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一位打仗打贏了未必有功、打輸了必定有過的絕世高人

俞大猷是民族英雄,和戚繼光一樣,著名的抗倭將領,但是俞大猷沒有戚繼光有名,這一點也一直被很多的人爭辯,而且戚繼光有戚家軍,俞大猷有俞家軍,他們兩個人還被人稱為“俞龍戚虎”。

現在來看,可能是俞大猷的為人更加的正直,自己的做法更是自己心中的想法,所以才沒有戚繼光有名。俞大猷的親身經歷告訴了我們一個事實,有時候一個人再厲害,卻也架不住別人背後放的冷箭。

我們可以稱俞大猷是一位打仗打贏了未必有功,打輸了必定有過的絕世高人。

俞大猷,一位打仗打贏了未必有功、打輸了必定有過的絕世高人

為什麼說俞大猷是絕世高人,在我們的印象當中,絕世高人都是那些武林中的絕世高手,他們武功蓋世,還有一點大俠的風範。

俞大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內心所崇拜的人是古代的那些賢人豪士,並且以他們為楷模,接下來和大家一起看一下俞大猷的英勇事蹟,看完之後大家應該能夠明白俞大猷是多麼的厲害。

俞大猷,一位打仗打贏了未必有功、打輸了必定有過的絕世高人

大家應該都知道武松,武松打虎的故事也一直流傳,但是這只是小說中的人物和故事,其實在歷史上真的存在著這樣的猛人。

公元1547年,明朝的新興和恩平一帶有人叛亂,其中有一個人叫做蘇青蛇,這個人是叛軍的頭目之一,同時也是能夠和猛虎搏鬥的猛人。

當時的總督歐陽必進讓俞大猷來處理這次的叛亂,俞大猷到了地方之後,只是帶了幾個人去拜訪那些頭目,這些人當然不會憑藉幾句話就被打發,俞大猷用個人的實力讓他們給妥協了,結果蘇青蛇不同意,被俞大猷當場擊殺,俞大猷順利的完成了這才平叛任務。

俞大猷,一位打仗打贏了未必有功、打輸了必定有過的絕世高人

俞大猷把能夠和老虎搏鬥的人給殺了,我們可能還沒有多少的感覺。

給大家說一個更猛的故事,少林寺大家應該都清楚,自古武功出少林,少林寺存在的歲月也非常的長久,也是很多人嚮往的武術聖地,俞大猷和少林寺之間就發生過一段故事,這段故事是俞大猷自述之中的。

俞大猷,一位打仗打贏了未必有功、打輸了必定有過的絕世高人

當年俞大猷年輕氣盛,聽說少林寺的武藝十分高明,所以俞大猷就專門的去少林寺拜訪,這次的拜會對於俞大猷來說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少林寺的人十分的不屑俞大猷。

第二個階段,少林寺的人十分敬重俞大猷。

俞大猷剛到少林寺表明來意之後,少林寺的人就出來幾個人給俞大猷表演了一番。但是俞大猷本人卻說這些只是花架子,已經失去了真訣。少林寺的眾人就請求俞大猷教他們。俞大猷接著說少林寺的人想要達到他那種境界還要練很久。

後來俞大猷的身邊更是跟隨了很多少林寺的僧人,跟著他一起打倭寇。

俞大猷,一位打仗打贏了未必有功、打輸了必定有過的絕世高人

至於俞大猷到了少林寺發生了什麼具體的事情,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俞大猷肯定漏了一手鎮住了少林寺的人,要不然不會讓俞大猷教他們並且跟隨俞大猷下山一批僧人。

俞大猷和別的人不太一樣,他從小就喜歡讀一本書,《易經》,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千古奇書,後來俞大猷經過王宣、林富、蔡清等人的教習指導,俞大猷領悟到了其中的真意。

最後又拜趙本學為老師,學習《易經》裡面推演出來的兵法,俞大猷最終領悟出了百萬合一的兵法,就是說即使百萬士兵,也能夠像一個人一樣協調一致。

這裡不得不佩服俞大猷的驚人之舉,後來俞大猷還給後人留下了一本武學,《劍經》。

俞大猷,一位打仗打贏了未必有功、打輸了必定有過的絕世高人

俞大猷身懷絕世武功,但是他是世襲的百戶,所以他心中也有著報效國家,保衛人民的崇高理想。

俞大猷精通兵法,眼界寬廣,每次作戰之前都是先謀劃,感覺能夠打贏了才去打,在對抗倭寇的戰爭中,俞大猷立功無數,而且屢立奇功,但是他的官職和世襲百戶的福利卻經常的被削。

俞大猷的人生經歷比過山車還要刺激,不過他本人胸懷寬廣,對這些也從來的不在意,他想做的只是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罷了。

俞大猷,一位打仗打贏了未必有功、打輸了必定有過的絕世高人

俞大猷首先是一名守城門的小官,後來邊防出現了一些海盜等惹事的人,俞大猷就上書說要打擊這些人,但是他的上司直接打了他一頓,還告訴他:“你一個小官,憑什麼上書。”

俞大猷很冤枉,連發出正直之言都要被打一頓,雖然他是絕世高人,但是這頓打也只能夠白白的受著。

俞大猷,一位打仗打贏了未必有功、打輸了必定有過的絕世高人

安南地區發生叛亂,俞大猷上書兵部尚書毛伯溫,請求參戰,並且向毛伯溫訴說了自己的用兵想法,毛伯溫看了之後對俞大猷讚賞了一番,就不再搭理他了。

北方的少數民族進犯山西,俞大猷再次積極報名,這次毛伯溫看到他名字就把他推薦到了宣大總督翟鵬那裡,翟鵬見到俞大猷並和他交談之後,當即給俞大猷行禮,但是後來也沒有了後來,俞大猷就是沒有得到重用!

俞大猷,一位打仗打贏了未必有功、打輸了必定有過的絕世高人

後來發生的事情就莫名其妙了,俞大猷不計前嫌的協助抗倭名將張經打了打勝仗,但是一個叫做趙文華的小人卻陷害張經,導致張經被殺,趙文華是當時首輔嚴嵩的乾兒子。

俞大猷作戰勇猛,趙文華便認為他和張經是一起的,不僅把俞大猷的功勞搶了,還把他貶了官。

俞大猷,一位打仗打贏了未必有功、打輸了必定有過的絕世高人

後來俞大猷又協助胡宗憲作戰,雖然俞大猷作戰勇猛,但是武林高手在戰場上的作用是很有限的,這次作戰的失利使得趙文華把責任推在了當時巡撫曹邦輔的身上。

這位巡撫就把責任推到了胡宗憲和俞大猷的身上,由於胡宗憲和趙文華關係很好,所以最後倒黴的就剩俞大猷了。

這次俞大猷的世襲百戶福利被取消,他本人更是差點被殺。

俞大猷,一位打仗打贏了未必有功、打輸了必定有過的絕世高人

這些大勝了沒功勞,打敗了一定很慘的事情在俞大猷的一生中經常的出現,但是俞大猷卻從來沒有計較過這些個人的榮辱得失,在被免官罷職之後的他,還是依舊抵禦著倭寇的來犯,消滅敵人無數。

雖然俞大猷的一生充滿了不定數,但是回望他的一生,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絕世高人,同時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這樣的人值得我們所有人去崇拜和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