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年少覓功名,年長平倭寇。抗倭名將不只有戚繼光

翻閱歷史,會有很多的人文趣事。說起明朝,能被記住的名字有太多太多,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大英雄鄭成功、抗倭名將戚繼光等等多不勝數。

提起抗倭戚繼光,那麼就不得不說起當時對倭寇的形容,當時的說法是,倭寇過百即可攻縣城,不能敵也。而戚繼光恰恰是打破這一說法的人,所以他被廣為流傳。

今天,咱們要的說的這位歷史人物,就是被稱為“俞龍戚虎”中的“俞龍”,俞大猷(you)。


俞大猷:年少覓功名,年長平倭寇。抗倭名將不只有戚繼光

俞大猷 影視資料

俞大猷(1503-1579),字志輔,又字遜堯,號虛江,晉江(福建泉州)人。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抗倭名將、儒將、武術家、詩人、兵器發明家。俞大猷一生與倭寇作戰,戰功顯赫,率領"俞家軍"能將敵人嚇退。

俞大猷少時向學,年紀輕輕就高中秀才,但天有不測風雲,不久父親病逝,本就貧窮的家庭負擔更重,只能依靠母親編髮網維生,於是俞大猷棄文從武,繼承了先祖跟隨太祖朱元璋打天下而獲得的百戶之職位,領取微薄的俸祿生活。

俞大猷少而好學,先是跟隨王宣、林福及趙本學等名仕學習《易經》和兵法,後又師從李良欽學習劍術。為後來的軍陣兵法打下堅實基礎。

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參加了當年的武舉,並且憑藉一篇名為《安國全軍之道》的策論打動當時兵部尚書毛伯溫,由此升署正千戶,防守金門。

俞大猷:年少覓功名,年長平倭寇。抗倭名將不只有戚繼光

俞大猷祠

金門海島,歷來民風剽悍,難以治理,俞大猷到任後,延請名師,教化民間,使之懂得禮讓為先,此後鮮少有無理取鬧之輩。時值倭寇橫行,俞大猷上書,被嘲笑:“小軍校怎配上書言事”,被打了一頓軍棍,罷黜了千戶職位。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蒙古軍大舉侵略山西,皇帝下詔書徵召天下勇士一同抗倭,俞大猷毛遂自薦,被毛伯溫提拔為汀州、漳州守備。

俞大猷戎馬生涯47年,“時而受重用,名聲顯赫;時而受貶責,淪為囚徒”,雖命運坎坷,常被奪去軍功,他也毫不在意。《明史·俞大猷傳》曰:“大猷負奇志”,“忠誠許國,老而彌篤”。《明史·戚繼光傳》把戚繼光與俞大猷比較,說戚繼光“操行不如而果毅過之。”

俞大猷與戚繼光同為抗倭名將,時常共同抗倭,戚繼光所學楊家槍(非宋楊家將槍法),俞大猷劍棍雙絕,兩人時常切磋,雖勝負不得而知。但戚繼光說過,俞老總的技藝勝我幾倍,和他放對,一旦失勢,便無再復之勢。我以此法教習軍中長槍,效果非常顯著,“極妙極妙”。

俞大猷:年少覓功名,年長平倭寇。抗倭名將不只有戚繼光

俞大猷 影視資料

俞大猷寫了一本武學秘籍,名字叫《劍經》,可是打開一看,講的卻全部都是棍法,這件事四百年來一直都是一樁未解決的公案,迄今也沒一個明確的答案。但劍乃百兵之君,想來俞大猷是借書喻人。

練的

俞大猷應宗擎請求,為少林寺重建十方禪院,禪院旁有記載寫史的石碑,上面就記載了俞大猷去少林的經過。

萬曆七年(1579年),俞大猷連續上疏三次,請求告老還鄉,但都被朝廷駁回,在病死之前,這位抗倭名將都在練兵。俞大猷死後朝廷追贈左都督,諡武襄。

想了解更多資訊,快快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