导致的。


《死亡诗社》| 尼尔的死是谁的错?谁该为我们的不幸负责?

他的父亲总是强迫他以成为医生为目标,不能做任何影响学习的事情,即使他每门课都是优秀。可是尼尔并不想做医生,他只想做一个演员。当他拿到了一场话剧的主角——小精灵时,激动万分。他努力排练,只为演好这个角色。而他的父亲却说:

“我做了很大的牺牲,才把你送进这里读书,你不能让我失望。”

“不会的。”尼尔回答到。

但尼尔还是让他的父亲失望了,即使他主演的话剧获得了全场的喝彩。他的父亲不认可他在任何领域取得的成功,除了成为医生。

他的父亲错了吗?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未来有个安稳的生活有错吗?

或许他真的错了,错在强迫尼尔在最向往自由的年纪里选择安稳,错在“成为医生”只不过是他自己认为的最安稳的生活。



此时的画面转到尼尔的英语课上,基廷老师鼓励学生们“Seize the day”(“活在当下”)。

尼尔第一次感受到了打破教条、为自己而活是多么的精彩:他可以不顾学校的教学传统,在户外上英语课;他可以不读英语书的繁文缛节,抛开古板的教科书,将自己融入诗歌;他还可以站在教学楼的走廊上,与死去的人对话。

谁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呢?谁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呢?

父亲让尼尔退出话剧社时,尼尔找到基廷老师:

“你怎么能忍受一直被‘关’在学校呢?你可以去任何地方,做任何你想做的事。”

“因为我喜欢教书,我不想到别的地方去。”

尼尔心中的火苗又被点燃了,在风中摇曳着。

“我的父亲逼我退出那场戏剧,但演戏是我的一切。我可以理解他,因为我们家不是有钱人,但是他在替我计划我的下半辈子,他从没问过我,我想要什么。”

“这些话你对你的父亲说过吗?”

“没有,这不可能,他一定会觉得这只是我的突发奇想。”

“你不是受契约束缚的奴隶,那不是你的突发奇想,用你的坚信和热爱,证明给他看。如果他仍不相信你,等你离开学校之后,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死亡诗社》| 尼尔的死是谁的错?谁该为我们的不幸负责?

但尼尔还是没有找他的父亲谈判,而是借着父亲出差的空档参加了那场戏剧的表演。或许,他想用观众的掌声来赢得父亲的认可吧!但他失败了。

基廷老师有错吗?难道不该鼓励学生追求自我吗?

或许他也错了。错在低估了环境对每一个人的压力,错在高估了尼尔的心理承受能力。他打破教条,鼓励学生们追寻自我的想法和行动是好的,但他忘记了考虑每一个人行为的后果:没有两个人的结局是一样的。



我们再回到每晚的“死亡诗社”活动,尼尔和朋友们一起在远离学校的一个山洞里读诗。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

我希望活得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

击溃一切非生命的东西。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时,

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尼尔在书的扉页写下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创作的这首小诗。是啊,他多怕在死亡时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啊!能够遇到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多么幸运!


《死亡诗社》| 尼尔的死是谁的错?谁该为我们的不幸负责?

“死亡诗社”的聚会

“死亡诗社”的朋友们,有的为了打破只招收男生的制度与学校对抗,有的做了无数的“傻事”只为表达自己心中的爱意;还有个小伙子,生性内向懦弱,却在基廷老师被学校辞退后选择做那个与他告别的带头人······

朋友们有错吗?

有人说,如果没有这些朋友的鼓动,尼尔或许不会走上死亡的道路;如果没有这些朋友的捧场,尼尔或许就放弃了参加那场戏剧;如果这些朋友哪怕只是帮尼尔对他的父亲说一句话,父亲也许就会改变主意。

或许是吧,如果正如他们所说,尼尔可能真的能够活下来。


但是,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自己的,错的最多的难道不是尼尔自己吗?按下左轮手枪的那个人,是尼尔,不是别人。

尼尔从未将自己的真正想法告诉父亲,从未让父亲对他有足够的信任,从未向父亲证明自己的热爱,他没有说服父亲,可能仅仅尝试过,但没有拼尽全力,因为他害怕。

尼尔从没问过基廷老师的心路历程,从未尝试学习基廷老师的强大心理,他只是盲目的追随。

尼尔也没有向他的朋友们敞开心扉,没有尝试寻求朋友们的帮助,他不想让他的朋友看不起他,他不想让自己演戏的成功再变为妥协的失败。

他错误的将死亡当作对梦想的祭拜,错误的将死亡当作一种弥补自卑的优越感。

《死亡诗社》| 尼尔的死是谁的错?谁该为我们的不幸负责?

十几岁的我们,有了独立的认知,不想被父母“压迫”,不想走父母为我们铺设的道路,也曾想拼命证明自己已经不再是孩子了。

十几岁的我们,厌倦了学校强加给我们的条条框框,学着与以后的生活完全无关的化学方程式和牛顿三大定律,也曾拼命用马云、比尔盖茨的成功向父母证明,即使学习不好,也有其他的出路,也可以挣到大钱。

十几岁的我们,每当看到学校里那些特立独行的人时,都会投去羡慕的眼光,渴望自己也可以像他们一样自由自在。如果你碰巧遇到了和你有一样想法的几个朋友,那么一起“做坏事”就是理所当然的。

当我们长大后,如果遇到了一些挫折和不如意,那些曾经听话的人就会抱怨到:

如果我的父母没有那么专制,我就不会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如果学校没有强迫我们上自习上到深夜,我就不会在第二天的课上打瞌睡,我就不会只考这点分数了;如果我的朋友也敢打破常规,我就可以真正体验生活了吧!

那些曾经不听话的人也会抱怨:

如果我的父母和学校多管管我就好了,如果我没有遇到那群狐朋狗友就好了。

我们总是这样,习惯于把自己的责任推给别人。但是,决定我们现在的,是以前的每一刻自己做的每一个选择。没有人应当为你的不幸负责,你的不幸是你自己造成的。

如果你认为别人应当为自己负责,你就把选择的权力交给了别人。因为无法改变别人,所以你也无法改变自己,以后的生活会陷入不断抱怨的循环当中。

所以,把选择权放在自己的手里吧!能够改变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死亡诗社》的豆瓣评分为9.0分,如果你也想看这部电影,发掘不一样的意味,请记得私信我,我们一起看《死亡诗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