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抗倭名將,品格比戚繼光高尚,他的名氣卻不及戚繼光

同是抗倭名將,品格比戚繼光高尚,他的名氣卻不及戚繼光

戚繼光作為明朝抗倭名將無人不知、家喻戶曉,被譽為民族英雄。但同時期也有一位抗倭名將,他比戚繼光更早地打擊倭寇,在抗倭事業上可以說是戚繼光的前輩,戰功赫赫,與戚繼光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就是與戚繼光並稱“俞龍戚虎”的抗倭名將——俞大猷。

同是抗倭名將,品格比戚繼光高尚,他的名氣卻不及戚繼光

俞大猷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自小飽讀詩書熟悉兵法,早年跟隨王宣、林福學習《易經》,得到了明代著名理學家蔡清的真傳,後又拜隱士趙本學為師,學習用《易》推演兵法。想要成為將才,必須要文武兼備,他之後又跟隨李良欽學習棍法,為後來俞大猷編撰《劍經》成為武學大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父親死後,俞大猷繼承了世襲的百戶官職,後來考取了武舉人,被任命為千戶,駐守金門。之後他多次斬殺流寇、平定叛亂、抗擊倭寇,立下赫赫戰功。可是在當時日益腐朽的明朝,不懂得溜鬚拍馬、趨炎附勢的俞大猷多次深陷囹圄,立了戰功被人冒領也就算了,更讓人氣憤的是還要為別人的錯誤“背鍋”。

同是抗倭名將,品格比戚繼光高尚,他的名氣卻不及戚繼光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俞大猷與戚繼光圍攻被倭寇佔領的岑港,在明軍猛烈的進攻下,賊寇抵擋不住,乘船逃往柯梅,俞大猷與戚繼光乘勝追擊,俞大猷先後斬殺四五千倭寇,幾乎平定倭患,其餘倭寇逃竄到閩、廣一帶。由於之前明軍圍攻倭寇長達一年,久攻未破,直浙總督胡宗憲認為放走餘寇更為有利,就暗自放走倭寇。

此事敗露後胡宗憲遭到御史李瑚的彈劾,胡宗憲把罪責全部推給了俞大猷。皇帝大怒,俞大猷被捕入獄,並被剝奪了後代世襲官職的特權,好友陸炳用自己的錢財賄賂權臣嚴世蕃,在好友的幫助下,俞大猷被釋放出獄,不過官職已被剝奪。

同是抗倭名將,品格比戚繼光高尚,他的名氣卻不及戚繼光

俞大猷到了大同巡撫李文進手下,研究了在實戰中運用獨輪車對抗騎兵的戰術,這種戰術在戰鬥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幫助明軍取得大勝,俞大猷世襲的特權得以恢復,之後俞大猷接連取得戰功,被任為鎮篁參將,重新受到錄用。

俞大猷一生坎坷,仕明代三朝,戎馬生涯四十七載,時而受到重用,時而受到冷落。四為參將,六任總兵,二職都督。戚繼光與之相比則順利得多,原因就在於俞大猷太過正直,不懂得趨炎附勢、討好上司。而戚繼光懂得為官之道,經常送禮討好權臣張居正,以此來使自己能夠獲得重用,以便施展自己的才能。

同是抗倭名將,品格比戚繼光高尚,他的名氣卻不及戚繼光

俞大猷為人正直清廉,而戚繼光懂得為人處世,俞大猷的品格比戚繼光高尚,軍功與戚繼光相比也毫不遜色。但正是因為他的正直使得他深受同僚的打壓,軍功常被淹沒,一生幾次浮沉,後人都知道民族英雄戚繼光,對俞大猷卻鮮有提及,儼然成為了襯托鮮花的綠葉。

同是抗倭名將,品格比戚繼光高尚,他的名氣卻不及戚繼光

俞大猷忠心為國,以保家衛國為己任,任勞任怨。清朝張廷玉評價他:“大猷負奇節,以古賢豪自期。其用兵,先計後戰,不貪近功。忠誠許國,老而彌篤,所在有大勳”。

同是抗倭名將,品格比戚繼光高尚,他的名氣卻不及戚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