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猛於虎!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為什麼瘟疫盛行?

東漢初年,全國人口約為2100萬。光武中興後,經過較長時間地發展,人口逐漸達到了相當的規模。據《後漢書》記載,“至於孝桓,頗增與前。(漢桓帝)永壽二年(即公元156年),戶千六百七萬九百六,口五千六萬六千八百五十人。”可知此時人口規模已經超過了5600萬!


疫情猛於虎!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為什麼瘟疫盛行?

圖1. 人民安居樂業之時


可是此後自靈帝、獻帝,一直到三國時期,全國人口急劇減少!曹魏太和年中(約公元230年),散騎黃門侍郎杜恕說:“魏奄有十州之地,而承喪亂之弊,計其戶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意思表達已經非常明顯,我大魏國現在十個州的人民加起來不如從前一個州的人多!可見人口減少多嚴重。又過了三十多年,到了曹魏景元四年,魏、蜀合計民戶943423戶,人口約為537萬,這時東吳的人口約有230萬人,三國合計人口不過770萬。


從東漢初的5600萬到三國後期的770萬,幾十年間全國人口減少了接近5000萬,多麼令人痛心的數字!這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人口下降最嚴重的時期之一。


疫情猛於虎!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為什麼瘟疫盛行?

圖2. 三國時期,征伐不斷


造成人口銳減的原因,除了連年征伐、盜賊橫發、流離失所、凍餒饑荒之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那就是瘟疫!


自東漢靈帝至司馬家族統一天下,在這約100年間,據史料所載,不算小的流行病,全國共發生疫病20多次,平均每4-5年就發生一次,頻率奇高,而由於生活條件極為艱苦,疫情期間,民多死者。


疫情猛於虎!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為什麼瘟疫盛行?

圖3. 古時感染瘟疫的百姓


瘟疫的流行,不僅使平民百姓失去生命,文人士大夫也多有病喪。魏文帝曹丕在給朋友吳質的書信,也就是著名的《與吳質書》中寫道:“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哉。”曹丕在這封信裡所說的“疾疫”,指的就是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中原大疫,盛名天下的“建安七子”中的徐偉長、陳琳、應瑒、劉楨四位文壇巨擘,不幸離世。


疫情猛於虎!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為什麼瘟疫盛行?

圖4. 盛名天下的建安七子


孔子曰苛政猛於虎,而疫情更是猛於虎!


為什麼這一時期瘟疫如此流行?其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征伐不斷。無論在古代還是近代,戰爭前後瘟疫流行的例子不在少數,甚至會出現死於瘟疫者多遠超死於戰爭者。三國時期戰爭不斷,這種情況當然不少。在著名的赤壁之戰中,曹操軍隊就因為瘟疫和饑荒而不得不停止了討伐戰爭。吳國建興二年三月,諸葛恪率大軍圍魏國新城,結果因為瘟疫,兵卒死傷大半,不得不引軍還國。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冷兵器時代,作戰期間人口過於集中,一旦出現疫情,則迅速傳染,倖免者極少。


疫情猛於虎!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為什麼瘟疫盛行?

圖5. 征伐造成瘟疫蔓延


二是大規模的人口遷徙。瘟疫流行與大規模人口流動和人群密切接觸有關,而在動亂年代,由於政治和戰爭因素,經常發生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有的是迫於統治者的威逼,如亂臣董卓執意遷都長安,為了充實新都城,把洛陽城百萬人口盡數遷徙到長安;有的是因為戰亂,如韓遂和馬超之亂,“關西民從子午谷奔之者數萬家”;有的是因為軍隊的虜掠,如“吳將孫慎入江夏,汝南,略千家而去。”在如此動盪移徙的過程中,毫無疑問,為瘟疫的傳播和感染創造了更加有力的條件。


疫情猛於虎!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為什麼瘟疫盛行?

圖6. 戰爭造成人民流離失所


結語: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瘟疫流行荼毒百姓,除了古代醫療條件差等時代因素限制外,戰爭殺伐、人口流徙更加重了瘟疫的傳播,而連年征伐所帶來的饑荒、盜賊,更是讓普通百姓無處容身。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豈虛言哉?


您還認為有哪些造成東漢和三國時期社會凋敝的原因,請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