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歡樂多,各種有趣綽號原來是這麼來的

綽號也叫外號,古代的綽號中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一般而言,自己所起,蘊涵豐富而儲蓄;他人所命,嬉笑怒罵、詼諧幽默。

古代文人歡樂多,各種有趣綽號原來是這麼來的

歷史上許多名人都有一個有趣的綽號,而綽號也使歷史名人更富個性化特徵。

綽號的產生有多種由頭,如從形貌方面看,漢代賈逵因身高頭長,被稱為“賈長頭”;唐代溫庭筠因容貌醜陋,被呼作“溫鍾馗”。

從舉止方面看,西漢甄豐喜歡夜間謀議,人稱“夜半客”。

古代文人歡樂多,各種有趣綽號原來是這麼來的

從著作方面看,唐代楊炯被稱為“點鬼簿”,是因為他好用古人姓名;駱賓王被稱為“算博士”,是因為他詩中多用數字做對子。

從愛好方面看,南明弘光天子喜歡用蛤蟆製藥,丞相馬上英喜歡鬥蟋蟀,因此得到蛤蟆天子、蟋蟀相公的綽號。

從談吐方面看,唐代竇鞏因口訥、不善言辭被時人諷為“囁嚅翁”。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值得注意的是,在綽號中還有一類很有意思的現象,這就是群體綽號。

古代文人歡樂多,各種有趣綽號原來是這麼來的

如宋代的丁大全、陳大方、胡大昌同時擔任諫官,本應積極進諫,但他們卻明哲保身,不敢進言,時人諷刺其為“三不吠犬”,形象至極。

明代劉吉、萬安、劉翊三人位至實相,卻飽食終日,無所成就,時人噱稱他們為“紙糊三閣老”,愛憎之意,一目瞭然。

文人寫詩作文,能有佳句傳世,並以此得到有趣的綽號,也稱得上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