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基本面分析入門—熟悉期貨商品體系,構建期貨基本面分析基礎

觀期貨風雲!論期貨邏輯!斷期貨後市!我是金融匠人李瑞!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一些期貨投研、交易策略方面的知識!歡迎大家關注!


研究商品期貨,要有宏觀的格局,要從商品體系的角度思考現有商品的價格邏輯是如何運作的。

我國商品期貨按照其商品屬性劃分可以大致分成四大類別:

有色金屬期貨、黑色建材期貨、能源化工期貨、農產品期貨。

期貨基本面分析入門—熟悉期貨商品體系,構建期貨基本面分析基礎

雖然,商品的具體類別和屬性不盡相同,研究分析的時候需要關注的影響因素和切入點也不盡相同。但是從商品的宏觀或者產業角度來說,這些商品都經歷這個過程:資源-製造-消費(過程當中伴隨著貿易行為)。因此,他們的價格運行具有相同的傳導邏輯。

市場習慣從產業角度將商品生產流通的各個環節區分成:上游、中游、下游三個環節,我個人覺得這樣不夠生動。

我把商品體系中的各個環節歸納成四類

資源端、製造端、消費端、貿易端。

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傳導、循環運轉,促成了商品在市場上的流通。

期貨基本面分析入門—熟悉期貨商品體系,構建期貨基本面分析基礎

任何商品都必然要遵循這樣的生產流通規律:

在貿易流通驅動下——從最初的資源狀態——通過生產製造形成商品——最終被市場消費。

除非是社會生產力出現新的進步,原有的商品生產體系被改變,比如IMO全球限硫令,決定限制汙染嚴重的高硫油使用,改為汙染較輕的低硫油,導致目前燃料油商品價格體系重估。否則商品價格的波動必然要受商品體系中各個環節的影響。

正常情況下,商品體系受經濟規律的影響調節正常運行,有效運轉,商品價格波動平穩,而一旦商品體系當中某個環節出現異常,進而會影響到整個商品體系的平衡關係,造成商品價格異常波動,在市場經濟規律或者政策調控下,最終這種商品價格的異常波動會逐步修正,商品體系平衡。而這個過程則給我們帶來了投資的機會和風險。

如果熟悉這種過程,思維當中建立起這種商品構成體系,在具體研究分析過程當中因果思路就會很清晰,更加能夠探尋到商品價格波動的真實原因和路徑。

期貨基本面分析入門—熟悉期貨商品體系,構建期貨基本面分析基礎

資源端:

其實,籠統的講,我們目前在市的這些商品期貨標的物,本身就是一種資源,通過深加工生產製造成各種功能升級的新商品,供社會生產生活使用。比如橡膠要經過加工製造成輪胎最後被汽車使用;大豆要經過加工成豆粕,再經過加工成飼料供養殖使用。

我們目前在市的期貨商品當中,很多是處於相同產業鏈當中的,比如焦煤是焦炭的資源端,而焦炭又是螺紋、熱卷的資源端;新上市的純鹼是玻璃的資源端;玉米是澱粉的資源端;大豆是豆油、豆粕的資源端等。

而商品自身產業結構當中,也可以細分出資源端,比如橡膠的資源端是產區橡膠種植園;PTA的資源端是原油;銅的資源端是銅礦等。

期貨基本面分析入門—熟悉期貨商品體系,構建期貨基本面分析基礎

資源端出現的主要問題是:

  • 資源價格的上漲帶來的成本衝擊;
  • 資源價格的下跌帶來的成本坍塌;

當商品需求旺盛的時候,刺激資源價格上漲,帶動成本價格上行形成成本衝擊。比如2018年聚酯旺盛需求刺激PTA現貨旺盛的需求大漲。當資源處於壟斷地位,出現壟斷溢價,帶動成本價格上行形成成本衝擊。比如今年的鐵礦石行情,受巴西礦難主導,價格暴漲。

當商品需求低迷的時候,抑制資源價格下跌,壓制成本價格下行形成成本坍塌。比如今年的聚酯需求低迷,抑制乙二醇、PTA等資源價格不斷下跌。當資源處於過剩地位,出現競爭折價,壓制成本價格下行形成成本坍塌。比如橡膠,產量增加續期減少相對過剩,商品價格跌破成本。

資源端的問題多數情況下都是被動出現的。商品商品體系的運作是一個自上而下循環綜合的過程,現在社會生產力發達,如果不是資源端異常事件影響,商品供應問題不大,主要受下游市場需求的影響驅動資源端價格變化。當然,那些進口依賴型資源商品多數時候會出現壟斷性溢價,刺激國內商品價格上漲,甚至形成成本驅動型通脹。比如鐵礦石、棕櫚油。

期貨基本面分析入門—熟悉期貨商品體系,構建期貨基本面分析基礎

製造端:

製造端在商品體系當中處於中游地位,主要是整合資源端,組織人力,通過生產技術和設備,生產、升級商品,為下游消費端提供商品供應。

比如鋼廠,擁有大量的工人,建設有大型的鍊鋼設備,通過採購鐵礦石、焦炭,耗費大量的電力,生產出鐵水,再澆築成鋼坯,再通過軋鋼製成規格不同的線材如螺紋和板材如熱卷。

製造端主要關注的問題是:

  • 消費端需求的波動帶來的利潤影響;
  • 資源端供應的波動帶來的成本影響;

製造端主要賺取生產利潤,即商品的生產附加值。

商品價格-商品成本=利潤

相對時間階段內,製造端的生產成本是固定的,這種情況下,消費端的市場需求是不斷變化的,進而影響商品價格的變化,從而給製造端的生產利潤造成影響。

比如鋼廠都是有一定時間的原料庫存的,一般為30-50天左右。這個時間段內的生產成本是相對固定的,如果當下消費市場需求旺盛,價格上漲,那麼當下鋼廠利潤則會有明顯上漲,並且鋼廠生產熱情提高,對原料資源端的需求旺盛,刺激資源端價格上漲;反之,如果消費端市場需求低迷,價格下跌,鋼廠的利潤也會被壓縮。對原料資源端的需求也會低迷,抑制資源端價格下跌。

期貨基本面分析入門—熟悉期貨商品體系,構建期貨基本面分析基礎

正常商品體系內,製造端的需求和資源端的供應在相對時間階段內也是平衡固定的,當資源端受資源壟斷、政治壟斷、意外事件等因素影響導致供應失衡,造成製造業採購成本的波動。

比如棕櫚油,在減產、生物柴油政策的驅動下,價格暴漲。導致國內棕櫚油生產成本增加,也提高了相關食品的生產成本。

嚴重情況下甚至引起一定的社會通脹。比如今年的豬肉,在豬瘟疫情的影響下,國內生豬存欄量大減,豬肉供應大減,價格大漲最高至70元/公斤的天價。並且間接推動我國CPI突破3%的歷史高位。

製造端處於資源端和消費端的中間環節,在享受兩方提供的利潤時候,也經常受來自兩方的壓力。比如焦炭,當螺紋鋼消費端需求不好價格下跌的時候,就會壓制焦炭價格,焦炭往往被迫妥協。

就像一個大男子,平時受母親的關愛也受妻子的照顧,生活美滿幸福。

當夫妻之間出現矛盾的時候,他更多的時候是聽老婆的,主動妥協,做一個妻管嚴;

當母子之間出現矛盾的時候,他可能更加任性一些,最後多數時候還是母親選擇妥協;

當婆媳之間出現矛盾的時候,他被動承受夾板氣,遊走於婆媳之間,最後還是同母親一起妥協。

多數情況下,一個家庭的幸福根源是要把兒媳婦的情緒安撫好,“兒媳最大”是當下中國社會家庭的普遍寫照。


期貨基本面分析入門—熟悉期貨商品體系,構建期貨基本面分析基礎

消費端:

消費端在商品體系當中處於主導地位,主要功能就是消費資源端和製造端的商品,並提供資金。是決定商品價格的首要因素。

當消費市場經濟寬裕,對商品的需求旺盛的時候,通常會主動提振商品價格走高,進而刺激製造端生產熱情,驅動資源端加大供應,整個商品體系趨熱上行。這個過程當中,消費端的消費意願和經濟能力刺激了整個商品體系的火熱增加了各個環節的利潤,最終可能促進社會生產能力的提高。是一種良性的向上的表現(但是也不能過熱,否則引起泡沫通脹)。

比如供給側結構改革,政策引導基建投資需求火熱,刺激工業建材等商品需求,驅動相關商品價格上漲,增加相關企業經濟利潤,創造了更多的工作機會和崗位,提高了人民的收入,帶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甚至刺激相關私人資本的投資,進一步盤活社會經濟動力。

但如果是盲目的過熱的引導,反而造成相關資產出現泡沫;比如08年世界經濟危機後,我國推行的4萬億計劃,資金引導走向偏差,造成相關工業行業產能過剩,繼而出現15年相關工業品暴跌的行情。

消費端經濟疲弱、需求低迷的時候,商品價格被動受抑制下行,壓制製造端利潤;行業利潤壓力傳導,製造端主動壓制資源端利潤。整個商品體系利潤均受影響,繼而各個環節之間的生產供應也受到影響,生產規模下降甚至停滯,出現過剩現象。這是一種相對惡性的表現。

比如15年時期的金屬商品、資源型商品如銅、鋼鐵、原油、鐵礦石、煤炭等受經濟下行影響,需求低迷,產能過剩,價格暴跌,相關行業利潤大受影響,甚至出現行業洗牌等動盪局面,也造成很多的經濟問題。比如政策牛熊市,炒房等,形成很多遺留問題難以解決。

期貨基本面分析入門—熟悉期貨商品體系,構建期貨基本面分析基礎

貿易端:

貿易端屬性比較特殊,在商品體系當中處於承上啟下的轉移地位,身份靈活,比如製造商,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是資源端和消費端的貿易中間商。其自身也偏向於消費端,是商品的需求端。

貿易端主要賺取的是商品的貿易經營利潤,即低買高賣賺差價。根據行業屬性不同,涉及到不同程度的商品庫存問題。比如鋼材貿易商,作為鋼材社會流通過程當中的主要貿易環節,自身會囤積一定的鋼材庫存,這個庫存數量巨大,但是難以統計並且相對隱性,如果我們將其歸納為鋼廠庫存,但是鋼貿商與鋼廠之間通常是貨款兩訖的。如果我們將其歸納為社會庫存(一般歸納方法),貿易商和鋼廠之間一般都是一定利潤的長協價,但這種囤貨需求嚴格意義上講並不是消費端的真實需求,不能完全反應普遍消費市場的價格意願。

期貨基本面分析入門—熟悉期貨商品體系,構建期貨基本面分析基礎

也需要注意的是,貿易端經營活動的強弱可以反映出當下商品市場的活躍程度。

貿易商直接接觸市場需求和供應端,更加熟悉和了解市場供需狀態,所以貿易商的經營行為一定意義上也可當作商品供需的指南針,指明商品價格的方向。

比如,甲醇的貿易商庫存一般都是存放於港口,我國華南和華東幾個區域港口是甲醇的主要倉儲地如張家港、太倉等。港口庫存的多少一定意義上代表消費端的需求意願和能力,比如當下,甲醇的價格處於歷史低位,甲醇的市場需求一般,上游供應較多,整體供大於求,甲醇港口庫存同比較高,處於被動積累狀態,如果在上游供應正常情況下,港口庫存開始出現拐點減少,意味著下游消費端需求增加,商品價格可能上漲;

商品體系是一個宏觀範疇,篇幅所限,此文就簡單做一下相關描述,僅供大家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