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給世人最大的印象有哪些?說到湖北你會想到什麼?

漢史趣聞


不知這提問是什麼時候拉的。如果是現在,我每天都關注湖北,特別是武漢。希望疫情不再增加,不再擴散。把病毒消滅,讓病人早日康復。


自在瞭然1


93年夏天,我去湖北的漢川電廠實習,漢川電廠就在武漢附近,臨來之前,我只聽說過武漢是我國的“三大火爐”之一(也有說是四大火爐的),另外一個就是湖北的地理位置重要,素有“九省通衢”之稱。

在漢川電廠實習的時候,我做為北方人第一次領略了什麼是熱,記得剛到那裡一個多星期,由於天熱我經常光著膀子的緣故,結果後背被曬脫了一層皮,一出汗又痛又癢,那滋味真的是難受極了。

還有一次聽天氣預報說白天的最高氣溫是39度,可我們放在寢室裡避光處的溫度計上卻已經顯示到了40度。大白天,人走在水泥路面上,就好象是站在鍋爐頂上的感覺,即使是晚上,也是熱浪滾滾,讓人透不過氣來。睡覺的時候,我們光著膀子躺在床上,上面有電風扇吹著,但還是難以入睡。

另外,當地的蚊蟲也特別多,所不同的是當地的蚊子不象我們北方的蚊子那樣嗡嗡亂叫,而是在咬人時幾乎不發聲音,令你防不勝防,而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小蟲子更是能爬進蚊帳裡去咬人,所以,我們在睡覺時都要小心的把蚊帳掖好,以防不測,但即使這樣,有時還是免不了要受到侵襲。

武漢市市面很大,被長江和漢水丁字型分割成武昌、漢陽、漢口三個鎮,京廣鐵路穿市而過,市內的街道幾乎沒有是正南正北的,所以也看不到方向的標誌,這一點正好和北京相反,對於遊人來說可是不方便,容易轉向。橫跨於長江上的武漢長江大橋,是當時僅次於南京長江大橋的全國第二大公路、鐵路兩用橋,看上去橋也非常雄偉壯觀。當然,武漢最有名的還是漢正街,這是全國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在漢正街(包括漢正街附近的一些街衢)各式各樣的小商品應有盡有,可謂是琳琅滿目,種類繁多,其商品也是來自全國各地,但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當地私人手工作坊生產的,並且很多都是後院生產前院賣,真可謂是生產銷售一條龍。其價格也是特別便宜,每天從全國各地來這裡上貨、批發、買東西的人特別多,大包小包的,使這裡顯得異常擁擠,看到這些,便使我想起了瀋陽的五愛市場,這兩個地方差不多,只是漢正街要比五愛市場大的多罷了。

或許是因為湖北人聰明,會做生意的緣故,所以人們常說“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這句話在以前可能是個貶義詞,但現在確實是對湖北人的讚揚了,似乎這漢正街就是武漢的代表,來武漢的人一般都會在漢正街買點東西帶回去,這也算是沒白來一次武漢呀。

在特產方面,當地生產的麻糖(確切說是武漢附近的孝感市出的)很有名,所謂麻糖就是籽麻和糖作成的食品,很有味道的。

在實習時,我本想上長江三峽看一看,因為幾年後三峽電站建成,有些景點將沒於水中而消失,但終因時間太緊而沒有去成,真的有點遺憾,看來只好等以後有機會再去了。

為紀念此次出行,我還特意寫了一首小詩:

武漢有感

踏車列

京廣駛

早間曾聞

武漢火爐首屈指

九省通衢國人曉

漢正商品中原銷

雄橋遙指南北脈

橋下洶湧揚子濤

長江漢水隔三鎮

路斜不辨東西標

本想住足長停留

怎奈酷熱暑難熬

[注]1、漢正指的是漢正街。

2、雄橋指的是武漢長江大橋 。

3、揚子濤指的是長江水,因為長江也叫揚子江。

2001.7.8


驕然


一見到這個問題,我麻利兒的過來答了,主動來的,因為太想說說了!

六 七十年代 ,我家先生大學畢業分配到了武漢空軍,我們就在分開前登記結婚領了證兒,於是,我有幸一年一次享受探親假,去部隊探親,多次去湖北武昌,漢口,黃皮,浠水,馬龍等地,接觸了一些那裡的風土人情和方言什麼的,好幾十年過去了,至今還有些印象。

1、湖北人很熱情,樂於助人。73年我帶著一歲多的兒子去武昌探親,在火車站郵局想打了個長途電話讓部隊來車接下,卻發現錢包丟了,身上一分錢都沒了!當時就急的哭了起來。這時一個姓羅名叫羅寶森的中年人得知此事,硬是把我和孩子一起帶到了他負責的一個工地上,安排了房間,幫助給孩子衝奶粉,又去幫忙打了長途電話,一直陪在我們孃兒倆身邊,直到傍晚部隊來車 ,才送走我們,至今難忘這位湖北老哥,不知他是否還健在?如今在疫情肆虐的武漢是否安好?

2、湖北的女孩子大都潑辣大方,風風火火,很招人喜歡。一次乘坐公共汽車,恰趕上一位女子下車時頭上的髮卡掛在一男士胸前的扣子上了,這下麻煩大了!女子到站急著下車,男士卻還沒到站,可是颳著的頭髮楞是宅不開,這個急呀,只見那女子一把抓了男士的衣服,連同自己的頭髮髮卡一同拽下了車,一邊嘴裡喊著:這四麼四鬼撒呦~(方言:這什麼事呀?)車上人都樂了!

3、在七十年代初那幾年,湖北地方對軍人十分敬重,處處優先照顧,週末我們帶孩子一起去公園玩,走那兒都不用排隊,印象非常深刻。如今湖北正處在疫情侵害的風險中,我為湖北人民祈禱,祝瘟災早日結束,湖北人都好好的!我們一起加油!🤝🙏


用戶沉默方圓


湖北近長江,首府武漢,有一個武漢東湖,我幾十年前經過,有一個赤壁古戰場吧,但我好模糊,應該這個戰場在湖南湖北交界的地方,湖北嘅地圖扁形的,在1O7國道一穿就過,北面是河南省,在我印象中是武勝關之間吧,一出關就是一馬平川的河南,但我二三十年前經過的湖北,感覺一般般,當時這裡的人食麵多嘅,一聽我講時聞馬上就知道我廣東嘅,我講得對不對啊。


用戶9890412940450


湖北給人的最大影像是人傑地靈,人才輩出。以近現代為例,新中國歷史上,湖北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名將不要太多。

政界

湖北出了兩位國家主席,而且都是紅安的,李先念和董必武。

李先念創造了“從木匠到國家主席”的神話,建國後多次擔任國家級領導人和重要領導職務。鄧小平復出後,積極支持鄧小平改革開放的政策,在經濟改革方面做了許多貢獻。

董必武參加過中共一大,是中共元老級別的人物,也是開國元勳。董必武歷任政務院副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家主席。董必武為新中國的法制建設做出了傑出貢獻,是當年第一位法學專家。

軍界

開國將帥中,湖北籍的非常多,尤其是黃岡地區,特別是黃岡市紅安籍的將軍,有223人之多,紅安也被譽為將軍縣。

元帥:林彪,湖北黃岡人。

大將:徐海東(湖北大悟);王樹聲(湖北麻城)

上級:韓先楚(湖北紅安)、陳錫聯(湖北紅安)、王平(湖北陽新)、郭天民(湖北紅安)、周純全(湖北紅安)、陳再道(湖北麻城)、王宏坤(湖北麻城)、劉震(湖北孝感)、陳士榘(湖北荊門)、王新亭(湖北孝感)、黃永勝(湖北咸寧)、賀炳炎(湖北松滋)、謝富治(湖北麻城)、王建安(湖北紅安、1956年授上將銜);

中將:秦基偉(湖北紅安)、王近山(湖北紅安)、詹才芳(湖北紅安)、王必成(湖北麻城)、(湖北石首)、田維揚(湖北棗陽)、成鈞(湖北石首)、劉飛(湖北紅安)、劉昌毅(湖北紅安)、杜義德(湖北黃陂)、楊秀山(湖北仙桃)、李天煥(湖北紅安)、李成芳(湖北麻城)、吳先恩(湖北紅安)、餘立金(湖北大冶)、張才千(湖北麻城)、張天雲(湖北紅安)、張仁初(湖北紅安)、陳康(湖北武穴)、陳慶先(湖北黃陂)、周希漢(湖北麻城)、周志堅(湖北大悟)、胡奇才(黃安今紅安)、饒正錫(鍾祥)、、聶鳳智(湖北大悟)、頓星雲(湖北石首)、徐深吉(湖北紅安)、徐斌洲(湖北紅安)、黃新廷(湖北洪湖)、韓偉(湖北黃陂)、程世才(湖北大悟)、鮑先志(湖北麻城)


袁衛宇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湖北人還是相當智慧的,今天我給大家介紹既熟悉又陌生的、出生湖北的軍事奇才林彪。

林育英(張浩,工運領袖、曾任一二九師首任師政委)、林育南(工運領袖)、軍事家林彪堂兄弟三人,史稱“林氏三雄"。



林彪和名將粟裕均出生於1907年,原名林育容,這位黃岡林家大灣走出的軍事奇才,9歲入私塾,13歲就讀於堂兄林育南、惲代英創辦的浚新學校,15歲入武昌共進中學,1923年入團,任共進中學團支部書記,投身五卅運動,發起成立“共進圖書社",在陳潭秋指導下創辦“共進月刊",被湖北學生會選為全國七次學聯代表,在共進中學畢業後棄教從戎,考入黃埔四期,與段德昌、趙尚志、劉志丹、郭化若、胡鏈、張靈甫等名將是同期同學。

林彪在黃埔軍校轉入共產黨,任3連書記。26年北上武漢,任葉挺獨立團見習排長,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任73團3營7連連長,起義軍南下失敗後,跟隨朱德、陳毅參加湘南起義,林彪的軍事才能在打夏鬥寅叛軍的戰鬥中顯露出來,林彪一個連打垮了夏鬥寅一個師,他深得朱老總的賞識。井岡山會師後,一次他在做宣傳發動工作,一句“紅軍這顆小石子定會砸爛蔣介石這口大水缸"的精彩比喻,引起了路過的毛主席的注意,再一交談得知林總來自名校黃埔,從此深為倚重。28年4月林總任第4軍28團一營營長。8月25日,前衛第二營營長袁崇全脅迫、欺騙1個步兵連、1個迫擊炮連叛逃,四軍參謀長兼28團團長王爾琢、聞訊率警衛排追趕,追至江西崇義思順墟時,經王爾琢反覆做思想工作,兩個連的官兵重回革命隊伍,但王爾琢被袁崇全射殺,在朱老總推薦下,林彪接任28團團長,成為井岡山升起的新星。林彪機智靈活、善用疑兵的戰術風格,深得主席、朱老總的賞識。1930年6月,23歲的林彪任紅一軍團第四軍軍長,32年3月接朱老總的班任紅一軍團軍團長,率部參加了文家市、長沙、吉安、贛州、漳州、宜黃、金溪資溪等重要戰役和歷次反圍剿,在蘇區時與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齊名,歷任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委員、中共蘇區中央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第二屆中央執委、中央軍委委員。長征中,林總功勳卓著,指揮紅一軍團參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戰,紅一、紅三軍團組成陝甘支隊到陝北後,恢復紅一軍團建制,他重任一軍團軍團長,參加指揮直羅鎮戰役、東征戰役,36年6月任抗大校長兼政委。抗戰爆發,任115師師長,37年9月25日設伏平型關,一舉殲滅日軍精銳第5師團21旅團一部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槍支1000餘枝(挺)及大批軍用物資,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史稱“平型關大捷"。11月又在廣陽設伏,再殲日軍千人,林總成為抗日名將。38年2月率部到呂梁開闢根據地,3月2日帶師直屬隊路過隰縣千家莊,穿繳獲的日軍大衣、騎洋馬的林彪被閻錫山部哨兵誤傷,從此開啟痛苦一生,他傷及肺及脊椎骨,留下植物神經紊亂症,形成怕水、怕風、怕光的毛病。同年冬,赴蘇聯就醫,期間曾對德軍的一次行動作出精確預判,並上報斯大林,深受賞識。1942年2月回國,任中央黨校領導並與周恩來一起和國軍蔣介石、張治中就克服內戰危機、繼續抗日問題進行談判。45年七大上當選中央委員、中央軍委委員。



抗戰勝利後,原奉令任山東軍區司令員的林彪轉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進入東北初期實事求是,向中央提出縮短戰線、建立牢固的農村根據地的建議被採納,中央委員林彪接棒政治局委員彭真任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委,東北軍區、東野司令兼政委。在東北戰場不斷創造戰爭神話。指揮四平、新開嶺、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打得他的黃埔師兄杜聿明、黃埔教官陳誠滿地找牙。在戰爭中他擅於總結部隊的作戰經驗,提出“一點兩面"、“三三制"、“四組一隊"、“四快一慢"的戰術原則,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將亡的傷亡,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戰役的勝利。47年他在東北先後發動夏季、秋季、冬季攻勢,殲敵30餘萬。1948年9月,指揮遼瀋戰役,先克錦州,再戰遼西,殲敵47萬,解放大東北,部隊由出關時的13萬人發展到100餘萬,主席贊他“林彪現在壯得狠"。同年11月,率部入關,任平津前線總前委書記,在羅榮恆、聶榮臻協助下,發起平津戰役,殲滅、改編國軍52萬。1949年3月任四野司令員,5月兼任華中軍區司令員、華中局第一書記,六月率四野主力渡江後,指揮了宜沙、湘贛、衡寶、廣東、廣西、海南島戰役,殲敵43萬餘人,解放了湖南、湖北、廣東、江西、廣西五省。



1951年任中央政府軍委副主席,54年任副總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55年4月被補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9月被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成立共和國第三元帥。


蒼茫大地顧煒斌


提到湖北,就會想起: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就會想起奸黃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漢川;三個湖北佬頂不上一個黃陂佬,三個黃陂佬頂不上一個孝感佬,三個孝感佬頂不上一個漢川佬,三個漢川佬頂不上一個沔陽佬!

就會想起三國裡的荊州、隆中對,三顧茅廬、赤壁之戰、關雲長的水淹七軍,敗走麥城;就會想起射鵰英雄傳裡的郭靖及襄陽;

就會想起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就會想起漢陽造

就會想起洪湖水浪打浪

就會想起李昌平的我向總理說實話

就會想起一望無際的蓮藕

就會想起連綿不斷的魚塘

就會想起秋天的蓮子、藕湯,臘月的臘魚。

就會想起潛江的油燜大蝦。

就會想起體操之城—仙桃

更會想起武漢長江大橋及滾滾長江!

更會想起英雄之城武昌!

現在,提起湖北,一定會想起新冠肺炎!!!

…………………………


風124052866


湖北給人的印象很深刻,那些著名的景點如黃鶴樓、武漢東湖、神農架、武當山、長江三峽等,使人流連忘返;而中國近現代史上湖北湧現出的一大批名人,徐海東、韓先楚等等,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功績。

看過不少寫湖北名人中有關林彪的回答,今天也寫一下林彪。

林彪曾為黃埔軍校四期學員,隨葉挺部隊參加北伐戰爭、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隨朱德、陳毅轉戰閩粵贛湘邊地區,參加湘南起義,上井岡山,成為蘇區的開創者之一,參加過井岡山根據地的反“圍剿”鬥爭。

在戰鬥中,林彪指揮若定,方法得當,朱德、陳毅對他稱讚有加。在毛澤東親自指揮的三打永新和龍源口激戰中,林彪善用疑兵的戰術,贏得毛澤東的賞識。1930年6月,23歲的林彪任紅四軍軍長。

在第一次反“圍剿”戰役中,他率部主攻,活捉張輝瓚,林彪聲名漸起。

第四次反“圍剿”戰役中,林彪任紅一軍團軍團長,是戰場總指揮,他誘敵深入,取得黃陂伏擊戰和草臺崗伏擊戰勝利,這是當時兩場經典戰鬥,首創紅軍大兵團伏擊戰的範例。

戰後,林彪被譽為“常勝將軍”,老蔣稱他是“戰爭的魔鬼”。

抗戰時期,林彪任八路軍115師師長,指揮平型關伏擊戰,殲滅日軍精銳千餘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平型關之戰是八路軍挺進抗戰前線後的第一仗,取得了全面抗戰以來“零的突破”,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此期,他曾任抗大校長。

解放戰爭初期,林彪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委,與敵軍在白山黑水間反覆較量,取得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等戰役的勝利,共殲敵4萬餘人,收復11座城鎮,使東北戰局轉為主動。

1947年,發動夏季、秋季、冬季攻勢,殲敵30餘萬人,為在東北進行戰略決戰創造了條件。

遼瀋戰役時,東北野戰軍為作戰主力,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委。他們指揮了義縣攻堅戰、塔山阻擊戰、錦州攻堅戰、黑山阻擊戰、長春圍困戰、遼西圍殲戰、瀋陽攻堅戰等經典戰役,取得遼瀋戰役的最後勝利,使雙方敵強我弱的形勢根本扭轉。

隨後,林彪率東北野戰軍入關,與聶榮臻率領的華北野戰軍共同進行平津戰役。1949年,林彪任第四野戰軍司令員兼任華中軍區司令員等職,他率部渡過長江,指揮了宜沙、湘贛、衡寶、廣東、廣西、海南島等戰役,解放湘、鄂、粵、贛、桂5省。

林彪18歲進入黃埔軍校,逐步成長為一代名將,是黃埔軍校中軍事成就和名聲最高的學生之一。老蔣曾說:“我要表揚他(林彪),他是黃埔最優秀的將軍,因為他把他的學長和教官都打敗了!”

新中國成立後,林彪曾任中南軍區司令員、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軍委副主席。他在革命戰爭時期的戰績和指揮能力有目共睹,作為第四野戰軍的代表,1955年被授元帥軍銜,列第三位。在此期間,他的職務不斷提升,但基本沒有工作,以就醫修養為主。

但是,1966年後,林彪集團有預謀地誣陷迫害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陰謀奪取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陰謀敗露後,於1971年9月13日乘飛機外逃,在蒙古溫都爾汗地區墜機身亡。

在開國十大元帥中,林彪是唯一一個沒能入八寶山的人,也是唯一一個從正面走向反面的人。在革命戰爭年代,他戰功赫赫;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曾對他寵愛有加,但他大搞冤假錯案,1971年9月8日,他下令妄圖謀害毛澤東,陰謀敗露後,倉皇出逃,最終折戟沉沙,暴屍荒野。

1973年8月20日,林彪被開除黨籍。1981年1月25日,他被確認為林彪集團案主犯。

湖北的很多名人都寫過,這裡從略。

《林彪全傳》林雨星著,遠方出版社


鄭國柱


我首先想到的是湖北的簡稱鄂,拆開就是“兩張口,一個耳朵,你說虧不虧”,挺搞笑的。還有早些年流傳在湖北的段子:國家振興東北,開放東部,開發西部,可湖北不是東部也不是西部更不能說是北部,湖北不是東西。都是笑話。其實,咱們湖北在農耕時代就是魚米之鄉,古人謂之湖廣熟天下足。自一九四九年進入建設工業化時代,國家投資動工興建了例如武鋼、武重、武船、武鍋等一批大型企業,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又相繼建成二汽和葛洲壩水電工程,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眾多的大學及科研院所為湖北在新世紀新時代插上了騰飛發展的翅膀。相信聰明的湖北人已不再滿足於在中部地區鶴立雞群,會在科技引領新時代奠定自己當之無愧的位置。努力吧,湖北人,少說多聽,低調做人,一點都不虧!


金豆的姥爺是我


方言俚語
楚地由於位處江漢及漢淮之間,北方的華夏語、西方的藏緬語、南方的苗瑤語和東南的壯侗語都在楚地接觸和交流,所形成的楚語自然是吸收了多種語言成分而詞彙豐富多彩、音聲別具一格的方言。楚國語言屬華夏語言系統,在語音、詞彙上具有較多的自身特點。孟子曾用南蠻言這個比喻,形容楚人語音的奇特難懂。
春秋以後,隨著各地經濟文化聯繫的加強,各族人民相互學習,彼此促進,楚國成為南方各族的融合中心,在語言上,楚人也起著溝通夏夷、消除隔閡的作用。在揚雄《方言》中,楚與魏、衛、宋、鄭、韓,吳、齊、巴、秦之中的某一地區共有的方言詞彙約70個,其中與吳共有者佔了一半以上,反映楚、吳方言比較接近。
文物古蹟
湖北省文物點有1.5萬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餘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4處。全省有武漢、荊州、襄陽、隨州、鍾祥等5箇中國曆史文化名城。屈原出生的秭歸縣;被譽為“東方第八大奇蹟”的曾侯乙編鐘;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和越王勾踐劍、商代的盤龍城、西漢沿革至今的問津書院 [54] 。湖北省蘄春縣是明代偉大醫學家李時珍的故里、武當山的道教建築群及武術、漢文化代表的王昭君故里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著稱於世。全省還有以荊州古城、蒲圻赤壁、襄陽古隆中、當陽長坂坡為代表的三國文化。
武當山古建築群,位於湖北省十堰武當山風景區內,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年—649年),宋、元時進行規模建築。明成祖朱棣將武當山道場闢為皇室家廟,永樂歷時12年,建成8宮、2觀、36個庵堂、72巖廟等33組建築群,總建築面積達160萬平方米。明嘉靖年間又大規模維修和擴建。武當山古建築群現存較完好的古建築129處,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佔地面積100多萬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武當山古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明顯陵,明代皇陵,位於鍾祥市郢中街道辦事處皇城村松林山。陵區面積約50萬平方米。為明世宗嘉靖皇帝生父朱祐杬和生母蔣氏的合葬墓。佈局按帝制“三朝兩宮”式和“天子五門”制式排列;四周環黃瓦朱牆,牆高6.5米,厚1.9米,周長4730米。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鍾祥明顯陵
地方菜系
楚菜是中國傳統菜系之一。楚菜以烹製淡水魚鮮技藝見長,以“味”為本,講求鮮、嫩、柔、滑、爽,自成體系,被列為全國十大菜系之一。
武漢菜
楚菜典型代表,以漢陽、武昌、黃陂等區風味為基礎,吸收了省內外各種風味流派之所長,逐漸形成了獨特風格。武漢菜以烹製山珍海味見長,淡水魚鮮與煨湯技術獨具特點。主要名菜有清蒸武昌魚、豆絲、黃陂三鮮,黃陂糖蒸肉等。
舌尖上的湖北(29張)
荊宜菜
包括荊州、江漢、宜昌等地區的風味佳餚。它是鄂菜的本源,以烹調淡水魚鮮技藝見長。諸如蟠龍菜、荊沙魚糕、二回頭,雞茸筆架魚肚、八寶海參、散燴八寶等獨具特色。
襄鄖菜
是湖北省菜系的北味菜,它以襄陽和鄖陽(今十堰)地區的風味為基礎,吸收鄂豫陝渝四省的風味。特點是以豬、牛、羊肉為主要原料,加以特產山珍和野味,製作方法以紅扒、熱燒、生炸、回鍋、涼拌居多。代表菜有:峴山槎頭鯿魚、漢江鮊魚類菜餚、武當猴頭、太和雞、鄖陽三合湯、蜜棗羊肉等。
鄂東南菜
特點是用油寬,火勁足,擅長大燒、油燜、幹灸,口味偏重,富有濃厚的鄉土氣息。代表菜有:黃州東坡肉、瓦罐雞湯、梅花牛掌等。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還有百花蓴菜、薇菜燴肉絲、小米年肉等特產名菜。
代表文化
楚文化
楚文化是中國春秋時期南方諸侯國楚國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是漢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楚國先民
具有楚文化的器物和圖案(19張)
最初生活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南遷後給楚地帶來了華夏文明的先進因素,並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別是姬周文明為基礎向前發展楚文化。現今湖北省大部、河南西南部為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區。
青銅文化
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在鐵器出現之前,銅及其合金曾是用量最多、用途最廣、對人類社會發展所起作用最大的一種金屬。楚文化,是中國青銅時代的一種區域文化,青銅文化成為構成楚文化的主體的支柱之一。
青銅禮器是楚國銅器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當時的風俗好尚、意識形態、工藝水平、文化進程”均“蘊蓄於其中”。楚國的青銅禮器有鼎、簋、敦、盞、壺、缶等。
漆器文化
楚人生活在一個漆的王國中,生離不開漆,死也離不開漆。其生時使用的日常生活實用器具和娛樂用品是漆品,死後喪葬用品也多用漆品。
楚國的竹胎漆器以竹編織物最為精緻。楚國的竹編織物在許多楚墓中都有出土、是楚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如江陵馬山1號楚墓出土竹器27件,其中髹漆竹器有竹扇、小型竹笥、圓竹筒等。
流傳藝術
湖北省武漢是“高山流水覓知音”的發源地。藝術表演場館有琴臺大劇院、湖北省劇院、武漢劇院、洪山禮堂等。
武漢雜技廳於1992年建成,是中國第一座可供進行國際雜技、馬戲表演的觀演建築,也是亞洲最大的雜技廳,在此舉辦的中國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是全球三大國際雜技節之一,被文化部列為中國“七大對外文化交流項目”之一。湖北省玩燈獨具特色,其中以僵獅子最為有名。
漢繡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以楚繡為基礎,融匯南北諸家繡法之長,糅合出了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新繡法。1910年和1915年,漢繡製品在南洋賽會和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國務院公佈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漢繡名列其中。2013年,湖北省第一家民辦漢繡博物館——武漢漢繡博物館,在漢陽江欣苑社區掛牌成立。 [55]
楚劇,舊稱哦呵腔、黃孝花鼓戲、西路花鼓戲,清代道光年間鄂東流行的哦呵腔與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孝感市一帶的山歌、道情、竹馬、高蹺及民間說唱等融合,形成一個獨立的漢族地方聲腔劇種之一,1926年改稱楚劇,距今已有一百五十餘年的歷史,是湖北省地區具有廣泛影響的地方劇種。2006年5月20日,楚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6]
漢劇舊稱楚調、漢調,又名楚腔、楚曲,初步形成於清代康乾年間,至嘉道年間走向進一步成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流行於湖北省,遠及湘、豫、川、陝、粵、皖、贛、黔、晉等省的部分地區。漢劇聲腔以西皮、二黃為主。其中的代表性劇目有《雙盡忠》、《兩狼山》、《生死板》、《打花鼓》、《審陶大》、《合銀牌》、《斬李虎》、《宇宙鋒》、《鬧金階》、《哭祖廟》等。 [57]
荊州花鼓戲,曾稱“沔陽花鼓”,後正式命名為“天沔花鼓”。20世紀80年代初改稱“荊州花鼓戲”,是流行於湖北省江漢平原一帶的地方戲曲劇種。荊州花鼓戲發端於清代沔陽州,即現今的仙桃、天門、潛江一帶 [58] 。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省黃梅,原名黃梅調、採茶戲等,現流佈於安徽省安慶市、湖北省黃梅縣等地 [59] 。黃梅戲的表演載歌載舞,質樸細緻,真實活潑,韻味豐厚富於生活氣息,以崇尚情感體驗著稱,具有清新自然、優美流暢的藝術風格。黃梅戲中有許多為人熟知的優秀劇目,其中以《天仙配》、《女駙馬》等最具代表性。黃梅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影響十分深遠。[60]
湖北省戲劇還有湖北省漁鼓、江漢平原皮影戲、湖北省道情、湖北省評書、湖北省大鼓、湖北省小曲等。武漢是中國京劇第一世家“京劇譚門譚鑫培”的故鄉。
風俗習慣
楚人以稻米為主食,在楚紀南城內,發現五外有火燒過的稻米遺蹟,最大的一處長約3.5米,寬約1.5米,厚約5—8釐米。楚人的基本副食品有魚類、肉類和蔬菜類。楚國的水果種植也很普及。古有“江浦之橘,雲夢之柚”的說法。
服飾方面,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裝束。楚人的衣著具有地域色彩,歷史上曾冠之以“楚服”和“楚制”的專稱。與中原民族相比,楚族性格活潑,無拘無束,富於創新精神,敢於別具一格、表現個性,這種民族性格和精神也推動了楚族在服式上不斷地推陳出新。
宗教分佈
湖北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形成“東禪西道”的湖北省傳統宗教文化格局。中國天主教第一位自選自聖主教董光清、中國道教史上第一位女方丈吳誠真、以及近年圓寂的湖北省籍高僧本煥大師、淨慧長老、昌明法師等均誕生於湖北省。武當山李光富道長還當選為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北省首位當選全國性宗教團體主要負責人的宗教人士。
湖北省信教群眾約167萬人,依法登記宗教活動場所3418處,其中,佛教1891處,道教665處,其中,全國重點寺院宮觀7處:黃梅五祖寺、當陽玉泉寺,武漢歸元寺、寶通寺,武當山紫霄宮、太和宮,武漢長春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