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塗嶺清美黃氏找到了「根」

00多年後

泉港塗嶺清美黃氏找到了“根”

系明代尚書黃光升後裔

泉港塗嶺清美黃氏找到了“根”

位於浙江的黃光升雕像(請圖片作者聯繫早報以便支付稿酬)

泉港塗嶺清美黃氏找到了“根”

時隔300多年,泉港區塗嶺鎮清美村的黃氏宗親,終於找到尋根歸家之路。近日,在泉州黃光升研究會幫助下,泉港塗嶺鎮清美村黃氏終於得到確認,他們是明代戶部刑部尚書黃光升的後裔。

黃光升是古代泉州乃至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明代泉州晉江潘湖臨漳人,累官戶部刑部尚書,一生功勳卓越:他曾救下海瑞,舉薦俞大猷擔任閩浙粵一帶總兵抗擊倭寇,懲治奸臣鉅貪嚴嵩、嚴世蕃父子,鞏固浙江錢塘江海塘,返鄉後潛心編撰《泉郡志》二十二卷等。

■早報記者 張素萍

偶然的對話 促成尋根之旅

此次尋根之旅,源於一次偶然的對話。泉州市歷史名人研究會創會主席、黃光升研究會會長黃啟明說,他曾聽聞泉港區塗嶺鎮裡,有一支黃氏宗親是黃光升的第三子黃喬棠的後裔,但究竟黃氏宗親住在哪裡,卻又無人說得清。

這讓黃啟明有些納悶:一是清代編修的“潘湖金墩派黃氏族譜”確有記載,黃光升有後裔位於“尾厝龍山”;二來,若泉港塗嶺有黃光升後裔,為何研究會無人知曉,且從未參加相關祭祀活動?

後來黃啟明得知,族譜上的“尾厝龍山”,就是今天泉港區塗嶺鎮清美村!

8月4日,黃光升研究會一行數人前往塗嶺鎮清美村,經考證確認,清美村黃氏宗親是黃光升第三子黃喬棠的後裔。

比對族譜 300多年後找到宗親

那麼,為何清美村黃氏從未與潘湖金墩黃氏聯繫?黃啟明介紹,由於逃難、失蹤、瘟疫等,清美村黃氏族譜出了差錯,他們誤認為自己乃唐代閩中“文章初祖”黃滔的後代。

據介紹,黃光升有三子,分別是喬棟、喬植、喬棠。其中,三子黃喬棠生下黃烻(音yàn)。因發生戰爭,黃烻避亂遷至莆陽(今莆田)金墩,後一直到黃烻的玄孫黃嘉應時才遷回“尾厝龍山”。

為進一步核實,黃光升研究會還專程走訪了泉港黃氏祖墓和祠堂。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黃啟明說,此前未能找到黃烻玄孫黃嘉應的後裔,族譜就此中斷。時隔300多年後,如今終於把家族檔案“續上”了。

潘湖“歇馬廟” 見證海瑞報恩

近日,晉江池店潘湖小學附近一座不起眼的小廟,因掛著明代清官海瑞的手寫牌匾“歇馬廟”,引起不少網友關注。

“歇馬廟”始建於1369年,為黃氏宗親所建,見證了海瑞的報恩。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海瑞因不滿皇帝濫用民力且迷信方士,買了棺材以死上疏,激怒了嘉靖帝被判死罪。當時黃光升是刑部尚書,他將海瑞上疏比為兒子罵父全為父好,幫其減輕罪責,並將海瑞留在獄中。不久新帝繼位,黃光升再次奏請釋放海瑞並獲准。

明隆慶四年,海瑞專程騎馬到晉江拜謝恩人。前往黃光升尚書府途中,在潘湖這座小廟前,海瑞的坐騎突然跪下。於是海瑞向村民借來文房四寶,揮毫書匾“歇馬廟”以示尊敬,鄉人則以此作為廟額。

黃光升去世時,海瑞曾帶病專程前來奔喪。如今,“歇馬廟”成為晉江一大文物古蹟。

人物簡介

黃光升(1506-1586),字明舉,生前曾擔任浙江按察司僉事、南京戶部尚書、廣東按察使、刑部尚書等職。戶部、刑部尚書,官職正二品。

擔任刑部尚書期間,他疾書上奏嚴懲奸臣貪官嚴世蕃,與首輔(相當於宰相之職)徐階救下海瑞,舉薦俞大猷擔任總兵密授其方略……明神宗曾特欽賜御匾《尚書允敬承》贈予他。

隆慶五年,黃光升被排擠就此歸還故里。晚年,他著書立說,著有《四書紀聞》《讀易私記》等數百卷。

值得一提的是,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他在錢塘江修築了重力型海塘。浙江方面在海塘邊聳立起黃光升雕像,成為當地一大人文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