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憑一首《詠鵝》年少成名,壯年起義失敗,結局成謎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憑一首《詠鵝》年少成名,壯年起義失敗,結局成謎

一首《詠鵝》讓駱賓王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詩人。作為“初唐四傑”之一,他尤為擅長寫詩,留給我有比如《帝京篇》等名篇。讓他名揚天下的就是他起草的討伐武則天的檄文《討武氏檄》,就連武則天本人看完這篇檄文後也不由感嘆“宰相安得失此人?”公元684年,這場歷時僅三個月的起義就在揚州城下宣告失敗。當天晚上駱賓王、徐敬業等準備連夜坐船逃亡高麗。但由於徐敬業部下叛變,徐敬業被殺,而駱賓王的去向也不為人所知。

說法一:誅殺

《資治通鑑》明確記載起義失敗後,徐敬業、駱賓王被叛軍誅殺的場景。《舊唐書》也肯定了駱賓王被誅殺的事實。

《舊唐書》......文明中,與徐敬業於揚州作亂。敬業軍中書檄,皆賓王之詞也。敬業敗,伏誅

駱賓王:憑一首《詠鵝》年少成名,壯年起義失敗,結局成謎

說法二:逃跑

《新唐書》記載駱賓王在兵敗後逃跑。武則天死後,李顯繼位。為了表揚駱賓王為大唐江山做出的犧牲,他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收集有關駱賓王的詩作,並要求對駱賓王兵敗後的下落做出嚴密的調查。起初也認為駱賓王可能被叛軍誅殺,但隨著調查的深入和得到的線索越來越多,逃跑這個說法逐漸得到了證實。

《新唐書》敬業敗,賓王亡命,不知所之。中宗昌,詔求其文,得數百篇

駱賓王:憑一首《詠鵝》年少成名,壯年起義失敗,結局成謎

說法三:出家

初唐著名詩人宋之問在杭州靈隱寺碰到一個老和尚替他對了兩聯妙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據說此人就是駱賓王,但是後來有人去找再也沒有找見。

駱賓王:憑一首《詠鵝》年少成名,壯年起義失敗,結局成謎

初唐四傑都是充滿悲情的人物。明明生在科舉取士的清明時代,卻不能通過文學考試出仕為官;明明自幼滿腹才華,卻都成為大唐盛世的匆匆過客。


感謝您閱讀我的原創文章,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請為我點贊!若對本文有不同的觀點或建議請寫在評論裡和大家一起討論,小編真誠地歡迎您關注我,從而進行更加深入地探討,我將為您推送更多優質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