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獨處是一種能力,你是否認同?

將失閒仁


獨處是一種能力,我認同。

獨處是一種身心暫時的自我調整,更是培養獨立人格的方法,也是讓自己練習處事冷靜、寵辱不驚的途徑。

獨處不是孤獨、也不是孤僻,是成才的必經之路。

獨處時可以靜靜的思考,可以迴歸真實的自我,讓自己的身心放鬆。

每個人在成長的路上、都會遇見讓自己高興或者沮喪的事,獨處的時候就是在成長。

我們要學會正確對待、享受獨處的時光,在獨處中讓自己的傷口癒合、讓自己精神抖擻的整裝待發。

在獨處中讓自己逐漸的走向成熟,在生活中越發自信,在獨處中變得優秀、變得堅強。

獨處幾乎是我們都有過的經歷,人生的路是漫長的,沒有誰會陪伴著我們一直走下去。

有時我們必須離開父母獨自求學、出去工作、出去闖蕩、所以要試著學會享受獨處,每一次孤獨的旅行都是又一次新的啟航。

獨處是在孤獨中練習成長,在獨處中變得成熟,學會獨自承擔生活的苦,也享受生命中帶來的美好。

獨處讓我學會了思考,讓我不斷的總結自己半世的得失,我明白了:獨處一定要守住心,守住心的人才不會犯更多的錯誤。


玉泉溪


舉四隻手認同,像我這樣的資深宅女,只有和人比獨處才能得到兩枚贊。


我的獨處是被動習得。自從我媽生了我弟弟,出去和小朋友玩的機會就被剝奪了,每天放學要趕緊回家看孩子。就這樣,我從10歲開始就失去了和世界的接觸機會,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放學回家。

結婚後,我婆婆怕我出去和人說她壞話,每天盯梢,我跟誰待會她都去打擾,時間長了沒人敢搭理我了。

這就是我悲催的童年和青年。現在,甩掉了那個老太太的盯梢,一切都回不去了, 我開始和世界格格不入。突然不知道該怎麼和朋友相處,不知道怎樣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可。


我喜歡在網絡上,看自己喜歡的文章,追自己喜歡的《越獄》,越來越怕被別人打擾。 這裡是我的一方天地,不會被傷害,不會有人指責盯梢。


你又成功勾起我的傷心事了,心口有點痛,雖然不能把她怎麼樣,但我一輩子不會原諒她。就醬


飛揚龍炫風


謝謝,我從個人的看法說說。毛爺爺曾經說過,越孤獨的人越卓越。這話相當有水平,一般人不可能在一個人,同一個環境下安靜的待下去,不信可以試試一天,十天,100天?

可惜,我做到了。我相信很多人也跟我一樣,不害怕孤獨就害怕嘈雜。人多是非多,必要的不必要的一大堆,你得陪著,你的笑臉對待,把自己的心事放在心裡。

而往往一個人更是需要一種定力,不亂想,不羨慕,不分心,做好眼前的事情。一本書,一壺茶,一個人,思遠思故多好,也沒有人打擾。

如果沒有一定的耐心,一般人在一個沒人的地方肯定會無聊,這就需要看你心裡裝多少貨,貨少則急,貨多則安。

經歷過蹉跎後,更多人喜歡安靜的獨處,心境。


美得呱呱叫


獨處確實是種能力。獨處在中國文字裡又有很多意思,下面我講幾種主要的:

一是高處獨處。這裡講的高處是指處的地位高,也就是有權勢的人。所謂高處不勝寒。地位越高的人,越孤獨。過去的皇帝王上都是自稱孤家寡人,雖是自謙,但是事實。在當今的社會中,不論是政府、軍隊、企事業單位和各種團體,都有身處高位的領導者。一個領導者如何身處高位而不跌下來肯定是需要能力。我想主要是三種能力。一種能力是用權能力。能不能掌好權是門很深的學問。用權要合理,要能集中權利,不然部下都調不動。又不能獨斷專行,不然部下沒有積極性。要建立合理的權利架構,既要能當好領頭羊,又能讓部下獨擋一面。第二種能力是用錢能力。錢要用得合理,才能產生效益。也要能合理分配錢財,要能調動起部下的積極性,又不能讓部下產生惰性。更不能獨吞,那樣會讓部下離心離隊,真正成為孤家寡人。第三種能力是用人能力。要把合適的人用到合適的位置。唯才是舉,不要用人唯親。要善於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建立起高效團結的管理團隊。

二是暗處獨處。這裡講的暗處就是講背離人群的地方。暗處獨處主要是要有自制能力,也就是要慎獨。有的官員在人前冠冕堂皇正人君子,背地裡卻是陰險狡詐男盜女娼。有的明星在粉絲面前形象高大正直,不是帥哥就是玉女,背地裡偷稅漏稅,劈腿當小三私生活混亂,甚至嫖娼吸毒,五毒俱全。有的企業家在聚光燈前是成功人士慈善家,背地裡坑蒙拐騙無惡不作。慎獨就是要在人前做得好,人後也要剋制自己壞的慾望,表裡如一,不欺暗室。

三是遠處獨處。遠處就是遠離親人朋友和熟悉的環境,或者遠離人群地處偏僻。這主要是要有適應環境獨立生存的能力。及時熟悉陌生或者偏僻的環境,並且適應和融入環境。要能克服孤獨,要有獨立生存的能力,甚至是在惡劣環境中獨立生存的能力。特別是年輕人,不能當媽寶,離開父母就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

四是深處獨處。深處就是指心靈深處。人的心靈是最不可捉摸的。人與人的不同,最大的就是各自的心靈不同。每個心靈都是不一樣的,也可以說是孤獨的。每個人既要有自己堅守的東西,又不能離群索居。遠大的理想,高尚的品格,良好的修養,為人的準則這些都是要堅守的。同時人是群居性的,所以要有好的為人處事的能力。不要混身是刺,不易與人相處,要能與人與環境好好相處。

如上所說,獨處確實是種能力。


羅義楚


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人們總是把善於進行人際交往視為情感成熟的標誌,實際上,安於獨處的能力也是情感成熟的一個標誌。

獨處能力是內在安全感的表現之一,這種安全感是在幼年階段逐步建立的。

如果一個孩子認為自己的母親或者其他依戀者會在自己需要的時候出現,那麼就不需要擔心,而是會將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去。

如果一個孩子缺乏安全感,就會將自己的精力和能量用在與依戀者保持聯繫上。缺乏安全感的人,相對來說特別黏人。

但是,獨處是一種必須要學會的能力,無論是獨自一人還是在他人陪伴下的獨處。

獨處,難道不是獨自一人嗎?在他人陪伴下的獨處是個什麼情況?

被人群圍繞也能心無旁騖、全神貫注於自我內心的狀態就屬於他人陪伴下的獨處。

例如,在同一所圖書館裡看書的人,雖然周圍有一群同樣熱愛學習和思考的人也在看書,但是別人只能夠看到你在翻閱哪本書籍,卻無法窺探你的思想。親密的愛人,晚上在同一張床上睡覺,但是卻各自做著不同的夢。這些,都屬於在他人陪伴下的獨處。


智來智往


贊同!!獨處能思,相處隨眾;寧靜是世界的本質,喧鬧是人造的假象;獨處≠孤僻。只有樂於獨處的人,才懂得在靜寂中觀察、分析、思考,才能從平凡中看到獨特,從麻亂中理出頭緒。獨處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獨處雖有些寂寞,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紛擾,遠離了無效社交,一個人安靜的做自己喜歡的事,心才能靜下來,迴歸真實的自我;

人只有在獨處之時,方能撥開迷霧,心靈遊於物外,與天地精神往來,看清生命的真相。獨處,也是一種高遠的人生境界;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我想,這樣的境界,唯有獨處時才能抵達;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心靜了,寂寞也是一種美…………











汕頭神馬都是浮雲


如果說獨處是一種能力,倒不如說獨處是一種心境,有的是情願為之,有的卻是無可奈何。其實,獨處有兩種情況:

一,主動的獨處,又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性格內向者,從小喜歡靜,不喜歡喧鬧,而喜歡獨處,這些人多見於書畫愛好者、國學研習者等;二是心靈脩行者,從小不愛世間繁雜,一心向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無論是修道、還是念佛,也無論是出家、還是居士,均屬於此類;三是看破紅塵者,起初風風火火,為功名利祿打拼半生,或功成名就,或封無果而終,到頭來卻覺得一切都沒有多少意義而看破紅塵,從此要麼歸隱南山,要麼遁入空門,過起了不問世事的生活。

二、被動的獨處。主要是沒有自理能力,不得不獨處,比如失獨老人,因病喪失行動能力的病人等。

因此,從狹義上講獨處是一種能力,畢竟獨處也得生存,豈不知那些在終南山修行的隱士此前多是腰纏萬貫的富紳。但對於被動獨處的人,則不是能力的問題,那是痛苦的煎熬。


怯怯嘶語



行者1538


獨處確實是一種能力,而且是關乎能否生存下去的一種能力。

現在很多農二代通過讀書或者其他渠道在城裡成家立業,但卻能力有限,不能將農村的父母接到身邊,自己也無法常回家看看。

在結婚生子後,又只能請自己的老母親來照看孩子,這樣就會讓爺爺或者姥爺獨自在老家生活。獨處能力好的人,可能覺得終於沒人叨叨自己了,把小日子過得滋滋潤潤。但是獨處能力不好的人可能就會得病,甚至很快就會孤獨致死。

我身邊真實的例子:一個五十多歲的爺爺在老伴進城照看孫子八個月後就得病身故了。聽鄰居說爺爺每天都不做飯,餓了就買涼菜喝酒,晚上看著電視睡覺,直到第二天早上才關上電視。還經常向人哭訴,說兒子不要他了,光把他媽接走,讓他一個人在家受苦……

這位爺爺以前一直由老伴照顧,老伴的離開讓他覺得自己被拋棄了,又不會做飯,也不想去學,就破罐子破摔,隨便應付三餐。而經常向人哭訴,又導致周圍的人慢慢遠離他,最後自己越來越孤獨,鬱悶。不好的情緒和飲食最終奪走他的生命。

我們活在這世上,誰都不知道下一秒鐘會發生什麼,即使最親密的愛人也不能可能永遠在一起。所以我們需要具有與人相處的能力,也需要具備獨處的能力。


Kid愛手工


我很贊同👍,能獨處的人,是有能力的人,他們遠離低質量的圈子,不迎合別人,不委屈自己,迴歸本真,本身就很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