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都城(三),迷霧中的朝代,開啟殷商曆史都城之旅


中國古代都城(三),迷霧中的朝代,開啟殷商曆史都城之旅

商朝

商是繼夏朝之後在中國中原地區建立的重要王朝,史稱殷或殷商。商族始祖為契,而商朝的開國君王為湯。據《史記殷本紀》集解引《古本竹書紀年》稱:“湯滅夏以至於受紂,二十九王,用歲四百九十六年”(也有說三十一王,六百餘年)。根據《中國通史》,這相當於公元前1562年至公元前1066年。即大約由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

中國古代都城(三),迷霧中的朝代,開啟殷商曆史都城之旅


商是一個古老部族,始祖契傳為帝嚳高辛氏的後裔,約在夏立國前後封於商地,以封地為族名。《詩經.商頌》中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因此,“玄鳥”(燕子)被認為是商族的圖騰。由契至成湯,商族經歷了十四世,約三四百年的發展,由一個普通部族形成一個強大的方國,為最終滅夏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國古代都城(三),迷霧中的朝代,開啟殷商曆史都城之旅


因年代久遠,商族發祥地在何處、遷徙情況如何都不十分清楚,說法分歧很大。發祥地基本上有“宋地”及“衛地”二說。前者指認在今河南東部商丘南北一帶。後者指認在今河南北部濮陽帶。商族是一個頻繁遷居的族群,“自契至於成湯八遷”如果包括其他說遷居還不止八次。

商朝開國帝王

湯,子姓,原名履,古籍中亦作成湯武湯、商湯天乙、天乙湯,甲骨文和周金文中稱作唐成、成唐大乙、天乙、商祖乙。最後三個稱呼是商族後人祭祀湯時所稱的廟號。在某些古書中湯還被尊為商武王。商族發展到十三世主癸時,已經是一個強大的諸侯國。成湯繼承王位後,任用伊尹為相,勵精圖治,國勢更為強大。時夏桀無道,湯趁機起兵聯合諸侯伐夏。先攻滅夏的與國葛、韋、顧、昆吾等,剪除其羽翼。這些方國地域分佈在商族發祥地商丘的周圍,是商起兵必須首先掃除的障礙。

中國古代都城(三),迷霧中的朝代,開啟殷商曆史都城之旅


攻滅這些國家也鞏固和壯大了自己的陣地。與此同時,商選定新址建立都城,即今所指北亳。滅夏準備完成後,成湯在伊尹的輔佐下在北亳誓師伐夏。雙方首戰於有娀之墟,桀大敗,又會戰於鳴條(今河南封丘東),夏軍潰亡。桀被流放於南巢(今安徽中南部)死。湯滅夏後攻入夏都,將夏朝傳國的九鼎遷到亳都,建立商王朝。

中國古代都城(三),迷霧中的朝代,開啟殷商曆史都城之旅


湯建商朝後,減輕征斂,鼓勵生產,安撫民心,政權得到鞏固,成為一個強大的奴隸制王朝,為數百年的長期國祚打下堅實基礎。湯傳三世至太甲,因暴虐無道被大臣伊尹放逐於桐宮(在河南偃師,一說在河南虞城或安陽),以後真心悔過後復位(一說是伊尹奪位,後太甲復國殺伊尹)。復位後的太甲變成一代明君,朝政修明,國泰民安,後太甲被尊為太宗。至商五世第九王雍己,國勢已衰。第十王 太戊時國家曾經中興。太戊傳仲丁,仲丁死後,王朝發生內亂國勢又衰弱了,至商七世第十四王祖乙才有好轉,故祖乙在甲骨文中被尊為“中宗”。第十世商第二十王盤庚即位商王朝已是百孔千瘡,面臨崩潰邊緣。

盤庚中興

盤庚毅然捨棄舊都,輾轉遷徙到祖先曾居住過的股,改革弊政,發展經濟,商朝恢復生機殷也發展為上古最繁華的大都市。此後273年(說253年或275年),商朝的都城一直在股,故史書上商朝亦稱股朝或股商。盤庚三傳至武丁(娶了婦好的那位商王),商朝發展達到鼎盛時期,成為世界東方最大王國。後世尊稱武丁為高宗。

中國古代都城(三),迷霧中的朝代,開啟殷商曆史都城之旅


商朝滅亡

約在前1世紀商代最後一個國王帝辛(亦稱紂或商紂)是中國歷史上著名暴君之一,他荒淫無度大建離宮別館供個人享樂,對人民則橫徵暴斂,濫施酷刑,王室內部矛盾日益尖銳,分崩離析。(歷史有另一說,周人謬載,紂王屬於背鍋)這時,周族人從西面的關中平原崛起,經過數十年的征戰,基本統一關中、河曲、河內一帶,逼近商朝政權的中心地帶。約前1066年,周武王姬發會諸侯於盟津(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與西南諸方國聯軍伐紂,大戰於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消滅商軍後破商別都朝歌(今河南淇縣),紂王登鹿臺自焚死商亡。

中國古代都城(三),迷霧中的朝代,開啟殷商曆史都城之旅


商朝是一個發展達到頂峰的奴隸制王朝在商代統治的約五百年間,中原地區經濟及生產有很大發展,文化及科學技術也達到砥石前所未有的水平。城市的建設水準達到相河當的高度,出現一批大型都城;青銅器的使用無論在數量上、鑄造技術上還是藝術成就等方面都達到極高水平,處於當時世界領先地位。漢文字有了質的飛躍,甲骨文字已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研究還證明商代在農業生產以及軍事學、醫藥學、天文學、地理學等科學技術的發展上均有成就。

中國古代都城(三),迷霧中的朝代,開啟殷商曆史都城之旅

商代都城考證

西亳(偃師商城)

偃師商城(西亳)偃師商城遺址(今河南偃師西約0.5千米的大槐樹村南屍鄉溝)。北依邙山,南臨洛水,經證實為商都西亳。商在此建都歷九王約120年。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偃師商城由外城、內城、宮城三重構成。外城平面上略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700米,北寬1215 米,中寬1120米,南寬740米,總鐵面積近200萬平方米,規模較大。城牆外側環繞一週城壕。發現外城有城門7座,其中東、西牆各3座,北牆1座。

內城位外城西南部平面上亦略呈南北向長方形。南北長約1100米,東西寬和外城南牆一樣同為740米,內城建造早於外城。

宮城位內城中偏南部的南北向中軸線上。城址平面近方形。南北長230米,東西最長216米,周長855米。城牆厚約3米。南牆正中有一大門,有一條大道通向內城南,應是宮城正門。證明宮城方位是坐北朝南。城內正中為主體宮殿。宮前有大道與宮城南門相通。內部宮殿規模宏大,結構複雜。最大宮殿的主殿長達90米,是迄今所見商代早期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

根據考古發現偃師商城年代為公元前1680~前1650年,早於鄭州商城而與商代開國時期年代相合。城址規模宏偉,防禦設施完備,有成組宮殿群,應是一座都城。偃師商城的發現與發掘除證實商王朝最早都城的存在而外,還具有其他重大學術研究價值。

中國古代都城(三),迷霧中的朝代,開啟殷商曆史都城之旅


據測算,中國築城始於6000年前,但遠古時代的城市比較原始,形制並不完備。偃師商城形制則比較完善:城有三重,內城位外城之內,宮城又位內城之內,宮城並位內城中軸線上;宮殿佈局坐北朝南並有一定對稱關係;城內道路沿南北及東西向佈置,構成棋盤狀;城門有門闕建築基址並有地下排水道通向宮城。所有這些特點開創了中國平原型都城建築形制先河,較原知的周公禮法之制早了至少500年。對“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完成具有重要價值。

中國古代都城(三),迷霧中的朝代,開啟殷商曆史都城之旅


闌(鄭州)

鄭州的輝煌歷史始於商代。約前15世紀,商朝十一王仲丁將都城從相(或稱相亳,今河南內黃西南)遷於隞或囂,即今天的鄭州一帶,是鄭州建城之始,距今約3400餘年。建都時間之古遠早於中國各大古都,加以商代是中原地區的統一王朝,使鄭州成為中原地區重要古都之一。商朝在鄭州建都歷仲丁、外壬和河亶甲三王,約近40年。約在前14世紀,河亶甲再遷回相。

鄭州在商代亦稱“闌”或“闌自”。規模比較宏大。南垣長約1700米;東長約1700米;北垣自長約1690 米;西垣在長約1870米。城牆周長約6900米,面積約3 平方千米,是中國已知最大的商城址。根據考古發掘可復原為高10米,頂寬5米的雄偉城牆。城周發現11個缺口,有的可能擁有11座雄偉的城門。

鄭州的兩片商代遺址相距並不太遠,年代上前後相接,應是統一的兩部分,共同組成鄭州商王畿。

中國古代都城(三),迷霧中的朝代,開啟殷商曆史都城之旅


亳州

今亳州位安徽西北渦河岸邊,傳為商湯國都,以後又是三國曹魏別都和元末宋小明王王都。歷史悠久。有三千餘年曆史,人文景觀豐富,名勝古蹟眾多,是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史記殷本紀》稱:“湯始居亳”。《括地誌》解釋:“宋州谷熟縣(今河南虞城谷熟鎮)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即南亳,湯都也”。所指南亳即今亳州,方位及距離和今天亳州吻合。

中國古代都城(三),迷霧中的朝代,開啟殷商曆史都城之旅


蒙城

蒙城是今安徽阜陽一個縣,位亳州東南約100千米,是傳說中商的另一都城。古籍曾載:盤庚帝自奄(今山東曲阜)遷於北冢”。此“北冢”一說是指殷墟;也說是指蒙城,因合“北”及“冢”二字即為“蒙”字。特別是《史記》中曾提到盤庚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故北冢即蒙城之說有一的定根據。

中國古代都城(三),迷霧中的朝代,開啟殷商曆史都城之旅


傳說中的蒙城商都位今城北20千米處的壇城集,由於南朝宋太尉檀道濟曾駐兵於此,又俗稱“檀公城”。環山築三道城垣,縱橫7千米,是一座相當大的城池,至今內城外郭仍依稀可辨。

景亳與相亳

景亳在不同的文獻中也有稱北亳或蒙亳。《左傳昭公四年》載,“夏啟有鈞臺之享,商湯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將景亳之會與夏啟會諸侯於鈞臺、周武王會諸侯於孟津相提並論。說明景亳是商湯伐夏前的一個重要會盟地。《帝王世紀》《水經注》《漢書地理志》《詩集傳》等都認為景亳也是“湯所都也”。因此景亳不僅是會盟地,也可能是成湯在伐夏桀之前的都城,是商湯伐夏的軍事基地。

關於景亳地理位置應該在今山東曹縣境南九公里的土山集,《詩經·商頌》稱之為景山,至今仍有景山之名。遺址規模較大,現存面積約3萬平方米,其中突出地表的建築遺址殘高5米,面積約2500平方米。

相亳位於今河南內黃縣西南12千米亳城鄉,是商王太戊、河亶甲、祖乙三代先後建都之處。商命都城為“亳”,史籍稱為“亳城”,古書載河亶甲遷“相”亦指此,故有相亳之稱。

中國古代都城(三),迷霧中的朝代,開啟殷商曆史都城之旅


殷墟與安陽

安陽位於今河南北端,西倚太行山,東臨廣闊的華北平原,居黃河中游北岸,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歷史極為悠久,是中國著名歷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在“七大古都”中以建都最早著稱,號稱“天下第一名都”。(傳說在四千年以前,五帝中的顓頊、帝嚳均曾居於安陽附近。)

約公元前14世紀,商十世第二十王盤庚自奄(今山東曲阜境)遷都於此,在今安陽西北部洹河兩岸營建新都,這就是“殷”,距今已有3300餘年的歷史。盤庚遷殷是商建都史上一個大的轉折。商前期遷都頻繁,至盤庚才穩定下來。約相公元前前1339年至前1066年,商在此歷8代12王。這273年是安陽建都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當時殷不僅是中原統一王朝的都城,也是當時世界東方最大的奴隸制王國的都城,直到紂王(帝辛)暴虐無道,周武王興兵伐商。約前1066年,周兵破別都沫(朝歌,今河南淇縣)及殷都,商朝滅亡。

中國古代都城(三),迷霧中的朝代,開啟殷商曆史都城之旅


沫(朝歌)

沫位於河南省北部的淇縣。原叫沬鄉,又改為沬邑。約公元前1101年,帝乙即位後改沬邑為朝歌。武丁由西亳遷沬,建立沬都,是為武丁城。《史記正義》記載“沫邑,殷王武丁始都立。”商紂王繼位後,把武丁城擴大,並因城西朝歌山,改沬都為朝歌。城垣東西寬4裡,南北長6裡,城周20裡,總面積24平方里。朝歌城垣,巍然壯觀,到了武王伐紂的時候,牧野之戰,紂亡國滅,但戰爭並未波及朝歌城垣,朝歌城垣巍然如故。戰爭結束後,周武王把朝歌封給了紂王的兒子武庚,武庚就居住在他父王的宮室裡。後武庚叛周,周兵攻下朝歌,武庚身死,宮殿被焚,百姓被擄,頑民被遷,從此朝歌成為廢墟。

中國古代都城(三),迷霧中的朝代,開啟殷商曆史都城之旅

中國古國古都

歷代帝王陵墓

商代歷史講義

圖片源於網絡

如果喜歡旅遊及歷史的朋友,請多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