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孩子最好的關係,從來都不是朋友關係,而是親子關係

01

教育學博士陳美玲說,不要期望和孩子成為朋友關係。

父母與孩子最好的關係,從來都不是朋友關係,而是親子關係

陳美玲解釋道:朋友關係和親子關係,責任的重大程度不同。父母要有覺悟,去承擔作為父母的責任。為了讓孩子安心成長,父母也要把這份覺悟明白地表現給孩子看。

“就算堵上性命,我都會保護你的。”

“無論發生了什麼事,都要告訴我們。爸爸媽媽會全力幫你的。”

孩子如果擁有最在乎自己的父母,就能安心成長,朋友是不能提供這份安全感的。

陳美玲並且提到:親子關係,並不像朋友關係那麼輕鬆。在玩鬧和遊戲中,也許還會漸漸失去作為父母的尊嚴,這個時候,孩子會搞不清楚你是父母還是朋友。

涉及到原則性的問題,比如孩子喜歡撒謊,如果對方是朋友身份,即然是朋友,那孩子完全是看心情,要不要聽對方的批評和勸解,一拍兩散都有可能。而對方身份是父母,孩子心裡則清楚自己必須聽父母的,涉及原則性的問題,他必須遵從。

朋友並不擁有父母那樣的身份和法律賦予的權利和義務,父母總是以朋友跟孩子自居,其實多多少少 是一種逃避父母責任的表現。

02

父母與孩子最好的關係,從來都不是朋友關係,而是親子關係

或者有朋友會反駁說,我身邊那些,和家人是朋友關係的小夥伴都比我們這些是親子關係的強。

朋友有兩個最重要的作用,一是溝通,二是玩耍。

瞭解到這兩點,那我們就來談一個一直被帶偏的觀念:只有朋友關係可以溝通和玩耍,親子關係則不能。

其實,親子關係是完全可以溝通和玩耍,並且親子關係溝通和玩耍,遠比朋友關係的溝通好上千倍萬倍。

父母與孩子最好的關係,從來都不是朋友關係,而是親子關係

一、溝通

跟父母溝通,交流談心,不僅能解決煩惱,增加親子關係,更能讓孩子產生“無論如何都有爸爸媽媽在我身邊,永遠支持我,保護我”的想法,心中有了滿滿的安全感,孩子在外面遇到困難,才不會畏縮,不會害怕,勇敢積極迎面各種成長中的煩惱。

如果親子關係不能溝通,或者親子關係不自在,甚至親子關係僵化,那做為父母,就應該思考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

從備孕到生產,從哺乳到增加輔食,這其中的哪一步的注意事項,父母是不經過學習就會的?醫生告訴你葉酸的用量和服用時間,也是你學到知識的方式之一呀。怎麼到了教育孩子這一塊,你就變得無師自通了呢。

做父母需要學習的,而怎麼與孩子溝通,就是要學習的其中之一。與孩子溝通不順,父母需要思考自己,有沒有做到以下三點:

有沒有做到:1.把孩子當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待。

父母與孩子最好的關係,從來都不是朋友關係,而是親子關係

很多父母,總是用作為父母的權利,強迫孩子的意願必須跟自己的意願不違背。

有這種行為的父母,他們的觀念是:我是孩子爸媽,我懂得比孩子多,我肯定是對的,一個孩子懂什麼,孩子就應該聽我的。

在武志紅的書中,有一個強加意願非常誇張的案例:母親帶孩子去甜品店買蛋糕,孩子說自己喜歡吃芒果蛋糕,母親非說孩子喜歡吃草莓蛋糕,在孩子堅持說喜歡芒果蛋糕的情況下,母親變得氣急敗壞,對孩子吼道,你明明就喜歡吃草莓蛋糕,我怎麼可能不知道你喜歡吃什麼呢?你就是喜歡吃草莓蛋糕,你還非要說你喜歡吃芒果蛋糕,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倔啊!

我用誇張來形容這個案例,是因為選擇蛋糕口味是一件非常小非常小的事,而母親把這種強行用自己的意願,去抹殺孩子意願的行為,發揮到了極致。

尊重孩子的感受,是跟孩子能順利溝通的第一步。

有沒有做到:2.在讓孩子說今天的事之前,先說自己今天發生的事。

父母與孩子最好的關係,從來都不是朋友關係,而是親子關係

很多父母抱怨道,我讓他說呀,他就是什麼也不說,憋在心裡,我能有什麼辦法,我也不是不想跟他溝通啊。

溝通,是雙向的。感情就是在雙向交流中,建立和鞏固起來的。

晚上一家人呆一起,爸爸媽媽說一說今天的趣事和煩惱,孩子說一說今天的趣事和煩惱。如果只是孩子單方面的訴說,那就等於例行彙報,長久會變得麻木,不願意說。單方彙報是工作需要,不是情感需要。

在聊天時,父母要先於孩子開口。父母能打開心扉對孩子,孩子才能敞開心扉對你說心事。

父母可以說好的事,也可以說不好的事,比如我今天上班,不小心把什麼弄壞了,都是可以說的。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安慰你,沒事的,下次注意點就行了。

你說出的話,孩子給出回應,溝通自然就產生了。

此時,父母就可以反過來問孩子,今天在學校怎麼樣?

有沒有做到:3.有沒有在孩子說出煩惱之後,對孩子表示理解,並且會共同想想,這個煩惱我們該怎麼一起面對,一起解決,而不是嘲笑和批評。

父母與孩子最好的關係,從來都不是朋友關係,而是親子關係

做為成年人,我們找最信任的人傾訴,是想要獲得理解的。如果你明明很難受,對方卻說,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你就是大驚小怪,每個人都這樣的,你也太經不起挫折了。不被最信任的人理解的你,或者會比外面得到的煩惱更令你難受。

聽聽孩子的煩惱和樂事,對他表達所說的內容表達理解,或者同情,或者驚歎,或者興趣,都是可以的。這樣孩子會感覺到,自己說的話,有被父母重視,說的話被重視,孩子感覺自己被父母重視。他們就更願意說自己的事了。

這種交流方式一固定,就會一直延續,孩子以後要是在學校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會主動跟父母說,父母也能及時知道,不會耽誤幫助孩子。

父母與孩子最好的關係,從來都不是朋友關係,而是親子關係

二、玩耍

父母與孩子玩耍的過程,就是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我 們也可以說,玩耍=陪伴。

很多言傳身教的教育,不是苦口婆心來,是一起玩來的。

很多父母一認為自己只要人在那裡,就是陪伴孩子,買玩具,就是陪孩子,父母實際跟孩子沒有任何情感互動。這其實是非常傷感情的。

沒陪伴,沒有互動,一旦孩子犯錯,父母最長做的,就是打罵,長此以往,親子關係會非常糟糕。現實生活中,很多半大的孩子染上網癮,並不是因為溺愛太多,而是從小到大,情感陪伴太少,於是在他們長出一半羽翼的時候,他們開始向外需求關注。

在網上的虛擬世界裡,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對遊戲的勝負顯得至關重要,在虛擬世界裡,他們需要被關注的渴望被輕易滿足了,他們感覺到了的受到重視,不再孤獨。

陪伴孩子玩耍,是孩子健康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其中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陪伴孩子,是做孩子感興趣的事。

父母與孩子最好的關係,從來都不是朋友關係,而是親子關係

孩子喜歡玩積木,父母就和孩子一起玩積木,孩子喜歡踢球,父母就和孩子一起踢球,並且可以比賽,看誰玩得更好,還可以制定規則,讓孩子玩樂當中,懂得做事有規矩,懂得遵守規則重要性。樂趣的玩耍,增加了親子互動,這才是有效的陪伴。

2.陪伴孩子,最重要的是把安全感一點一點放孩子心上。

父母與孩子最好的關係,從來都不是朋友關係,而是親子關係

玩伴之間的關係,再深厚也不比與父母的關係厚重。成年人,不論兒時玩伴多要好或者多壞,都比不上與父母關係的好壞,更比不上對自己的心理和人生影響那麼深刻。

父母當孩子的朋友,那誰來當孩子的父母,孩子把那一份依靠,寄託給誰?

陪伴,是始終如一的守護。這一點,只有父母能做到。

當這一份守護駐紮進孩子心理,孩子會有盔甲,安全感十足的孩子,會比缺少安全感的孩子,更自信,更不怕冒險和挑戰。

親子關係帶來的巨大安全感,是人生安全感的基石,是任何一種關係都無法取代的。

人是從家庭環境成長出來的,跟父母關係的好壞,才是決定孩子是否健康成長的根本原因。

教育學博士陳美玲說,每個孩子都擁有“擁有父母”的權利。

讓我們把父母這份巨大的責任做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