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幼年登基,一个谋划大好江山,一个却是天下的割据

康熙帝幼年登基却谋划了大好江山,为何东汉多幼帝,却没有一个明君?

家族继承制的封建社会,沿袭千年老祖宗留下的嫡子继承制,无论老皇帝驾崩之后,继承人多大,都是第一继承人。这也就决定了江山会被外戚或者是企图谋反之人掌握在手中,架空皇帝权利,动荡朝政。

都是幼年登基,一个谋划大好江山,一个却是天下的割据

但是康熙帝和顺治帝都是幼年登基,也是在大臣辅佐之下逐渐收回手中权利,成为明君。康熙更是千古一帝,屠杀鳌拜奠定朝中地位第一步,之后更是谋划平定三番叛乱,收回三家兵权,御驾亲征,扩大大清江山版图。

但是康熙帝只是千百年的一个例外,八九岁的孩童战战兢兢的坐上低做,底下朝臣的狼子野心更是昭然若揭,怎会不怕!这里面尤其是东汉,傀儡皇帝多大九人,未满十六岁。

朝代之中有幼帝其实并不算是罕见,但是独独东汉,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幼帝?是否是幼帝的出现,导致东汉政局不稳,天下民心动荡,最后导致曹操挟天子,开始了天下的割据。

都是幼年登基,一个谋划大好江山,一个却是天下的割据

封建的陋习制度

家天下取代了禅让制,国家统治不再开始由有才能的人掌管。家族统治导致了历朝以来嫡子继承大统的传统,所以自然而然有了幼帝。其次为了让皇帝早日有了子嗣,稳定朝政,大臣会在皇帝十四岁为皇帝大选嫔妃。皇帝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孩子自然生下来也是多病体质。同时古代的医疗水平也是极端的落后,在如今的小病小痛,都导致了皇子的幼年夭折,所以留下的孩子都年幼。

都是幼年登基,一个谋划大好江山,一个却是天下的割据

这在清朝有着极大的体现,清朝皇帝从康熙皇帝到道光皇帝膝下的长子长女都全部夭折,末代的三个皇帝更是连子嗣都没能留下一个。

外戚和后宫干政

外戚的干政可谓是在两汉达到了高峰期,前有八王之乱,后有后宫把持朝政。毕竟立年幼的皇帝,容易把持朝政。所以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有反贼之心的人会废除长子,选择立年幼无知的孩童坐上帝位。

都是幼年登基,一个谋划大好江山,一个却是天下的割据

在这两种情况下,朝堂内外都被有心之人掌控,就算是皇帝心中有大好宏图,也没有办法真正去了解国家发生的大事,更别提有能臣能辅佐一二,自然而然也就不会出现明君。天下被有心之人把控,又怎会一直甘为臣子,起义反叛是迟早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