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机会被多用途战斗机取代?一张图告诉你轰炸机多厉害

导读:无论是中国的轰-6,还是俄罗斯的图-160或者图-95,亦或者美国的B-52H还是B1B都已经是服役了几十年的老机型,就算是最先进的B-2隐身轰炸机也服役了近20年,那么这么多年三大国都没更新轰炸机,是因为轰炸机过时了吗?

轰炸机是军用飞机中最早出现的机种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飞行员在执行对土耳其陆军阵地的侦察任务时即兴向土耳其军队投掷了几枚手榴弹,由此空袭这一手段正式产生,随之轰炸机这一专门用于执行空中打击任务的机种应运而生。历史上,轰炸机曾在战争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生产轰炸机的国家寥寥无几、现役轰炸机无论是数量还是型号都越来越少,这使得人们难免会产生疑问:难道轰炸机正在“走入坟墓”?

轰炸机会被多用途战斗机取代?一张图告诉你轰炸机多厉害

图注:苏-35多用途战斗机

二战结束后,继续研发生产轰炸机的国家迅速减少,到上世纪60年代仅剩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继续生产轰炸机。冷战结束后,英国和法国逐渐淘汰现役轰炸机,而一些从上述国家购买过轰炸机的国家(如巴基斯坦、利比亚、伊拉克)也因各种原因不再有新型轰炸机服役。截至目前,世界范围内仍然大量装备轰炸机的国家不到十个,其中装备有战略轰炸机的国家仅剩下美国、俄罗斯和中国。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各国空军作战任务需求的变化和多用途战斗机的发展。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除国土防空以外执行的其空中力量执行的对外干涉任务非常有限,随着多用途战斗机在载弹量和航程指标方面的提升其对地攻击任务完全可以由多用途战斗机承担。另一方面,轰炸机的逐渐大型化、复杂化使得其生产和维护成本越来越高,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如果继续装备轰炸机是很不划算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轰炸机的地位自然越来越尴尬,装备轰炸机的国家越来越少也是难免的问题。

轰炸机会被多用途战斗机取代?一张图告诉你轰炸机多厉害

图注:美国B-1B战术轰炸机,可进行空中加油。轰-6和轰-6K都不能进行空中加油,歼11系列也不能进行空中加油。

然而,轰炸机的使命并非就此终结。如前文所述,目前的轰炸机正在逐渐大型化和复杂化,这并非没有原因。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精确制导武器一直在不断“瘦身”,但对于空射巡航导弹、远程反舰导弹等等装备来说,现阶段其体积并没有比三十年前的同类产品降低太多。这些武器并非完全不能由战斗机携带,必须使用重型多用途战斗机才能勉强挂载一枚,而且会在航程上受到很大限制。而如果使用轰炸机,即便是轰-6K这种刚刚达到战略轰炸机下限水平的机型,也能够携带6枚长剑-20远程巡航导弹进行2000千米以上的巡航。换句话说,如果用战斗机代替轰炸机执行远程攻击任务,不但航程难以得到保证,而且出动架次上会远高于轰炸机。由此来看,轰炸机在远程攻击方面的作战效率要比多用途战斗机更好。

轰炸机会被多用途战斗机取代?一张图告诉你轰炸机多厉害

图注:该图是根据美国所进行的七场战争中轰炸机和战斗机出勤次数和载弹量勾画的图,左侧是出勤频次右侧为载弹量,可见轰炸机的出勤频次低,载弹量却远远超过战斗机。

而在执行战场遮蔽任务一类的战术任务时,轰炸机同样具有用武之地。作战飞机的体积一般和载弹量具有正相关性、航程和载弹量指标具有反相关性,因此在携带普通炸弹、精确制导炸弹或战术空地导弹时,若携带数量相同则轰炸机往往具有更远的航程或滞空时间,而在相同航程或滞空时间条件下轰炸机可能会具有更大的载弹量。因此,执行战术任务时如果要达到某一水平的任务目标,轰炸机的出动架次数量仍然要少于战斗机,而且还能减少因起降和航行造成的可用作战飞机空白期。从美军在二战后历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各类攻击任务中,轰炸机起飞架次仅占总起飞架次的5%以下,但弹药投射量却占据了40%~60%,由此不难看出轰炸机在战场上起到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因此,对于可能面临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国家来说,轰炸机仍然是一种必不可少且相对“便宜”的装备——虽然轰炸机的研发生产成本不菲,但由于出动架次远少于战斗机,因此使用成本仍然比较低廉。有鉴于此,目前美国、中国和俄罗斯都在推进新一代轰炸机的研发计划,这将使得轰炸机这个古老的机种继续焕发青春。

更多军事文章请关注军机图微信公众号:JJT180,第一时间推送,喜欢本文还希望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