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看完了,想看歷史的書籍白話文的有哪些推薦?

Jw155599305


本人是學歷史的,讀了幾年中國近代史的研究生,特別推薦以下幾本書:1世界史方面斯托福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從全球史的角度看歷史覆蓋面較廣,但我們看到的翻譯本感覺還是比較枯澀。2.中國通史方面,個人認為伯陽先生的《中國人史綱》可以讀一讀,有文人的財氣在裡面,也有臺灣和柏楊先生個人的一些事關方面的,可成一家之言言。更主要是讀來感覺比較新穎,和大陸的著作相比,這一點特別明顯。3.另外專注方面可以看中國近代史方面的,有陳旭麓先生的《中國近代的新陳代謝》。4.如果初高中沒有好好學歷史,可以看一下《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雖然也有其他的版本,但這個版本相對來說保持了袁騰飛先生上課的原汁原味。5.如果喜歡看小說類的,可以看下蔡東藩先生的《中國通俗史演義》。尚僅是本人在學習範圍內比較喜歡的歷史著作,包括歷史性的文學作品浩如煙海,每個人的興趣角度不一樣,選擇的角度也不一樣,很多時候就看自己的選擇了。



李老shi


你好,我也是一名歷史愛好者,跟你一樣都喜歡看一些歷史類的書籍。根據你的愛好,給你推薦一些書籍吧,但願你能喜歡。

從你說的《明朝那些事兒》看完了,我猜你應該是喜歡輕鬆愉悅的寫史風格。其實這本書的體裁併不是史書而是小說,在選擇的時候還是應該將小說和史書區分開來。建議你從下面幾個方面選擇:

一、古代原版正史

諸如《資治通鑑》、《二十四史》等很多正史類書籍通常也會有青少年版即白話版或者原文帶註釋的,要了解真正的歷史可以從這些書入手。

二、近現代人寫的史書

有一類史書,比如《中國通史》、《話說中國》、《劍橋中國史》等本身就是白話文寫的,文字並不晦澀,算是通俗易懂的。

不過這些都是“正兒八經”的史書,作者都是“一本正經”地寫歷史,因此讀起來可能會覺得相對枯燥,但如果要真正地瞭解歷史,這些“正經”的歷史書是必須要看的。

三、你所說的看著著迷的書籍

這種既是史書但又不是說教式的講史的書還是非常多的。給你推薦如下:

1、易中天老師的《易中天品三國》及《易中天中華史》系列。

作者的語言風格風趣幽默,既有無傷大雅的調侃,也有不失嚴正的批判。原本枯燥乏味的歷史在他的口中變得生動形象。

更為重要的是,作者對歷史上有爭議的人和事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分析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角度非常獨特和新穎,真正形成了一種不同於別人的風格。並且從歷史的本身出發,帶領作者在不知不覺中深入到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思索中去。這些書是非常值得一讀的。

2、袁騰飛《兩宋風雲》。

這本書的特點是講究邏輯思維分析人和事,依據可查找的歷史資料,對“兩宋”時期的人和事進行詳細論證和評論,使“兩宋”歷史史實變得有理有據。

3、王立群讀《史記》系列。

作者通過讀史,令人引發對人性、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套非常有思想深度的書。

上述三類書各有特點,行文都非常活潑而又不失深度,我想應該能滿足你“看著著迷”的期望!

以上是我為你推薦的歷史書,希望能幫到你,請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吧。同為歷史愛好者,如果有好書,別忘了也推薦給我,謝謝!





歷史不忍錯過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本白話通俗小說,之所以說它是小說,而不是歷史著作,歷史寫作方式上是有突破性的,卻沒有正規史書具備的嚴謹性,是以小說的形式寫作的,小說本身就具有演繹性!讀起來富有趣味性,很好讀,但是不具備反覆閱讀的必要,讀過、笑過、就真的是一笑而過了!

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萬曆十五年》,還有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都是可讀性很好的白話歷史,既有嚴謹性又不缺乏對歷史的深刻思考與認真考證。

另外劉和平的《大明王朝1566》也是很好的一部白話文歷史,但它是按劇本寫的,和《明朝那些事兒》比較類似,但是要更深刻些。可讀性很強,值得反覆琢磨推敲!箇中關係需要細細品味才能吃透!

正所謂!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歷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歷史能啟示我們的是什麼也不會啟示我們!就像《明朝那些事兒》裡寫的一樣,因為幾千年來人性一直如此從未改變過!



霍古蓼


隆重推薦孫皓暉老師的《大秦帝國》,這套書用時16年完成,內容自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繼秦獻公位至公元前207年子嬰被殺而秦滅亡150餘年,我閱讀完也用了幾年時間。

在這六部書計五百萬言裡,兩千年前的歷史不再遙遠。閱讀此書等於跟隨幾代人的腳步走了那麼一遭,心路行程萬里卻不會感覺累,這應該賴於作者豐厚的歷史功底以及在文字表達和情節把握上的深厚功力。

在秦一掃六合前的戰國時代人人奮進的故事裡,文字渲染出的爭進狀態如同生活裡的陽光,讓人熱血奮勇,讀來酣暢淋漓。那個時候整個人進入了故事情節裡,經常熬夜也要看下去,愛不釋卷。

讀完此書,給自己渲染了深厚的中華原生文明的底色,獲益匪淺!





百舸爭流莫等閒


這樣的有很多,從下面的著作中您根據需要和愛好選擇吧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看似平淡,實則回味無窮)、《放寬歷史的視界》、《中國大歷史》

錢穆:《國史大綱》(是繁體豎排的,可能會有點不習慣,不過是讀史必讀)、《中國史學史》、《中國曆代政治得失》、《論語新解》

呂思勉:《呂思勉文集》(可惜沒寫完,只寫到隋唐五代史,唉)

柏楊:《中國人史綱》、《醜陋的中國人》 、《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把《資治通鑑》的事件全部串聯了起來)等……(柏楊的書還是很有看頭的,有他獨特的幽默和諷刺感)

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1~7(語言風趣幽默,但不失史實)

袁騰飛:《兩宋風雲》、《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1、2、3(同上……)

韋慶遠、柏樺 :《中國官制史》(瞭解中國的官制)

臺灣十四院校六十教授:《白話史記》(上中下) (翻譯得比較現代化,如果想看嚴謹的可看中華書局所譯的一套)

(明)馮夢龍、(清)蔡元放 著 :《東周列國志》(這套就當小說消遣看就行了,對其中某些內容不必太當真)

孫皓暉:《大秦帝國》(同上……)

黎東方:《細說歷朝》系列(非常權威,跨度達中華上下五千年)

正說系列:(歷朝皇帝系列的,首推清朝)

邱樹森,陳振江:《新編中國通史》(1~4冊)

中華書局:《資治通鑑》(文白對照)(全十八冊)(排版得不錯,一邊文言文一邊譯文,看得很舒服)

高陽:《清朝的皇帝》

白壽彝:《中國通史》22卷

易中天:《帝國的終結》(不是單一講史實,而是從國家的制度談興衰)

另:《話說中國》系列(15冊)(這是屬於通俗史書吧,不過知識面涵蓋得相當廣,且排版很有設計感,也很有意思)、《劍橋中國史》系列(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歷史,比較客觀一點兒)

1. 由於個人比較偏好中國古代歷史,所以基本上都是有關於這些方面的(敬請見諒)

2. 以上列舉的都是我選擇性篩選下來感覺不錯的書籍,希望LZ喜歡

3. 中華古籍想必都已知曉了,就不一一列舉了

4. 希望能和LZ一起多交流交流有關於文史類的問題


唐山永記臻味


推薦《最後的匈奴》!《最後一個匈奴》是高建群創作的一部高原史詩。作品再現了陝北這塊匈奴曾留下深深足跡的特殊地域的世紀史,為我們展現了三個家族的兩代人波瀾壯闊的人生傳奇。



最永和


其實你如對歷史感興趣的話我建議你還是學會看原著文。原文的文字記載本身就是歷史的一部分,看白話文的歷史也就一種學習歷史的偷懶取巧的行為,白話化的歷史其實是某種意義上的翻譯行為,很取決於作者的水平,偏好和思想境界。哪怕學問再高的人也無法把其中的原味給翻譯出來。白話的歷史只能當作別人的觀點做參考,你要只要認真看幾篇經典的歷史原文,加強學習,看原文也是很簡單的事情,而且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對你的學識,文字駑架能力,感情表達都有質的飛躍。因為只有看原文你才知道為什麼《春秋》被譽為微言大義,為什麼《詩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為什麼《離騷》是浪漫主義的代表。就像喝一杯紅酒只有你自己親自品嚐,才能體會個中滋味,別人是無法替你品嚐的。當然我推薦你看的歷史書籍首選是“二十四史”,如果精力不夠的話可以先看前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可以選擇帶註釋的對照版本,有點耐心毅力,讀過幾篇之後慢慢的你就會發現也沒想象中這麼難,畢竟我們現在的文化都是傳承與前人。不過如果你僅是想知道歷史的故事情節以作為以後吹牛必備的談資的話,還不如看現代武俠小說來的快。






行雲流水的坦克



《資治通鑑》(常簡作《通鑑》),是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歷史的波瀾壯闊


歷史書籍可以分為很多種。

一手的歷史書,可以看《左傳》,二十四史(至少看看其中的《史記》、《漢書》)。不耐煩看文言繁體,也可以看翻譯過的白話文版;

一手歷史書還包括各朝代的歷史筆記,都是一條一條的史事,當然有很多不一定真實,如《世說新語》、《涑水記聞》、《明季南北略》;

二手歷史書,屬於作者從大量歷史題材中搜集整理進行再加工出來的,最著名的是《資治通鑑》、《中國通史》、《國史大觀》,也包括《明朝那些事兒》;

第三類是歷史小說,以真實歷史事實為背景或依據,刻畫歷史人物。這一類比較多,例如:《李自成》、《大秦帝國》、《康熙大帝》、《雍正》。這些書看下來,也可以對那一段歷史有比較全面的瞭解;

第四類是歷史演義,這類書基本只是拿歷史當背景,大格局沒有錯,其中的歷史細節就錯得離譜,不能當真,比如:《三國演義》、《岳飛傳》、《封神演義》;

第五類是歷史研究類,專門探討歷史中一些不確定或歷史表述不完整、有分歧的問題,這一類就不舉例了。


攀閱


《資治通鑑》

這本書,光題目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資治:用來治理、處理事情。就是實踐的意思

通鑑:通用的借鑑(資料)。就是理論的意思

告訴我們,理論結合實踐,會有無窮的力量。

類似於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當然了,題主說的是白話文。

大可以先找一找這本書的各種譯本(可能會有刪減)。

讀一遍譯本以後,可以開始讀一讀原版,也可以專門看一些詳細的註解版,不必拘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