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把古玩市場攪的昏天暗地、血雨腥風

是誰?把古玩市場攪的昏天暗地、血雨腥風

2000年,古玩城地產經濟在全國鋪開。北京古玩城、天雅古玩城、亮馬古玩城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

古玩城興起建立在景德鎮的仿製潮上,“文物”數量大增,各種品類的價值都在降格,高仿品數量增多就淪為中檔仿品的價格,中檔仿品淪為工藝品,工藝品淪為旅遊紀念品。紀念品則毫無地方意義,青島海邊的紀念品與甘肅旅遊區的紀念品都產自溫州。

儘管古玩城有一定標準區別文物、舊貨、工藝品和藝術品,但鑑別系統幾乎全面失靈。

北京古玩城大門前鏤刻著《行規民約》,業界約定經營中不誘導、不誤導,介紹商品要實事求是,不以次充好,不以假亂真。

造假,是現代商業的一宗罪過,在古玩行當裡卻是可以寬容的,古玩有非常獨特的傳統。實際上,真假之學是古玩的恆久樂趣。真與假,使古玩的價值處於兩種極端,為這個文人氣的愛好,增添了一絲血腥。

業內引以為逸事的“撿漏”和“打眼”,挑逗著所有玩家的神經。古玩市場必須接受,是知識、運氣、賭性合力促成了市場的活力。這既是古玩文化,也是古玩規矩。

是誰?把古玩市場攪的昏天暗地、血雨腥風

20年來,李廣琪一直在做高仿複製品,在圈內名聲很大,但他心中一直很糾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如果沒人去繼承這些古老的技藝,中國一支重要文化傳承,就會斷。但經營不可以有欺詐的行為,這個就變味了。”

在李廣琪的店裡,一隻色澤透亮的青色瓷瓶,標價為7000元。“朋友到我這來買東西,我都講得很清楚,你覺得好看,你就當一個藝術品去買。去欣賞中國文化裡的美。”

北京古玩城副總經理趙亮也說,“約束古玩城的是行規民約,如果古玩城交易雙方發生糾紛,顧客認為這是假貨,需要交協會調解。”但他也承認,交易雙方仍不認可,惟一的約束就是慣例,按慣例古玩交易是不能退貨的。

“這個行當不會有一個最高仲裁機構。”這個年輕的管理者笑笑,做了個“由他去吧”的手勢。他深知這種表面風雅的買賣內含多少腥風血雨。

是誰?把古玩市場攪的昏天暗地、血雨腥風

2004年,吳樹開始調查中國古玩市場,在採訪得到大量第一手資料後,他寫出了《誰在收藏中國》、《誰在拍賣中國》和《誰在忽悠中國》等“文物黑皮書”系列。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95%的人用95%的錢買了95%的贗品。

是誰?把古玩市場攪的昏天暗地、血雨腥風

2000年到2005年的黃金五年,是假貨造就的30年古玩行當的巔峰時代。古玩的趣味,淹沒其中,無法打撈。全國總共建造了千座古玩城。洗腳城、歌舞廳、餐館都轉型成古玩城,金融資本也迅即到來,掃蕩一切。

而今,假古玩和人們貪婪的心一起,終於把偌大的古玩市場掀了個地“底朝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