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長電報”改寫美蘇歷史,他卻差點“棄政從文”

生於1904年的喬治·凱南,1946年2月22日以美國駐蘇聯使館副大使身份,向國務院發了一份有8000字、長達19頁的電報,分析了蘇聯內外政策,提議華盛頓對蘇聯採取圍堵政策。1947年,凱南以“X”為筆名,在美國《外交》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分析蘇聯的文章,大致就是這份電報的內容。凱南憑藉這份著名的“長電報”名留青史,併成為外交家、政治學家、歷史學家、遏制策略創始人。然而,凱南在二戰前差點放棄自己的外交官生涯,因為他心中一直有個文學翻譯夢。

他1925年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1929年到1931年在柏林大學學習俄羅斯文化,隨後在歐洲從事外交工作。這位年輕的外交官深深愛著俄羅斯文學,他尤其鍾愛俄國短篇小說家契訶夫,效仿他寫短篇小說和文學評論。他有個宏大理想,重新翻譯所有主要的俄國作家的作品,名單包括普希金、果戈裡、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契訶夫、高爾基等。


一封“長電報”改寫美蘇歷史,他卻差點“棄政從文”


在文學道路上躊躇滿志的凱南,告訴在歐洲的美國同道者們,他嫌以往的俄語文學翻譯工作嚴重不足、遺憾諸多,而他確信自己一定能勝過之前的譯者們。二戰爆發沒多久,凱南找到了合適的項目,美國一家優秀的出版商立了一個翻譯俄語經典文學的項目,他成為負責人。凱南在工作之餘翻譯小說,還審閱其他譯者的書稿。他多次跟朋友說,對外交工作覺得迷惘,想辭去國務院的工作,一心一意投入到俄語文學翻譯事業,直到生命的盡頭。

不過,凱南最終選擇留在外交部,之後的一系列事實證明這是個無比正確的選擇。相同年齡、常一起在酒會上聊文學的美國知名記者威廉·夏伊勒如此回憶:“他給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這個年輕人太擅長從事外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