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寫作初級階段提升策略

  很多人在開始準備SCI論文寫作的時候,往往會覺得無從下手,猶如心有千言,下筆無言。這時候我們自然而然的會想要去看看SCI論文“高分”文,學習他們的方法。就像練習毛筆字一樣,得先去臨摹大師的書法作品,有些人學的是形,經不起仔細揣摩,有些人學的是神,成為新的大師,而有些人形神都沒學到。那,如何在模仿的過程中去抓住“範文”的精髓呢?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需要模仿的東西不一樣,模仿的程度與能力不一樣,寫出來的文章檔次也會不一樣。但處於這個階段的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要想寫出能看的論文,無法完全擺脫對文獻的臨摹,當然絕大多數人其實英語也都不太好。這是寫論文的初級階段,也是會長期存在的一個階段。


SCI論文寫作初級階段提升策略


  最差的處於“貧困”期,只知道需要模仿,但是不知道該怎樣正確地模仿,這屬於連形都沒學會的階段。稍微好一點的,會從不同的文獻中摘抄一些句子,變動一點之後放到文章當中,但是整個文章會充斥著生硬,不和諧,這是學形階段;再好一點的,已經知道採用怎樣的語句來調整文章結構,讓文章看起來銜接有序了。這時跳出學形的階段,主要針對文章的神韻進行模仿;最好的,對於文章結構有一定理解,知道如何化用不同的語句,且總結儲備的語言模板比較多,寫文章的時候知道進行靈活變通,但是在對文章整體結構的理解以及運用語言的熟練程度依然無法做到完全擺脫文獻。當然,進入這個階段已經能夠寫出讓導師方便修改的論文了,勉強算個“小康”吧。


  從“貧困”到“小康”是個漫長的過程,簡直可以說是部血淚史吧。不過萬事萬物,總會有規律可以遵循的。知道一定的方式方法之後,提升的速度會更快一點。


  從“貧困”到“小康”大致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SCI論文寫作初級階段提升策略


  語言層面:


  A. 要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知道哪些句子是好的,哪些句子是不好的,然後將好的句子加入你的儲備庫(注:研之成理也在做一些類似的工作,總結如何描述不同表徵手段得到的數據結構,詳見科研資料—>論文寫作)。


  B. 要知道如何將別人的句子變成自己的句子。儲備庫的很多句子當然可以當作模板來用,但是很多情況下應該根據你的語境進行一定的修改,讓它上下銜接更加自然。


  C. 要知道如何重塑語意。實際上,在一篇論文中,有些東西可能需要重複好幾遍,比如在Abstract裡面一遍,introduction裡面一遍,conclusion裡面也有一遍。如果都採用同樣的說話,或者採用相同的句式,那麼毫無疑問,這不會是一篇優秀的論文,怎樣用幾種不同的方式描述同一件事情是SCI論文寫作中必須具備的手段。


SCI論文寫作初級階段提升策略


  D. 一篇良好的論文,要虛實結合,銜接有序。因此對於副詞,連詞,插入語等的使用特別值得注重。比如,對於轉折而言,however,nevertheless,yet,howbeit,but等如何靈活地方法句子中間,其實都很有講究。而一些程度副詞如highly,strongly, closely, unambiguously,slightly 等要用在恰當的位置。


  結構層面:


  好的論文應該是按照你的方式展示給你想要的讀者,因此,如何對文章結構進行調整是非常關鍵的。(牛逼的論文甚至可以通過文章的結構為自己的論文圈定審稿人領域範圍)


  A. 對於自己的研究工作以及研究背景要有充分地認識。有序的文章結構建立在對研究背景清晰的認識以及對自己研究工作準確的定位上。如果,對於自己的研究工作,不知道亮點在哪,或者不能夠採用正確的方式將自己的亮點展示出來,那麼文章結構肯定是不會好到哪裡去的。而要理解文章的亮點,必須對研究背景有準確的認識,將相關參考文獻按照你課題需要的方式進行總結分類是基本功。


  B. 對於文章結構要有一定的審美能力。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的結構應該錯落有致,不要一直平鋪直敘,因此要求對於文章結構有一定的審美能力,知道怎樣去凸顯文章的核心思想。在看好的論文的時候,要學習它們的行文思路(神韻),如果初期確實不知道如何模仿,鼓勵大家給好的論文寫提綱,看看別人是如何構建整個論文結構的。


  C. 好的文章具有完整的結構和強大的邏輯。這些邏輯的來源在於如何將introduction,experiment,results,conclusion採用合理的方式串起來。在Results中,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怎麼做的,得到怎樣的結果,結果說明什麼問題,和什麼結果實現了統一都需要好好地整合起來。最重要的一點,請記住,是實驗指引著我們去做表徵,而不是我們試了某個表徵,得到了某些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