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猛于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为什么瘟疫盛行?

东汉初年,全国人口约为2100万。光武中兴后,经过较长时间地发展,人口逐渐达到了相当的规模。据《后汉书》记载,“至于孝桓,颇增与前。(汉桓帝)永寿二年(即公元156年),户千六百七万九百六,口五千六万六千八百五十人。”可知此时人口规模已经超过了5600万!


疫情猛于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为什么瘟疫盛行?

图1. 人民安居乐业之时


可是此后自灵帝、献帝,一直到三国时期,全国人口急剧减少!曹魏太和年中(约公元230年),散骑黄门侍郎杜恕说:“魏奄有十州之地,而承丧乱之弊,计其户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意思表达已经非常明显,我大魏国现在十个州的人民加起来不如从前一个州的人多!可见人口减少多严重。又过了三十多年,到了曹魏景元四年,魏、蜀合计民户943423户,人口约为537万,这时东吴的人口约有230万人,三国合计人口不过770万。


从东汉初的5600万到三国后期的770万,几十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接近5000万,多么令人痛心的数字!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人口下降最严重的时期之一。


疫情猛于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为什么瘟疫盛行?

图2. 三国时期,征伐不断


造成人口锐减的原因,除了连年征伐、盗贼横发、流离失所、冻馁饥荒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那就是瘟疫!


自东汉灵帝至司马家族统一天下,在这约100年间,据史料所载,不算小的流行病,全国共发生疫病20多次,平均每4-5年就发生一次,频率奇高,而由于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疫情期间,民多死者。


疫情猛于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为什么瘟疫盛行?

图3. 古时感染瘟疫的百姓


瘟疫的流行,不仅使平民百姓失去生命,文人士大夫也多有病丧。魏文帝曹丕在给朋友吴质的书信,也就是著名的《与吴质书》中写道:“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哉。”曹丕在这封信里所说的“疾疫”,指的就是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中原大疫,盛名天下的“建安七子”中的徐伟长、陈琳、应玚、刘桢四位文坛巨擘,不幸离世。


疫情猛于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为什么瘟疫盛行?

图4. 盛名天下的建安七子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而疫情更是猛于虎!


为什么这一时期瘟疫如此流行?其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征伐不断。无论在古代还是近代,战争前后瘟疫流行的例子不在少数,甚至会出现死于瘟疫者多远超死于战争者。三国时期战争不断,这种情况当然不少。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曹操军队就因为瘟疫和饥荒而不得不停止了讨伐战争。吴国建兴二年三月,诸葛恪率大军围魏国新城,结果因为瘟疫,兵卒死伤大半,不得不引军还国。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冷兵器时代,作战期间人口过于集中,一旦出现疫情,则迅速传染,幸免者极少。


疫情猛于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为什么瘟疫盛行?

图5. 征伐造成瘟疫蔓延


二是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瘟疫流行与大规模人口流动和人群密切接触有关,而在动乱年代,由于政治和战争因素,经常发生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有的是迫于统治者的威逼,如乱臣董卓执意迁都长安,为了充实新都城,把洛阳城百万人口尽数迁徙到长安;有的是因为战乱,如韩遂和马超之乱,“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有的是因为军队的虏掠,如“吴将孙慎入江夏,汝南,略千家而去。”在如此动荡移徙的过程中,毫无疑问,为瘟疫的传播和感染创造了更加有力的条件。


疫情猛于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为什么瘟疫盛行?

图6. 战争造成人民流离失所


结语: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瘟疫流行荼毒百姓,除了古代医疗条件差等时代因素限制外,战争杀伐、人口流徙更加重了瘟疫的传播,而连年征伐所带来的饥荒、盗贼,更是让普通百姓无处容身。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岂虚言哉?


您还认为有哪些造成东汉和三国时期社会凋敝的原因,请留言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