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挖掘能帶來幾十億的經濟效益但為什麼不挖呢?


秦始皇陵墓挖掘能帶來幾十億的經濟效益但為什麼不挖呢?

在漫長的中國史上,有許多家喻戶曉的古人,但是,能夠馳名中外的人物卻是不多的,秦始皇——嬴政就是其中為數不多的一位。千古第一帝王的秦始皇嬴政,生前一統六國是如何風光,天下黎明百姓無不俯首稱臣,百官朝拜形勢浩蕩,殿宇氣勢恢宏,何等尊貴何等光鮮,死後秦始皇也希望在黃泉能夠享受同樣的待遇,於是命匠人為自己打造了一個無比華麗而又神秘的陵寢。

秦始皇陵墓挖掘能帶來幾十億的經濟效益但為什麼不挖呢?


秦始皇帝陵,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規模巨大陵園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故宮的大小、豐富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墓之首。

秦始皇陵墓挖掘能帶來幾十億的經濟效益但為什麼不挖呢?


古往今來知名度高的皇帝大多是生前自己折騰,死後被人折騰,但在中國有兩座很受世人矚目的皇帝陵墓一直沒有人盜掘過或者說盜掘成過,一座是埋葬了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墓乾陵,另一座就是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坐落驪山的懷抱裡,陵上封土有近百米之高,陵園內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周長3840米,外城周長6210米,內城裡面修建了富麗堂皇的地下宮殿,陵頂上有用明珠做的日月星辰,地下佈置了用水銀做的江河湖海。該墓葬仿照秦國都城咸陽的佈局建造,大體呈回字形。陵區內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築為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遺址,光是建築材料都是專程從全國各地運輸而來,更別提寢宮內的各種曠世珍寶,由此可推測秦始皇陵的內宮應該是相當富麗堂皇的,它更像是一座地下宮殿,依然演繹著生前的種種尊榮人生。

秦始皇陵墓挖掘能帶來幾十億的經濟效益但為什麼不挖呢?


秦始皇陵被人盜掘過的,但是沒有挖到地宮,地宮是皇陵的核心部分,也就是皇帝的遺體所在的地方。(以前是被開了的,到什麼程度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現在國家擁有陵墓的許多數據可以為陵墓的挖掘提供幫助,但出於保護目的暫時不會挖掘秦始皇陵。(現在不挖的原因)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銅加固基座,上面放著棺材……墓室裡面放滿了奇珍異寶。墓室內的要道機關裝著帶有利箭的弓弩,盜墓的人一靠近就會被射死。墓室裡還注滿水銀,象徵江河湖海;墓頂鑲著夜明珠,象徵日月星辰;墓裡用魚油燃燈,以求長明不滅……

秦始皇陵墓挖掘能帶來幾十億的經濟效益但為什麼不挖呢?


地宮是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皇陵建築的核心。有關秦陵地宮位置問題,歷來眾說紛紜。考古人員通過運用遙感和物探的方法分別進行了探測,表明其實地宮就在封土堆下。規模宏大的地宮位於封土堆頂臺及其周圍以下,距離地平面35米深,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中央,高15米,大小相當於一個標準足球場。

秦始皇陵墓挖掘能帶來幾十億的經濟效益但為什麼不挖呢?


在勘探中,研究人員發現在封土堆下墓室周圍存在著一圈很厚的細夯土牆,即所謂的宮牆。經驗證,宮牆東西長約168米,南北141米,南牆寬16米,北牆寬22米。在修建宮牆的施工中,為了檢測用泥土夯實的宮牆是否堅硬,施工人員會站在遠處用弓箭射牆,若箭能插進牆體,修好的宮牆必須推倒重建。在土牆內側,研究人員又發現了一道石質宮牆。根據探測,發現墓室內沒有進水,而且整個墓室也沒有坍塌。

以水銀為江河大海

除了宮牆,研究人員發現在秦陵周圍地下存在規模巨大的阻排水渠。長約千米的阻排水渠其實是堵牆,底部由厚達17米的防水性強的清膏泥夯成,上部由84米寬的黃土夯成,規模之大讓人難以想象。據專家介紹說,阻排水渠設計相當巧妙。秦始皇陵園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落差達85米,而阻排水渠正好擋住了地下水由高向低滲透,有效保護了墓室不遭水浸。

通過物探證明,地宮內的確存在著明顯的汞異常,而且汞分佈為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如果以水銀的分佈代表江海的話,這正好與我國渤海、黃海的分佈位置相符。

秦始皇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單是營造恢宏的自然景觀,在地宮中瀰漫的汞氣體還可使入葬的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爛。而且汞是劇毒物質,大量吸入可導致死亡,因此地宮中的水銀還可毒死盜墓者。物探同時還發現,地宮中有石質墓室的存在。墓室只有東西兩墓道

秦始皇陵墓挖掘能帶來幾十億的經濟效益但為什麼不挖呢?


以前曾有媒體報道稱,考古人員用鑽探方法在封土東邊發現了5條墓道,封土西邊北邊也各找到1條。在本次驗收會上,始皇陵考古隊隊長段清波澄清說,根據這次探測結果,除了東、西各一條墓道外,其餘則是一些陪葬坑。

從商周到漢代,帝王的墓道通常都為4條,分別貫穿東南西北4個方向,這是尊貴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而普通官員和百姓的墓道為一條或兩條。按常理秦始皇的墓室也應為4條,但目前卻僅僅發現了東、西兩條墓道。這一發現在會上引起專家的極大關注。

秦始皇陵墓挖掘能帶來幾十億的經濟效益但為什麼不挖呢?


除了技術層面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問題!

這個成本問題其實就是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的問題!

先說說時間成本的問題

先跟其他數據來做一個對比,陝西鳳翔秦景公一號墓,是我國發現的最大的先秦墓葬!他的總面積是5334平方米!

秦始皇陵墓挖掘能帶來幾十億的經濟效益但為什麼不挖呢?


而秦陵需挖掘面積是250000平方米(注意是需要挖掘的面積,秦陵的總面積是56.25平方公里)是秦景公一號墓的50倍!

秦景公一號墓是1976年發現的,到1986年,才清理完成,整整挖了十年,那麼這麼算下來的話秦陵是不是要挖500年呢?

秦始皇陵墓挖掘能帶來幾十億的經濟效益但為什麼不挖呢?


然後我們再看兵馬俑坑,兵馬俑坑的總面積大約是20780平方米,兵馬俑陸陸續續的挖了30多年,僅僅只挖掘出了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多!一共挖了大約4500多平方米!

秦始皇陵墓挖掘能帶來幾十億的經濟效益但為什麼不挖呢?


而秦陵的面積是已經挖掘了的兵馬俑坑的50多倍,這麼算的話就更不得了了,需要挖1500多年!這還是在不計算深度的前提下!

我們再換一個簡單的算法,如果不算秦陵整體挖掘面積,只算地宮面積,秦陵地宮面積大約是25000平方米,那麼就是秦景公一號墓的四倍多要挖40年,是兵馬俑已挖面積的5倍多要挖150年!

前幾年一位經濟學家說過,只要一挖開秦陵,就馬上會有幾十個億的經濟效益,但是要有百年的時間成本!

秦始皇陵墓挖掘能帶來幾十億的經濟效益但為什麼不挖呢?


說了時間成本的問題,對於秦陵挖掘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概念,當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將會是空前巨大的!假如沒有充足的經費支持,缺口太大,後續不足,那麼發掘工作很難維繫!

現如今建起一座省級博物館,不包括土地和搬遷,按現在的造價,至少也得上億!這還是有國家扶持原因的低廉價格!造價三億的也早就不在稀奇了!

那麼挖秦陵要多少錢呢?挖好了以後,建造秦陵博物館又要花多少錢呢?造好了博物館日常的維護和保護又需要多少錢呢?這恐怕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然後我們再來算算人力,物力。其實就更難預計了!

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當年三峽工程文物搶救最緊張的關頭,曾經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支考古隊伍 同時作業,就這樣還幹了十多年,也只搶救出了淹沒區十分之一左右的主要文物!

秦始皇陵墓挖掘能帶來幾十億的經濟效益但為什麼不挖呢?


而秦陵考古是憑藉陝西自己的力量單幹,還是募集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考古人員一起參與,目前都還不好說!到時這幾百上千甚至數萬人的考古相關人員,即便不算工資,光這些人的衣食住行也是一個難以想象的數字!

目前的秦始皇陵遺址公園也是國家的一個扶植單位,投資5億多,佔地56.25平方公里範圍,相當於七八十個故宮,幾乎已經是一個城市的規模了!

秦始皇陵的總面積是56.25平方公里,已經經過詳細勘探的部分僅佔總面積的十分之一,陵園中心部分大概是二平方公里,對於地下埋葬情況比較瞭解的部分也只佔這個中心區的三分之一!

秦始皇陵墓挖掘能帶來幾十億的經濟效益但為什麼不挖呢?


另外在陵園內的幾百座坑葬以及數百萬平方米的宮殿建築遺址基本上都還沒有進行正式挖掘!

兵馬俑的考古隊自組建以來,已經經歷了兩代人,老考古隊員大多已經退休,有的甚至已經不在人世,已經退休的考古首任隊長袁仲一說:兵馬俑和秦陵的考古工作任然任重道遠,考古任務十分艱鉅,需要幾代人幾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

秦始皇陵墓挖掘能帶來幾十億的經濟效益但為什麼不挖呢?


千百年來不管發生洪災還是地震,秦始皇陵墓室依舊完好無損,不得不驚歎於古人的智慧和頭腦。秦始皇陵還有許多令人費解的問題,這也更增添了秦始皇陵的神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