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是如何當上山西的“土皇帝”的?

眼鏡超人


在說閻錫山從政之前,得先了解閻錫山的成長生涯。

1883年(光緒九年),閻錫山出生于山西省五臺縣河邊村一個小商人+小地主家庭。家裡有五十幾畝地,父親閻書堂在縣城有個叫“吉慶長”的錢鋪,主營高利貸和金融投機生意,也兼賣一些雜貨。

相對殷實的家境,讓閻錫山接受了8年系統私塾教育,打下了紮實的國學基礎。閻書堂並不想兒子走科舉道路,於是讓15歲的兒子到錢鋪幫忙,起初只是看門打掃、記賬算賬等瑣事,稍有經驗後,閻錫山開始跟著老爹跑業務。

金融投機生意充滿了風險,一如今天的P2P。1900年庚子之亂爆發,北京混亂,“吉慶長”從北京錢莊兌的錢無法運抵五臺,導致銀根緊缺,恐慌情緒引發擠兌風潮,“吉慶長”因資金鍊斷裂而倒閉,負債累累的閻書堂沒有走上天台,而是帶著兒子逃回老家躲債。

為了補貼家用,閻錫山挎著食盒走街串巷賣餅子,卻拉不下臉來大聲吆喝,遇到人只敢慢慢湊到跟前,小聲問:買餅子嗎?搞得像秘密接頭一樣。路人也紛紛打趣,叫道:萬喜子賣餅——不敢吆喝(閻錫山小名萬喜),村裡充滿了快活的氣氛。快活的氣氛總是短暫的,為了躲債,閻書堂帶領閻錫山來到太原討生活。

庚子之變後,大清於1901年開啟了新政。所謂新政,就是大清體制進行全方位改革,比如廢科舉辦新學,編練新軍,獎勵工商,鼓勵留學等等,走資本主義道路。改革春風吹滿地,山西人民也爭氣。藉著新政之風,1902年,山西巡撫岑春煊恢復了因戊戌變法而停辦的山西武備學堂,該學堂以培養下級軍官為主。

閻錫山不甘心在太原當個小學徒,努力說服父親,報考學堂並順利通過。進入山西武備學堂,是閻錫山一生命運的重大轉折點,因為在此後的半個多世紀裡,中國武夫當國,軍閥混戰,軍校畢業生有大把的出頭機會。


在軍校期間,閻錫山學習非常刻苦,與同學和老師的關係處理得很好,還當上了班長。而這,又為閻錫山打開了另一扇機會之門。大清為了鞏固政權,對新軍捨得花錢,待遇沒得說,還會選派優秀學生出國深造。1904年,大清第六次選派留日學生,山西獲得了20個名額,經過篩選,閻錫山、姚以價、張維清三人獲得了中央公費留學資格(其他人由省財政出資)。

3年東京振武學校,2年陸軍士官學校,5年留日生涯重塑了閻錫山的小宇宙。在日本,閻錫山見識了日本民治維新四十年的成果,以及日俄戰爭之後全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在日本,閻錫山聽到了孫中山激情澎湃的演講,並在黃興的介紹下加入了同盟會;在日本,這個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出來的年輕人,變成了悍不畏死的革命青年。

1912年9月閻錫山與孫中山合影

思想在鉅變,人脈在延伸。孫、黃二人的分量自不必說,岡村寧次是閻錫山這屆六期士官生的隊長,板垣徵四郎是他們的教官,土肥原賢二是他們的同學。此外,閻錫山還與湖南的程潛,湖北的孔庚、何成濬,雲南的唐繼堯,江西的李烈鈞、陝西的張鳳翽,四川的尹昌衡,浙江的黃郛等這些未來中國軍政界的風雲人物,建立了“鐵血丈夫團”,旨在發動革命,推翻滿清統治。

到了這裡,閻錫山已經走入了時代的風口——留日、青年軍官、同盟會員、與孫黃談笑風生,這種圈層,已非普通人所能企及,未來想不在歷史上留個腳印都難。

大清想法設法培養新軍,到頭來培養的都是掘墓者。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引燃武昌起義,武昌起義捲起燎原之勢,各省紛紛宣佈脫離清政府獨立。山西也蠢蠢欲動,巡撫陸鍾琦認為山西新軍不可靠,計劃把新軍調出太原,讓舊軍接管太原。當時,駐太原的新軍是第43協,下轄第85標和86標,全協4000人(協相當於旅,標相當於團)。時任86標標統(團長)閻錫山聽到消息後,與革命同志密謀提前起義。在爭取到85標標統黃國樑和手下幾個管帶(營長)的支持後,新軍調轉槍頭進攻巡撫衙門和滿城(滿人聚居區),輕鬆拿下了太原,山西瞬間變天。

1912年9月孫中山太原之行

太原起義是一幫熱血新軍軍官一起搞的,沒有領導核心,起義成功後,也沒有眾望所歸的領導人,只能開會選舉。然而絕大部分被提名的人,都因為條件不滿足,得不到一致認可,比如黃國樑不是山西人,姚以價不是同盟會員,張煌職務和威望不夠,只有閻錫山滿足所有條件。就這樣,經一致舉手通過,閻錫山當上了山西軍政府都督。

當28歲的閻錫山成為一方諸侯的時候,他的同行們,36歲的張作霖還在東北總督趙爾巽麾下聽差,29歲的馮玉祥只是北洋新軍第二十鎮的一名管帶(營長),密謀發動灤州起義,24歲的蔣志清(蔣介石)寫下遺書,密謀率領敢死隊攻擊浙江巡撫衙門,20歲的李宗仁還是廣西陸小剛畢業的青澀學生。然而,這並不重要,個人的努力和歷史的進程交互作用,先行者未必一直領先,後來者未必不能彎道超車。


戰爭藝術001


作為一個山西人,應該都聽說過“閻錫山“這三個字。這個被稱為“山西王“的閻錫山,統治了山西將近半個世紀。今天,咱就一起聊聊這個充滿功過是非的歷史人物。

閻錫山(1883年-1960年),字百川,號龍池,山西省五臺縣河邊村(今定襄縣)出生。這小子從小就很頑劣,而且家境還算殷實,所以一堆小屁孩兒跟他混。12歲時,他就敢帶人直搗狼窩,嚇跑母狼並活捉狼崽吊在村頭的大樹上示眾,一個典型的“愣頭青”和“混不吝”。

可惜,美好的生活很快過完了。因老閻生意失敗,不僅血本無歸,而且幾乎傾家蕩產。沒辦法,老閻只能帶著小閻一起出門逃債?這件事對閻錫山的觸動非常大,讓他從那時起就牢記了一點,任何時候都要把算盤打好。

福兮禍兮?離家躲債的閻錫山,很快便見識了外面的世界,20歲就考上了山西武備學堂。那會兒的閻錫山,真可謂是躊躇滿志,心懷天下,鐵血報國。

隨後,他東渡日本學習軍事並在那時候加入了同盟會,成為同盟會鐵血丈夫團的一員,成員除了閻錫山以外,還有蔡鍔、李烈鈞、程潛、唐繼堯等人,個個都是日後響噹噹的人物。

1909年,閻錫山回到了山西太原,一步步混到了標統的職位,相當於現在的團長吧,成為一名縣處級的幹部。

也就該人家閻團長得意,沒過多久機會就來了,真是瞌睡了就有枕頭。為了積極響應武昌起義,閻團長所在的新軍在1911年10月29日時於太原發動起義。

本來還以為是一場激戰呢,結果起義的過程卻出奇的順利,沒費多大功夫就拿下了太原城。閻團長也沒客氣,越過比自己資歷老的頭頭們,29歲時就當仁不讓的做了山西的督軍,開啟了自己山西王的歲月。

抗戰勝利後,面對大勢所趨和人心所向,閻錫山也被趕出了山西,徹底失去自己的槍桿子。1949年,空殼的閻錫山出任當時已經逃到廣州的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同時兼任國防部部長,12月後流亡臺灣。以前經常給老蔣找彆扭的閻錫山。

自然不受人家待見,他也很識趣的主動隱退,安心的種地和寫書,不問政事。

1960年5月23日,77歲的閻錫山在臺灣病逝,蔣介石親往弔唁。

閻曾經深情的說過:“我豈能以嚴威懾於父老鄉親;苟能蔽令伯之忠孝,子厚之謙恭,有德於百姓,則伯川可少過矣!”

閻錫山死前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看到兩岸的統一,沒有能葬在自己的家鄉山西。






文史不假


閻錫山的智慧,威嚴帶領下,是手下甘願為他守墓六十載

關注我們,每天抽獎送現金紅包

我們常聽人說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句話,也就是說,作為百姓的領導者,如果光只是憑藉自己的權力聚斂財物,貪圖享樂,而不專心治理社會,那麼就算享受了一時得快樂,以後也得不到老百姓的口碑。對百姓有恩的人,即使逝去了,也會永遠活在我們心裡。這句話對閻錫山也同樣適用。

現如今如果山西省的老一輩聊起閻錫山這個名字,你一定會聽到很多關於他的讚美。然而你知道嗎,閻錫山死去近六十年,始終都是一個人自願為他守墓,理由就是閻錫山曾許下一個承諾。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閻錫山出生在山西省一個地主家庭,長大後去日本留了學,回國後就開始追隨孫中山。之所以山西的老一輩到現在都記得他、感謝他,就是因為他為山西省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

首先,他修建了鐵路,而且修的和其他省份的不一樣,這是為了避免敵軍趁機跟著鐵路進來。其次,他興辦教育,大力建設學校,使得山西省的兒童受教育率一度達到了百分之七十,因為閻錫山深刻了解教育對於個人以及國家的發展有多麼奠定性的作用。

與此同時,閻錫山還在山西省發佈了禁菸令,創造各種條例來鼓勵山西省人民發展農業和林業。他還創辦了很多工廠和銀行,加速經濟發展的同時帶來了一大批工作崗位。閻錫山在山西省做的這些實事,使得山西省十幾年內從中國一個落後省份變成當時的經濟頂尖省份。

閻錫山在山東的這十幾年 ,在山西人民的心中留下了很深刻印象。然而,由於閻錫山曾經反對過蔣介石的部分統治觀念,所以後來他被蔣介石“騙”去了臺灣。一開始美名其曰要讓他管理臺灣,然而一段時間後閻錫山就發現脫離了內陸的自己不再有任何權勢了,這才逐漸摸透了蔣介石的想法。

蔣介石回臺灣後,閻錫山就辭去了所有職務,開始了“歸隱”生活。每月只領到很少的錢,一開始身邊還有三十幾個人跟從,後來慢慢就只剩下幾個了,最後閻錫山患病而死。

閻錫山沒有想到的是,在他死後至今,有一個侍從還在為他守墓,甚至自己都垂垂老矣了。這個人叫張日明。當問到他為什麼要如今堅定地跟隨閻錫山,他只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話,就是當年從山西到臺灣時,閻錫山告訴他身邊這些人的:“我走到哪,就把你們帶到哪”。其實,這些人都和張日明一樣,是閻錫山的山西老鄉。

閻錫山如何嚴於律己、兢兢業業地治理山西省,這些人跟在他身邊再清楚不過,所以張日明對他為家鄉做出的貢獻、為下屬做出的表率而敬仰,才選擇為他守墓至今,可以說一個好的領導為下屬帶來的影響是無窮的。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閻錫山,外號“閻老西”,晉系軍閥第一扛把子,中國近代史上一代梟雄,人稱“山西王”,勢力龐大的軍事集團,民國38年不倒翁,半個世紀山西“土皇帝”。


那麼,閻錫山到底是如何當上山西的“土皇帝”的?

圖/左起:馮玉祥、蔣介石、閻錫山


關於“閻錫山”的名字,還有一段傳奇故事。


一天,一對父子走在街上,見眾人圍觀告示,擠進去一看,原來是山西武備學堂招生,回家後,父子倆商量了一夜,兒子決定前去報名。


這對父子,就是閻書堂(父)和閻萬喜(子)。


夜裡,父親閻書堂翻來覆去,難以入睡。思量著兒子考進武備學堂,以後就是威風的帶兵武官,說不定還能混個將軍,給閻家長臉、光耀門楣,人前該有多光彩啊!


閻書堂素日迷信,想給兒子算個命,看能不能考中,同時還想請算命先生給起個官名。(父親認為兒子乳名“萬喜子”,跟阿貓阿狗似的,太俗很不雅,想給兒子起個響亮、有文化又能帶來運勢的官名。)


閻書堂報上閻萬喜的生辰八字,算命先生掐指一算,說閻萬喜“五行缺金”,此次考試必高中。算命先生搖頭晃腦了半天,結合閻萬喜命相,最後定名“錫山”。


從此,閻萬喜有了一個響噹噹的名字:閻錫山。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太原當店員的閻錫山,考上了山西武備學堂學軍。從此,命運發生了重大轉折。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六月,被官費保送到日本留學,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土包子睜眼看世界,眼界大開!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10月,在革命思潮影響下,閻錫山加入中國同盟會, 見到了孫中山。從此,閻錫山登上了政治舞臺。記得關注“峰子奇觀”,隨時獲得有趣歷史!


宣統三年(1911年),閻錫山等中國同盟會會員,發起太原起義。起義軍攻入城內,殺死山西巡撫陸鍾琦,成立軍政府,公推閻錫山為山西都督。


後經袁世凱、北洋軍閥、國民黨時期的不斷髮展,形成了一股盤踞在山西的強大軍事集團勢力,於是,一代大軍閥“山西王”躍然民國舞臺!

圖/閻錫山、孫中山合影


自從袁世凱一死,北洋群龍無首,走向分裂和軍閥混戰時代。北洋系的軍閥們個個都有槍有錢的,誰都不服誰。後來他們一個個不是被消滅,就是被國民黨收編,多少梟雄折戟沉沙,而閻錫山卻在自己底盤山西,成為民國長達三十八年不倒翁!


史上空前的中原大戰,共投入兵力100多萬,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之間的新軍閥大戰,又稱“蔣馮閻李”戰爭。閻錫山作為一路“諸侯”,實力連蔣介石都畏懼三分。


閻錫山,作為晉系軍閥第一扛把子,名氣其實的“山西王”,他的發跡,是因為他下了行將就木的大清王朝這班車,同時又不失時機地乘上了呼之欲出的民國這艘船!時勢使然!


閻錫山,民國38年不倒翁,半個世紀山西“土皇帝”。自有過人之處,卻在人民戰爭中結束了統治。


關注【峰子奇觀】,每天3分鐘看個歷史趣事!


峰子奇觀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說起閻錫山,我們都會想起來他在近代治理山西的傑出貢獻。

也都會想起來一個詞——山西土皇帝。

閻錫山出生于山西的五臺縣。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並且會見過孫中山,與孫文約定南北各省起義之時,閻錫山在山西遙相呼應。這也是閻錫山最後成為“山西王”的最初動力。

辛亥革命之時,閻錫山帶領的山西新軍,推翻了清王朝在山西的統治,對革命形勢的進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孫中山曾贊曰:“去歲武昌起義,不半載竟告成功,此實山西之力,閻君百川之功。……倘非山西起義,斷絕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閻錫山也因此而成為山西都督。


閻錫山成為山西一把手之後,採用靈活的政治外交手段,先後支持袁世凱和段祺瑞政府,不斷穩固自己在山西的政治地位。

之後在看到國內政治情況風波迥異後,又轉向經濟建設,提出“三不二要主義”——“不入黨、不問外省事、不為個人權利用兵,要服從中央命令、要保衛地方治安”,用四個字概括就是“保境安民”。儘量避開國內的各種政治軍事爭端,埋頭髮展山西的交通等基礎設施,發展以軍事工業為支柱的重工業,大力興辦教育,等等措施,把山西治理成了亂世中的一片樂土。

這也是閻錫山能夠成為“土皇帝”的重要經濟基礎。


更多歷史文化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民國時期割據山西的軍閥閻錫山,在青年時期東渡日本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參加了孫中山建立的同盟會。當他回國時,革命之火正在全國各地燃起,清政府滅亡指日可待,閻錫山意識到清政府即將垮臺了,必須儘快抓權、抓人、抓關係、抓地位。於是,他說服同盟會黨人,拉攏山西的文武權貴,在軍隊的各級崗位上安插同盟會員,以便自己奪取山西的領導權。

首先閻錫山拉攏當時任山西省諮儀局儀長的梁濟善。梁濟善是清朝的翰林,立憲派在山西的首腦人物,與當時山西巡撫丁寶銓關係密切;又是閻錫山父親的朋友,據說閻錫山的父親閻書堂早年同梁濟善有些來往,得到過他的照顧。

丁寶栓是山西有名的立憲派,雖然從政治上說立憲派和革命派勢不兩立,但是,閻錫山卻不受這種約束。他一面利用舊關係,一面又拉攏梁濟善的秘書邢殿元與他結為金蘭之交。然後通過邢殿元的代為說項,不僅獲得了梁濟善的青睞和信任,又間接地獲得了巡撫丁寶栓的好感。

在攀附清政府權貴和立憲派要人的同時,閻錫山也沒放鬆同革命黨人的關係。他利用自己參加過鐵血丈夫團的身份,發起組織山西軍人俱樂部,把新軍內部的革命黨人組織起來。

為了打通升遷之路,閻錫山的青雲路上還有兩個障礙,既當時任新軍八十五標、八十六標協統齊允和夏學津。夏學津是丁寶栓手下的紅人,劉允是旗籍貴族。

閻錫山通過同盟會來進行拔釘子。為了除掉這兩個障礙,同盟會專門組成了一個小組,暗地蒐集夏、齊的劣跡,相機予以打擊。

不久他們得知夏學津和齊允的貪汙行徑,立即通過報紙將其披露。對此丁寶栓雖然大為震怒,卻不得不撤掉夏、齊二人的職務,兩標統分別由黃國樑和閻錫山接任。這樣閻錫山就成為山西軍界掌握實力的要人之一,在同盟會山西分會內也舉足輕重。


歷史子午線


閻錫山,軍閥,字伯川,乳名萬喜,號龍池。1883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五臺縣河邊村,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生,清朝陸軍步兵科舉人,同盟會員,組織與領導了太原辛亥起義。

民國時期,閻錫山歷任山西省都督、省長、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奉行中庸哲學的閻錫山,從辛亥革命開始統治山西達38年之久,最終成為山西的掌控者,是不折不扣的山西王。閻錫山是一個善於搞投機,為人油滑,常常表面一套背後一套,一會聯日抗蔣,一會聯共抗日,一切以維護其割據勢力,保衛在山西地盤以及建設山西為中心,因此得了一個山西九尾狐的稱號。從辛亥革命開始,他可謂是長袖善舞,左右逢源,識時務,懂大體才成為政壇的不倒翁。辛亥革命爆發,他就起義,袁世凱上臺,他就支持大總統,袁世凱稱帝,他勸進不可謂不賣力,眼看袁世凱窮途末路,他也發電討袁,段祺瑞拒絕恢復《臨時約法》,他也和國民黨決裂。國民黨北伐,他又擁護三民主義,中原大戰是反蔣了,但失敗後也低頭認錯。和蔣同仇敵愾,不計前嫌。共產黨來了,他也反共,日本人來了,他也抗戰,但是也和日本人眉來眼去,就是要在國民黨,共產黨,日本人這三個雞蛋上跳舞,誰都不得罪。
閻錫山喜歡別人叫他閻老西,1928年-1930年兩年間迎來人生最輝煌的時段,地盤一度擴大至六省,兵力總量達到40萬人馬,閻錫山在軍事工業的建設上,思路標新立異,為了使自己的軍事實力立於不敗之地,閻錫山從人員、技術、管理模式三方面措施來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首先,重視培養技術型人才,選派優秀的人才去國外學習先進技術,並且不惜重金聘請國外技師來華授課,並參與軍事工業建設。其次,重視科學技術的力量,不斷地優化生產技術,設立專門的研究機構,專研兵器和兵器學的相關問題。山西在此期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閻錫山的管理下,山西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的局面,河南、山東、河北等鄰省的災民大量湧入山西,尋求安居樂業之所。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告成立,解放軍入川作戰,閻錫山於12月8日帶領他的政府從成都飛往臺灣。從此,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宣告結束。在此期間因為一生不被世人看好想回祖國大陸卻回不去,悲涼一生,1960年5月23日病逝,終年77歲。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