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谈跑步时在谈些什么|创造力如何获得

曾经有人问村上春树:“您是从哪里获得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呢?” 在他的自传《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中,村上详细介绍了他的整个创作过程,并给出了答案。

村上说道,当需要写作时,他通常会早上4点钟起床,然后一直工作六个小时到10点钟。吃过午饭后,他会长跑10公里,然后游泳。剩下的时间,他会选择阅读和听音乐,大概到晚上9点开始就寝。在持续创作的这段日子里,他会每天都遵循这样的时间安排,直到一本书的完成。

在谈到写作灵感时,村上认为:“运动对于自己的写作和创造力都非常重要。”

村上春树谈跑步时在谈些什么|创造力如何获得

其实,不仅仅是村上,很多富有创意的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似乎都有类似看法。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喜爱骑自行车,据说他是在骑车时想到了相对论;企业家乔布斯经常会举行步行会议,因为他觉得这样做比围绕着桌子开会更具效率;艺术家贝多芬白天经常会停止创作,而是要走一段极长的路来寻找灵感。

这么多名人轶事,似乎都在表明运动对创造力的影响。甚至我们自己也有相似经验,我们常常会在运动后觉得大脑变得异常兴奋,不仅工作、学习变得更有效率了,新想法也在一个又一个的冒出来。

虽然这些名人轶事读起来很吸引人,但从这些故事中得出的结论却未必是正确的。我们毕竟缺乏足够的证据,也许这只是我们被名人权威影响,造成错误判断;也许是我们犯了证实性偏差错误,不断寻求片面支持自己先入为主观点的理由。

村上春树谈跑步时在谈些什么|创造力如何获得

不管怎么说,在拥有一个观点之前,我们要做到尽可能客观。


斯坦福大学的创造力探索实验

在证明运动是否可以提高创造力之前,我们需要先搞明白什么是创造力,以及如何测试创造力。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对此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科学家对创造力进行了区分:发散思维和趋同思维。

其中发散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头脑风暴,即通过多维度思考和广泛关联,为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多用途测验。通过给出一个物品,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说出这个物品的用途。科学家对此的评判标准不仅仅是答案的数量,还有答案的详细程度、切合实际情况以及彼此之间的差异。

再者就是趋同思维,它与发散思维正好相反。测试方式是给出三个不同事物时,要求快速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趋同思维测试的问题通常被认为只有一个或为数不多的几个正确答案,它更强调的是逻辑思维能力。

村上春树谈跑步时在谈些什么|创造力如何获得

有了这两项测试标准,科学家对176名受试者进行了种类繁多的创造力测试。其中一组是散步后进行,另一组是休息后进行。

测试结果显示:散步后的受试者中有超过80%的人在发散思维方面比先前测试有了更好的结果,趋同思维方面则变化不大;而休息后的受试者与先前测试结果并没有什么不同。总体来说,散步组在发散思维方面要比没有散步的休息组表现的更加突出。

这基本上说明,运动能促进发散思维方面的创新力,而非逻辑。对此,该研究的负责人玛丽·奥佩佐严谨而不失幽默的说道:“我们不能说散步会让你变成当代的米开朗基罗,但它确实可以帮你在创作的初始阶段快速入门。”


环境与运动量对创造力的影响

人们常说,改变一个人的所处环境,往往能激发出一个人不同以往的思维方式。

为了搞清楚环境对创造力的影响,以及多大运动量对创造力的提升更有效果,科学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村上春树谈跑步时在谈些什么|创造力如何获得

环境是否对创造力有影响呢?科学家为此进行了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科学家将人群分为两组,一组是在美丽的斯坦福校园内散步;另一组则是在跑步机上散步,他们面前只有一堵灰白色的墙壁。尽管如此,结果仍然显示,在两个不同地方散步的人群创造力都有所提高。

接着科学家进行了第二个实验,让一组人群依然在校园内散步,另一组人群则是坐着电动轮椅在校园内同样路径“散步”。结果不失所望,即使环境相同,散步的受试者创造力增加得更多,电动轮椅“散步”组没有明显变化。

从中我们明白,环境的变化对创造力的影响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它并不能明显改善创造力。而散步却与创造力似乎有种神秘的关系,到底是如村上春树那样跑步好呢?还是如其它名人那样散步好呢?多大运动量更能提高创造力呢?

科学家从身材健美的运动员和不常运动的普通人,通过骑自行车剧烈运动的测试中找到了答案。身材健美的运动员即使在骑行过程中进行创造力测试,他们依然表现比平常更好。而不常运动的普通人在高强度运动下创造力并没有改善,甚至在运动结束后几小时显得异常疲倦,不在状态。

村上春树谈跑步时在谈些什么|创造力如何获得

对此,科学家解释道:“如果你有足够好的体质,可以通过高强度运动来提升创造力。如果你现阶段体质一般,也想提高创造力,你最好选择散步或者慢跑,这样在提高创造力的同时不会耗尽你的精力。”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精神分裂症与创造力的关系

为了搞清楚运动时大脑内部发生了什么,而不仅仅是只知道运动可以提高创造力,却是没有任何理由的黑箱操作。让我们来听听精神病学专家的说法。

精神病学专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些创造力极佳的伟人往往在生命的一些阶段患上了精神疾病。比如:艺术家梵高,哲学家尼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

还有一些极具创造力的伟人没有患上精神疾病,但他们的家族史中却有精神病的痕迹。比如: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儿子患有精神分裂症,哲学家罗素的很多亲属同样也有精神分裂症。

村上春树谈跑步时在谈些什么|创造力如何获得

精神病学专家在对创作天才与精神病分裂症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有两个:丘脑和多巴胺。

丘脑是一种意识的过滤器,可以防止我们的大脑被巨大的信息量淹没。当面对大量信息时,丘脑的正常运转会体现在创造力极佳方面,而丘脑的非正常运转则会因信息超载而无法工作,常伴有精神分裂症的特征。

精神病学专家发现,那些让大量信息涌入丘脑的人并不是只有创作天才与精神病患者非黑即白的两种状态,它更像是一种灰色区域,常常表现出两种特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在这两种人群的大脑中,他们的多巴胺受体比平常人要少一些,而这可以让他们轻易积攒高浓度的多巴胺。因此,他们的丘脑可以传递更多信号,思维也就变得更有创意了。

村上春树谈跑步时在谈些什么|创造力如何获得

对于多巴胺是否越多越好,病理学家认为并非如此。他们解释道:“丘脑的正常运转,需要的是适量的多巴胺。运动后人体内的多巴胺会适当提升,这可以让丘脑工作的更有效率。除此之外,运动能微调多巴胺控制系统,继而影响你的感觉和丘脑通过的信息量,从而影响你的创造力。”


结语

也许你并不确定自己是否天生具备超强的创作天赋;抑或是你认为自己并没有米开朗基罗那般的创作基因,你只是个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不管是哪种情况,这都是我们无法决定的。

对于我们而言,在现有基础上,努力提升自己的创造力,让生活与工作变得多姿多彩就已足够。如果有幸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一些,影响更多的人,那就再好不过了。

提高创造力的方法也许有很多,但运动是一个被科学家证实的最重要的一个方式。把运动加入到你的生活与工作中吧,何乐而不为呢?

村上春树谈跑步时在谈些什么|创造力如何获得

下面给出几点建议:

  • 根据自己的体质来确定运动强度。如果你体质极佳,跑步相对于散步来说,对你的帮助是最大的。如果你体质较差,不如就先从慢跑与散步做起。
  • 不要运动到筋疲力竭,但要至少运动二三十分钟。高强度的运动会让血液流向肌肉,处于疲倦状态。运动不够,又不足以提升多巴胺在人体中的含量,创造力的提升效果会并不明显。
  • 当你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不妨就先从远离板凳,在来回走动中寻求灵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