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談跑步時在談些什麼|創造力如何獲得

曾經有人問村上春樹:“您是從哪裡獲得源源不斷的寫作靈感呢?” 在他的自傳《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中,村上詳細介紹了他的整個創作過程,並給出了答案。

村上說道,當需要寫作時,他通常會早上4點鐘起床,然後一直工作六個小時到10點鐘。吃過午飯後,他會長跑10公里,然後游泳。剩下的時間,他會選擇閱讀和聽音樂,大概到晚上9點開始就寢。在持續創作的這段日子裡,他會每天都遵循這樣的時間安排,直到一本書的完成。

在談到寫作靈感時,村上認為:“運動對於自己的寫作和創造力都非常重要。”

村上春樹談跑步時在談些什麼|創造力如何獲得

其實,不僅僅是村上,很多富有創意的科學家、企業家、藝術家似乎都有類似看法。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喜愛騎自行車,據說他是在騎車時想到了相對論;企業家喬布斯經常會舉行步行會議,因為他覺得這樣做比圍繞著桌子開會更具效率;藝術家貝多芬白天經常會停止創作,而是要走一段極長的路來尋找靈感。

這麼多名人軼事,似乎都在表明運動對創造力的影響。甚至我們自己也有相似經驗,我們常常會在運動後覺得大腦變得異常興奮,不僅工作、學習變得更有效率了,新想法也在一個又一個的冒出來。

雖然這些名人軼事讀起來很吸引人,但從這些故事中得出的結論卻未必是正確的。我們畢竟缺乏足夠的證據,也許這只是我們被名人權威影響,造成錯誤判斷;也許是我們犯了證實性偏差錯誤,不斷尋求片面支持自己先入為主觀點的理由。

村上春樹談跑步時在談些什麼|創造力如何獲得

不管怎麼說,在擁有一個觀點之前,我們要做到儘可能客觀。


斯坦福大學的創造力探索實驗

在證明運動是否可以提高創造力之前,我們需要先搞明白什麼是創造力,以及如何測試創造力。

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們對此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實驗。

科學家對創造力進行了區分:發散思維和趨同思維。

其中發散思維就是我們常說的頭腦風暴,即通過多維度思考和廣泛關聯,為問題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比如:多用途測驗。通過給出一個物品,在規定時間內儘可能多的說出這個物品的用途。科學家對此的評判標準不僅僅是答案的數量,還有答案的詳細程度、切合實際情況以及彼此之間的差異。

再者就是趨同思維,它與發散思維正好相反。測試方式是給出三個不同事物時,要求快速找出它們之間的共同點。

趨同思維測試的問題通常被認為只有一個或為數不多的幾個正確答案,它更強調的是邏輯思維能力。

村上春樹談跑步時在談些什麼|創造力如何獲得

有了這兩項測試標準,科學家對176名受試者進行了種類繁多的創造力測試。其中一組是散步後進行,另一組是休息後進行。

測試結果顯示:散步後的受試者中有超過80%的人在發散思維方面比先前測試有了更好的結果,趨同思維方面則變化不大;而休息後的受試者與先前測試結果並沒有什麼不同。總體來說,散步組在發散思維方面要比沒有散步的休息組表現的更加突出。

這基本上說明,運動能促進發散思維方面的創新力,而非邏輯。對此,該研究的負責人瑪麗·奧佩佐嚴謹而不失幽默的說道:“我們不能說散步會讓你變成當代的米開朗基羅,但它確實可以幫你在創作的初始階段快速入門。”


環境與運動量對創造力的影響

人們常說,改變一個人的所處環境,往往能激發出一個人不同以往的思維方式。

為了搞清楚環境對創造力的影響,以及多大運動量對創造力的提升更有效果,科學家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村上春樹談跑步時在談些什麼|創造力如何獲得

環境是否對創造力有影響呢?科學家為此進行了兩個實驗。

第一個實驗:科學家將人群分為兩組,一組是在美麗的斯坦福校園內散步;另一組則是在跑步機上散步,他們面前只有一堵灰白色的牆壁。儘管如此,結果仍然顯示,在兩個不同地方散步的人群創造力都有所提高。

接著科學家進行了第二個實驗,讓一組人群依然在校園內散步,另一組人群則是坐著電動輪椅在校園內同樣路徑“散步”。結果不失所望,即使環境相同,散步的受試者創造力增加得更多,電動輪椅“散步”組沒有明顯變化。

從中我們明白,環境的變化對創造力的影響並不如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它並不能明顯改善創造力。而散步卻與創造力似乎有種神秘的關係,到底是如村上春樹那樣跑步好呢?還是如其它名人那樣散步好呢?多大運動量更能提高創造力呢?

科學家從身材健美的運動員和不常運動的普通人,通過騎自行車劇烈運動的測試中找到了答案。身材健美的運動員即使在騎行過程中進行創造力測試,他們依然表現比平常更好。而不常運動的普通人在高強度運動下創造力並沒有改善,甚至在運動結束後幾小時顯得異常疲倦,不在狀態。

村上春樹談跑步時在談些什麼|創造力如何獲得

對此,科學家解釋道:“如果你有足夠好的體質,可以通過高強度運動來提升創造力。如果你現階段體質一般,也想提高創造力,你最好選擇散步或者慢跑,這樣在提高創造力的同時不會耗盡你的精力。”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精神分裂症與創造力的關係

為了搞清楚運動時大腦內部發生了什麼,而不僅僅是隻知道運動可以提高創造力,卻是沒有任何理由的黑箱操作。讓我們來聽聽精神病學專家的說法。

精神病學專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一些創造力極佳的偉人往往在生命的一些階段患上了精神疾病。比如:藝術家梵高,哲學家尼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納什。

還有一些極具創造力的偉人沒有患上精神疾病,但他們的家族史中卻有精神病的痕跡。比如: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兒子患有精神分裂症,哲學家羅素的很多親屬同樣也有精神分裂症。

村上春樹談跑步時在談些什麼|創造力如何獲得

精神病學專家在對創作天才與精神病分裂症患者的研究中發現,影響創造力的因素有兩個:丘腦和多巴胺。

丘腦是一種意識的過濾器,可以防止我們的大腦被巨大的信息量淹沒。當面對大量信息時,丘腦的正常運轉會體現在創造力極佳方面,而丘腦的非正常運轉則會因信息超載而無法工作,常伴有精神分裂症的特徵。

精神病學專家發現,那些讓大量信息湧入丘腦的人並不是只有創作天才與精神病患者非黑即白的兩種狀態,它更像是一種灰色區域,常常表現出兩種特質,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在這兩種人群的大腦中,他們的多巴胺受體比平常人要少一些,而這可以讓他們輕易積攢高濃度的多巴胺。因此,他們的丘腦可以傳遞更多信號,思維也就變得更有創意了。

村上春樹談跑步時在談些什麼|創造力如何獲得

對於多巴胺是否越多越好,病理學家認為並非如此。他們解釋道:“丘腦的正常運轉,需要的是適量的多巴胺。運動後人體內的多巴胺會適當提升,這可以讓丘腦工作的更有效率。除此之外,運動能微調多巴胺控制系統,繼而影響你的感覺和丘腦通過的信息量,從而影響你的創造力。”


結語

也許你並不確定自己是否天生具備超強的創作天賦;抑或是你認為自己並沒有米開朗基羅那般的創作基因,你只是個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不管是哪種情況,這都是我們無法決定的。

對於我們而言,在現有基礎上,努力提升自己的創造力,讓生活與工作變得多姿多彩就已足夠。如果有幸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一些,影響更多的人,那就再好不過了。

提高創造力的方法也許有很多,但運動是一個被科學家證實的最重要的一個方式。把運動加入到你的生活與工作中吧,何樂而不為呢?

村上春樹談跑步時在談些什麼|創造力如何獲得

下面給出幾點建議:

  • 根據自己的體質來確定運動強度。如果你體質極佳,跑步相對於散步來說,對你的幫助是最大的。如果你體質較差,不如就先從慢跑與散步做起。
  • 不要運動到筋疲力竭,但要至少運動二三十分鐘。高強度的運動會讓血液流向肌肉,處於疲倦狀態。運動不夠,又不足以提升多巴胺在人體中的含量,創造力的提升效果會並不明顯。
  • 當你工作中遇到棘手的問題時,不妨就先從遠離板凳,在來回走動中尋求靈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