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手下13個丞相,12個不得善終,為何戰神衛青卻能得以善終?

自古功高震主的文臣武將,大多不得善終。

遠的不說,就說明朝時朱元璋的洪武一朝吧,文臣如李善長,被譽為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劉伯溫劉基,武將如徐達,藍玉等均不得善終。

除了有的是因為自己的驕縱不知收斂,如藍玉,不得不殺外,徐達。劉伯溫何錯之有?也許錯就錯在他們智謀,武力或者威望太大,功高震主了,有關吧。

太子往事

漢武帝的猜忌是出了名的,不但猜忌外臣,自己的妻子和兒子他也猜忌。

漢武帝手下13個丞相,12個不得善終,為何戰神衛青卻能得以善終?

漢武帝晚年時,寵臣江充因為與太子不和,擔心太子繼位後拿他祭刀,或者被冷落,先發制人。

因當時流行巫蠱人偶害人,江充說陛下你的病還沒好是因為有人用巫蠱之術害你,當時因為是封建時代 ,沒現在這麼文明科學,當時的人都信這事莫須有吧,也有這樣做的,漢武帝當時年邁體病於是更加相信巫蠱的事。

下令徹查皇宮,最後在太子的宮殿“發現”了人偶,江充編織“證據”誣陷太子,說太子等不及了,想早點坐上皇帝的位子,聚眾謀反,太子因為當時漢武帝不在未央宮,在甘泉宮中養病,不通音信,不能自明決定起兵反抗。

因為兵力不夠,求助母親衛子夫,說是非常時期只能如此,衛子夫想了想確實是這樣,做母親的肯定是站在兒子這一邊,同意了。

借了母親衛子夫的可以表明皇后身份的皇后印綬,開啟軍械庫,拿出武器,誅殺了江充等人。

從漢武帝不在未央宮時使出這招,也可以看出江充的陰險膽大,選擇的時機恰當,漢武帝誤信謊情,以為太子劉據謀反,遂發兵鎮壓,劉據兵敗逃亡,最終因拒絕被捕受辱而自殺。

皇后衛子夫因為不能解釋為何幫助太子,為自證清白,以死明志,自殺身亡。

江充太膽大了,以為自己很聰明,小聰明是有,大智慧我看是沒有的,實則太笨。

殊不知太子是皇帝最信任的兒子,即使一時被矇蔽,最終發現時下場是可以想象的到的悽慘的,而事實也是這樣,後來漢武帝查清真相時,將江充夷滅三族。

當初,太子因為江充因為告發趙王劉彭祖的太子劉丹行為不檢的趙國人江充,因“不畏權貴”受武帝重用。

有一次劉據派使者去甘泉宮問候武帝,使者乘著馬車行駛在馳道上,恰巧被跟隨武帝去甘泉宮的江充遇上。因馳道為天子的御用通道,臣子百官沒有得到許可皆不可行駛其上。於是江充就將劉據的使者扣押。

劉據得到消息之後,派人向江充道歉說:“不是我可惜車馬,實在是不想讓陛下知道這件事情,認為我平時對手下的人不加管教。但願江君您能寬恕此事。”

江充不聽,依然向武帝彙報了。武帝說:“做臣子的就應該這樣啊。”江充因此大受武帝的信任,威震京師。也因為這件事劉據與江充結下嫌隙,埋下禍根。

太子,儲君,極大可能的下一任國君都去惹,真是無知者無畏,江充聰明,卻只是小聰明。

史上最不想做丞相的一朝

再來說說漢武帝手下的丞相。

漢武帝時期共有13為丞相。分別是:衛綰、竇嬰、許昌、田蚡、薛澤、公孫弘、李蔡、莊青翟、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氂、田千秋。

除了田千秋是漢武帝留給兒子的老臣子之外,其他12位丞相都沒什麼好下場,7個被免職,5個死在獄中或者畏罪自殺,被免職的也有兩個是非正常死亡。

因此,漢武帝說讓一個人做丞相,大家都不想去做,表示“我太難了”。

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恩寵,漢武一朝的丞相卻是最“憂傷”的。

衛青得以善終

回到今天的主人公戰神衛青這裡。

前面說了漢武帝晚年尤其猜忌,皇后太子,丞相都不能倖免,

作為大將軍大權在握,受皇帝猜忌很正常,為何獨獨衛青可以得以善終?

衛青,卻因為外甥霍去病少年英雄的光芒所掩蓋。

漢武帝手下13個丞相,12個不得善終,為何戰神衛青卻能得以善終?

霍去病

其實他和他的外甥霍去病同為漢武帝出兵匈奴的兩大國之利刃,一掃大漢王朝談匈奴色變,而主動出擊並次次勝利,說他是最低調的戰神也是可以的。

漢武帝手下13個丞相,12個不得善終,為何戰神衛青卻能得以善終?

衛青

衛青首次出征就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衛青大是大非贏得軍心,不僭越自傲,不借機樹立自己的權威,以免引起君主的猜忌,落得善終。

漢武帝的時候,衛青作為大將軍帶兵出擊匈奴。

漢武帝手下13個丞相,12個不得善終,為何戰神衛青卻能得以善終?

手下蘇建、趙信兩位將領同率三千多騎兵,行軍路上遭遇匈奴的軍隊。漢軍和匈奴軍苦戰一天,因為人少了點,士兵傷亡殆盡,趙信投降匈奴,蘇建獨身一人逃回大營。

議郎周霸建議衛青說:“自從大將軍你出兵以來,從來沒有處死過副將。現在蘇建拋棄軍隊,獨自逃回,可以殺他以顯示大將軍的威嚴。”

長史任安說:“這樣不可以。蘇建以數千騎兵去抵擋數萬之敵,奮力作戰一天,而士兵沒有二心。如今他僥倖脫險,沒有投降匈奴,而是在危險中衝出重重圍困回到軍營,大將軍反而要殺他,這不是要告訴以後的人,以後遇到這種情況回來還不如向敵人投降嗎?我認為不應該殺蘇建。”

衛青說:“我作為皇帝的外戚心腹之臣帶兵出征,並不怕沒有威嚴。周霸說要顯示我的威嚴,這並不合我的心意。雖然論職權,我有權處死手下將官,但以我所受到天子的寵信,也不敢在塞外專擅生殺大權,而應該押回京師,請天子裁決,並可藉此訓示為人臣的不應擅自專權,這樣做不是更好嗎?”

於是衛青命人把蘇建押解到長安請漢武帝劉徹發落,後來漢武帝果然赦免了他。

衛青掌握大權,卻處處謙虛低調謹慎,事事先考慮天子的威嚴,再考慮自己,這就是他沒有被漢武帝猜忌,得以善終的原因。

文丨歷史天下

每天更新你感興趣的內容,感謝關注,收藏,轉發,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