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梅菜扣肉”,好吃得放不下筷子,那是真香。

我的家乡在河北,我爱家乡的美食。

古时候有句老话,叫“要吃饭围着肃宁河间转。”说起肃宁,你也许听说的少一些,我给你介绍几个名字,你就对肃宁有了解了,战国时期壮士荆轲(刺秦王),汉朝汉武帝的媳妇钩弋夫人,明朝的大太监魏忠贤,末代状元刘春霖,这几位都是俺肃宁人,肃宁河间古属一县,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饮食文化,今天我就把肃宁的蒸碗作一介绍,权当我对家乡文化的赞美吧。

乡亲们有个习惯,每逢菜多时乡亲们就晾干菜,大致有白菜、萝卜缨、胡萝卜缨、干豆角,茄干,马齿苋,苋菜,萝卜干,到菜少时拿出来接济一下,这样一年四季有菜吃。尤其过春节后,古时那时没有蔬菜大棚,这时的干菜就派上用场了。肃宁的蒸菜也正是这时吃的较多的。

肃宁的蒸菜,类似于广东的梅菜扣肉,也和开封的八大碗、正定八大碗差不多,经过高温长时间蒸,猪肉白膘油己发生变化,变的只香不腻了,老少皆宜,靓丽姑娘也对此有偏爱。好了,我们开始准备材料。

这道菜所用材料及调料:干豆角,带皮五花肉一斤,葱姜蒜,生抽、老抽,八角、桂皮、料酒、腐乳、盐 , 胡椒粉、猪油,花生油、小香葱。

河北版“梅菜扣肉”,好吃得放不下筷子,那是真香。


一:用足量沸水泡发干豆角,用个箅子压住豆角,使豆角完全浸泡水中,这样浸泡两个小时,豆角就吃透水分了,把豆角捞出,挤净多余水,切成寸段,备用。

二:葱切马蹄块,姜切成片,蒜切成薄片。起锅放入猪油,待油化开放葱姜蒜爆香,下入豆角煸炒,淋入生抽,随后盛出。

河北版“梅菜扣肉”,好吃得放不下筷子,那是真香。


三:起锅烧热,猪皮面朝下,放在锅内,烫去猪毛及汗腺,然后放入净水中清洗,并用刀刮去猪毛碴及煳碴,然后再起锅烧水,放入猪肉、八角、桂皮、料酒,敞锅煮肉,撇去汤中浮沫,待煮到筷子能扎透了捞出放入水中降温,然后捞出,揩净肉上的水,用签子在肉皮上扎小眼,这小眼既利用油的渗出又利于入味。然后在猪肉皮那面抹老抽上色,过七八分钟,把肉皮朝下放入油锅中炸,炸至金黄捞出放入冷水中,让猪肉皮起泡,这样处理的猪皮美观。过五六分钟取出切成五毫米厚的肉片,把肉片放入盆中加老抽、生抽、料酒、腐乳、胡椒粉、盐拌匀入味,最后把肉片皮朝下顺次码入碗中。

把煸炒好的豆角放入肉碗中压平,倒入腌肉的料汁,上屉蒸一个小时。

趁蒸肉的工夫,准备葱姜蒜末,香葱切一厘米长小段,蒸肉要出锅时,另起锅,烧热注入少许花生油,加入葱姜蒜末爆出香味,淋入少许醋、少许生抽,加水一小碗,锅开了,淋入湿淀粉勾芡,淋入香油。停火备用。

蒸肉时间到了,把肉取出,用大盘扣住碗,双手抓紧从外向里猛翻过来,倒出碗里汁水,挪开碗,把小香葱放在肉上,把芡汁均匀地浇在肉上面,一道上红下翠的蒸碗成了。上桌,馒头,鸡蛋汤,一家人风卷残云,好不幸福。

这道菜是我家乡的蒸菜,素菜放豆角、白菜、茄干,干萝卜干、冻豆腐都是一样的,家里有啥随意。

今天给你介绍的是我家乡的一道蒸碗,希望你喜欢与指导。

河北版“梅菜扣肉”,好吃得放不下筷子,那是真香。


河北版“梅菜扣肉”,好吃得放不下筷子,那是真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