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人心的二流作品:為什麼《封神演義》難登大雅之堂卻無比重要?

文 |郭曄旻

《封神演義》自從問世之後,對其的批評之聲便不絕於耳。明清之際的褚人獲(約1635-1719年)就聲稱,像《封神演義》這種充斥“怪、力、亂、神”的作品,只能用來“以之消長夏、杜睡魔而已”,也就是將其看作如今所說的“廁所讀物”。現代文學家聶紺弩(1903-1986年)更加直言不諱:“《封神榜》這部書,一向沒有登過大雅之堂。字句粗陋,章法呆板,結構草率不說;把許多後來才有的人物、姓氏、軍用器具、文章體裁……都扯到商周時代去,實在值不得博雅君子們底一笑。”

有趣的是,縱然《封神演義》不登大雅之堂,評論家幾乎置之不理,但它還是流傳了幾百年之久,始終屬於暢銷書之列。書中大量神魔鬥法情節的創作手法更是直接影響了清代小說的創作。如清代中都逸叟編次的《徵西說唐三傳》,題材雖然是源自《西遊記》,但書中神魔兩方爭鬥,大批神仙參戰,各持法寶,較量法術。法寶諸如穿雲箭、攝魂鈴、捆仙繩、鑽天帽、迷魂砂。惡陣像是誅仙陣、烈焰陣,不勝枚舉。其寫法模仿自《封神演義》也是顯而易見的。

不僅如此,《封神演義》先是蒐羅了從神話開始的包括巫術迷信、神仙道術、儒釋道三教等諸多神靈怪異,構建起了小說中的神仙譜系。反過來,這一譜系隨著《封神演義》的廣泛流傳,重建了中國民間對於神靈的信仰。

深入人心的二流作品:為什麼《封神演義》難登大雅之堂卻無比重要?

《正一玄壇元帥趙公明像》,明

財神趙公明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在東晉時期幹寶的神怪小說《搜神記》裡,第一次出現了“趙公明”的記述。這本書的“五瘟使者”條說,“此是五方力士,在天為五鬼,在地為五瘟使者。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鍾仕貴,總管中瘟史文業。”也就是說,趙公明最初的形象是一個“瘟神”。大概也是因為《搜神記》裡的趙公明是位有人情味、講道理的“瘟神”,與草菅人命的傳統印象相去甚遠,在後世的演化裡,他的形象越來越好。到明朝初年,王進在《琅琊金石輯注》裡說:“財神者,姓趙名朗,字公明,琅琊古來有之”,毫無隱晦地指出趙公明即是財神。明代正是趙公明扶正為“財神”的關鍵時期。《封神演義》在其中的作用可以說是居功至偉。趙公明在書中其實也是個反面人物。但在大結局的“封神榜”裡,趙公明卻全脫“瘟神”之職,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麾下統帥四小財神,由此道教體系中的首席財神之位也就非趙公明莫屬了。同樣也在因為《封神演義》中有所體現的儒釋道“三教合一”思潮,竟使得趙公明也被佛教吸收進去,被如來佛祖封為“玄壇菩薩”。這也是民間社會中“財神”又普遍稱為“財神菩薩”的由來。譬如今天的浙江杭州北高峰山頂有靈順寺,寺外是財緣閣,賣的香號稱“天下第一財神香”,寺內主殿匾額是“財神真靈”,主供尚是西天如來佛祖,左側卻儼然端坐著土生財神趙公明!

除了這位如今人見人愛的“曼尼(Money)大神”趙公明,另一些民間信仰同樣可以尋到《封神演義》的源頭。比如人們貼“姜子牙在此,諸神迴避”紙條祈求蓋房穩妥、生活安定。拜“財神爺”趙公明,目的為了發財致富。拜“三霄娘娘”則是為了“多子多福”。“至於三頭八臂的哪吒、八九玄功的楊戩們的英勇的戰績,就是不認識字,沒有直接看過這書的鄉下放牛的砍柴的人們,也背得出一兩套來……”

正因如此,聶紺弩也不得不承認,《封神演義》“在中國舊社會里面,佔著它確乎不拔的支配地位”。就小說地位而言,《封神演義》或許難成經典,但就後世影響而論,《封神演義》卻與中國傳統文化融為一體。這本書的真實價值因此變得難以“蓋棺論定”了。

深入人心的二流作品:為什麼《封神演義》難登大雅之堂卻無比重要?

木雕趙公明財神像,清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