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為了大唐江山,寫下檄文起兵反叛,武則天反而對他讚賞有加

說到駱賓王,相信大家很快就能想到他創作的《詠鵝》,雖然詩句簡單,卻完全可以想象到鵝的模樣,不過除了常常背到的唐·駱賓王《詠鵝》,我們對他的瞭解又有多少呢?

駱賓王,初唐四傑之一,雖然家境不好,卻才華橫溢,在他七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寫出經典詩作,公元680年,駱賓王出任臨海縣丞,直至高宗病逝後,李顯繼位。

駱賓王為了大唐江山,寫下檄文起兵反叛,武則天反而對他讚賞有加

雖然他是武則天的兒子,但是武則天為了掌控大權,廢長立幼,為了鞏固地位,排除異己,大批大臣遭到了清洗,即使是這樣,武則天還是不滿意,設立了秘密機構,鼓勵眾人告密,引起大臣慌亂,幾乎人人自危。

駱賓王就這樣目睹武則天的惡行,認為大唐王朝會毀在武則天之手,於是聯合徐敬業起事,還寫下了檄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文中完全彰顯出氣勢之恢宏,影響頗大,“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

駱賓王為了大唐江山,寫下檄文起兵反叛,武則天反而對他讚賞有加

就連武則天看到這番檄文之後,都是大為感嘆:“宰相安得失此人?”對於有才華的人,就算是敵人,武則天也是非常欣賞的。

可惜的是,這場討伐因為徐敬業的失誤走向了失敗,徐敬業、駱賓王等人就在準備連夜逃亡時,部下叛變殺掉了徐敬業,而駱賓王不知所蹤,所以在現在也有了很多猜測。

駱賓王為了大唐江山,寫下檄文起兵反叛,武則天反而對他讚賞有加

一說駱賓王與徐敬業一同被叛軍所殺,在《資治通鑑》中,也有關係一些細節方面的刻畫,還有部分史書中,都有記載。

一說駱賓王在兵敗後順利逃走,在《新唐書》中,記載武則天死後,唐中宗李顯對駱賓王付出的非常尊敬,所以下令在全國蒐集駱賓王的詩作,並且派專人調查駱賓王的下落,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很多證據都表明,駱賓王並沒有被殺,而是逃走隱匿了。

駱賓王為了大唐江山,寫下檄文起兵反叛,武則天反而對他讚賞有加

最後一種說法,在兵敗後,駱賓王為了躲避追捕,剃髮出家,關於此事還有一個故事,宋之問曾在靈隱寺下作詩:“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可又不知該如何繼續,正在他苦思冥想之際,一個和尚對到:“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有人說這個和尚便是駱賓王,可是此人很快就消失了,大家認為駱賓王最後究竟是什麼樣的命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