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期貨的推出將給養豬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豬好多網


4月24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准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開展生豬期貨交易。歷經近20年,生豬期貨終於來了!


那什麼是期貨呢?期貨可以說就是“合約”,期貨是交易雙方對未來價格的預期,實體企業可以利用期貨來進行套期保值,期貨與現貨形成對沖來維持價格平衡,從而減少價格暴漲或暴跌的風險。

對於本次證監會批准生豬期貨在大商所上市,據瞭解,很多市場人士都表示出十足的期待,也紛紛表示真的等生豬期貨等了太久。大商所計劃以外三元生豬活體為標,上市生豬期貨,為生豬養殖企業“保價護航”。


生豬期貨的推出將給養豬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一、對豬週期的影響

當下生豬市場規模已接近2萬億,業內普遍認為,走出“豬週期”的陣痛還得靠生豬期貨。實際上,豬週期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而生豬期貨只是一種金融衍生品,並不會改變市場實質的供求關係。而且,美國生豬期貨已經有近60年的歷史了,美國豬價也依舊還是存在豬週期。當然,隨著後期規模化程度的提升,豬週期的時間會拉長,波動幅度也會逐漸平緩;總而言之,生豬期貨的推出,並不會消滅豬週期,但是會相對弱化。


二、對養殖戶的影響

養殖戶多了一個對沖工具,讓價格提前鎖定,把風險轉移給了投機者。不過這個工具並不是所有養殖戶都適用,對於普通的小養殖戶來說,參與生豬期貨交易的可能性並不大,因為散戶的出欄量很不穩定,導致小散戶在市場機制面前不得不退出。不過,相較於散養戶,大企業深諳期貨玩法,出欄生豬標準化程度較高,生豬期貨在競爭天平上將對散養戶越來越不利,散養戶要主動去了解並利用生豬期貨這一工具,來保障生豬養殖利潤。


三、對生豬上市公司股價的影響

生豬期貨的上市,肯定是對行業龍頭企業更為有利,這是個實質性的利好因素;因為期貨的對沖,能夠穩定出欄的頭部企業,利用期貨套期保值,也就是通過期貨來提前鎖定豬價,養豬利潤具有確定性,從而提高了業績的穩定性,同時週期屬性也會弱化。管理優秀、出欄穩定的企業,將會長期享受高溢價。


四、對豬肉市場的影響

生豬期貨的上市,為養豬企業和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價格發現和避險平臺,為市場提供了公開、透明、連續的價格參考,有利於養豬企業優化資源配置、規避市場大幅波動的風險,可以讓規模化養豬企業放心擴張,有利於推進生豬產能的恢復,有助於保供應、穩物價。總的來說,生豬期貨對豬肉市場的影響可以說是長期的,但是,生豬期貨是否存在對豬肉價格影響不大,因為決定豬肉價格的關鍵因素還是市場供需關係。不過豬價暴漲暴跌的可能性會大大下降,當然,在期貨推出之後的初期,可能對豬價的影響會相對較大。


整體來看,在國內生豬規模進一步擴大的情況下,生豬期貨上市可以進一步發揮市場資本要素對我國生豬生產進行調控和加強生豬價格的風險管控能力。同時,生豬期貨的上市,將進一步推進養殖的規模化程度提升,後期豬價不動幅度有望逐漸收窄,當然,這可能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


豬好多網


生豬即將成為首個活體交割期貨品種,有助於平衡供需、倒逼科學養殖、穩定豬價波動。即便不從事期貨交易,普通消費者也能從中受益。

豬肉的價格在2019年飆升,動輒30到40元一斤的價格讓不少消費者直呼:“要吃不起豬肉啦!”

其實豬肉漲價不止在去年。如果你仔細回憶更早以前的價格,或許會有一個模糊的印象:每過幾年,豬肉好像都會漲一波?

這個“模糊印象”沒有錯,豬肉價格存在著很強的週期性(即“豬週期”),背後原因其實是最簡單的市場定律——供需平衡。

豬肉消費量近年一直在穩步增長(如下圖),供不應求的現象時不時出現,帶動豬肉價格上漲。農戶和小養殖場看到豬價上漲,發現有利可圖呀,立即加大飼養量。當這部分增量集中出欄湧進市場,供不應求變成了供過於求,價格隨之下跌。

就在這樣供需交替上升的螺旋循環中,豬肉價格兩年一漲一落,成為“豬週期”。

我國豬肉產量自1980年來就穩步增長,反映了不斷擴大的消費需求。圖片來源於申萬期貨研究所

豬肉價格漲漲跌跌,蒙受“損失”的可不止消費者的錢包,還有養殖上游的飼料供應商、運輸商,以及下游的肉製品加工商等,尤其是上游價格的共振,有時候還會加劇豬肉價格的波動。

當然啦,在豬週期裡也不乏盈利者,比如“投機客”就會踩著節奏賺取差價。

2019年的豬瘟疫情疊加豬週期,更是給豬肉價格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震,成為“超級豬週期”。

不過這樣的震盪或許即將終結,因為:

豬豬即將踏進期貨市場,成為中國首個活體交割期貨品種啦!

4月24日,證監會正式發佈公告,批准了大連商品交易所開展生豬期貨交易。

證監會批准開展生豬期貨交易

為何說生豬期貨交易將緩解豬肉價格週期性波動呢?

所謂“期貨”可以簡單理解為“今天預定未來的訂單”,預定模式更好地平衡了供需,半年甚至更久以後的訂單都能夠保障,農戶和養殖場的繁育飼養活動就能更有計劃性,“供過於求”或“供不應求”現象都能得到消除或緩解,消費者承擔的肉價自然也會跟著更加平穩。

期貨幫助平衡供需

你可能會問,“預訂模式”並不稀奇呀,甚至很久以前就有收購方和養殖方簽訂預訂合同了呀?不錯,但正式加入期貨舞臺的豬豬價格可以得到更全面的監管,公開的價格體系保證了信息透明性,幫助市場各方研判供需形勢,也更好地保護了各方權益。

期貨市場對交割(可以簡單理解為“交貨”)的嚴格控制,也對農戶、養殖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科學化”養殖。在規劃明確的養殖計劃下,上游的飼料供應、下游的屠宰運輸加工,都會得到更合理的規劃。

在更加良性和公開的交易環境裡,當全產業鏈資源都得到了更優化的分配,豬肉價格的震盪將會不再那麼劇烈,消費者就能買到價格合理且穩定的豬肉啦。

豬豬閃亮登上期貨市場,你更期待了嗎?


美食的商業趣事


生豬期貨的到來,是中小豬企的福音!

我國是豬肉消費大國,平均正常每年的消耗約為5500萬噸左右,位於全球經濟體消費第一位,是第二位置歐盟28國的2.6倍,是第三位美國消費的5.74倍!

豬週期是一種經濟現象,又佔CPI較大權重,可謂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怪圈,循環軌跡一般是:肉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也就是說,豬肉價格上漲刺激農民積極性造成供給增加,繼而導致肉價下跌,肉價下跌又會導致農民積極性造成供給短缺,供給短缺又使得肉價上漲,週而復始。

2019年春季的非洲豬瘟卻打破這種平衡,存欄的大幅降低直接導致供給端降低40%!可是豬瘟卻沒有國界,這種缺口無法通過增加進口來實現,一時間肉價開啟先跌後漲的模式,疊加下半年消費旺季,肉價幾乎是一天一個價,2019年甚至達到40元/斤的高位,要知道生豬的補欄需要近一年的時間!

下圖是5家上市豬企2019年的業績數據:

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對於老百姓來說,有消費補貼、消費替代等多種方式去彌補,但對於豬企則意味著生死,尤其是中小企業(基礎母豬在100-300頭甚至以下),理由如下:

1. 盲目擴大基建規模,降低生產投入比例;低利潤行業基建投資本身會很慢,容易造成企業的高負荷運轉。

2. 借款比例過高,自有資金比例過低;大部分規模養殖廠在自有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利用民間借貸,高成本的融資渠道會加劇企業的運營風險。

3. 豬場內部結構不合理,盲目生產造成資金回籠及週轉困難;養豬場地比例過少,其他比例過大必然是收入降低,盲目的資金投入會造成資金運作困難;

4. 經營管理不善,賬目不清,收入不明或入不敷出;多數規模豬場,對生產無計劃,管理無水平,長期無規劃,方向都跟在市場價格後頭,甚至財務都沒有專人負責。

5. 文化水平低,技術素質差,管理能力低下;飼養、營養、管理技術落後,衛生,消毒和防疫措施不力,飼料開支過大,烈性傳染病屢屢發生,通常都會給規模養殖豬場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以上幾點因素基本上只能讓大企業獲得更加集約的生產優勢,分散的佈局、低廉的融資渠道、科學的管理水平、透明化的財務模型,只能讓中小豬企望塵莫及!

生豬期貨上市交易

2020年4月24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准大連商品交易所開展生豬期貨交易,這將是我國期貨市場上市的第一個活體交割品種,中國2019年生豬出欄逾5.4億頭,產量超過4200萬噸,華中,華東和西南地區為我國傳統生豬生產區,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是我國豬肉消費的主要區域。

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轉移,則是中小豬場套期保值的重要金融渠道,今年的的生豬已經提前掛到了半月甚至一年以後,豬企將大大提高生存的能力,尤其是當下中小企業的供給,對市場價格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金融期貨的實施是保障生豬養殖中小企業的重要突破口,如此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具有同臺競爭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