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黃仁宇著作):一部改變中國人閱讀方式的經典

《萬曆十五年》(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是1997年5月三聯書店出版的一部明史研究專著,作者是黃仁宇。

《萬曆十五年》(黃仁宇著作):一部改變中國人閱讀方式的經典

在《萬曆十五年》一書中,黃仁宇用近乎平淡的筆觸分析一個皇朝從興盛走向衰頹的原因,而這些平淡的敘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對歷史學不感興趣的讀者,也心有慼慼焉。

全書共分七章,分別寫了最高統治者萬曆皇帝、大學士申時行、首輔張居正、模範官僚海瑞、自由派知識分子李贄、抗倭英雄戚繼光等,同時,也寫了他們之間存在的重重矛盾,如皇帝與群臣的矛盾,保守派與自由派的矛盾,官員與官員之間的矛盾等等。無論是皇帝還是官僚,是將軍還是知識分子,都各有自己的理想,又都各有自己的侷限,最終在相互制衡衝突中彼此消耗,導致了整個國家的全面平庸與危機,整個中國社會逐漸走向衰亡的趨向似乎不可避免。


《萬曆十五年》(黃仁宇著作):一部改變中國人閱讀方式的經典

此書寫作歷時七年,作者先後翻閱過大量史料,在明史研究方面也有非常紮實的功底,因此雖然是橫斷面,但是非常嚴謹。另一方面,作者又用“夢幻般”的筆觸,既敏感又客觀冷靜地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歷史”,使讀者彷彿能夠觸摸到歷史真實的脈搏,感受到一個朝代的呼吸。

1979年夏天,黃仁宇正在普林斯頓參加《劍橋中國史》的撰寫,由他負責明朝部分。就在此時,他卻意外接到校方的解聘通知。

完稿於1978年的英文版《萬曆十五年》,在美國尋找出版社也不順暢。因為這一原因,黃仁宇才決定將之翻譯成中文,希望能在中國尋找出版中文版的機會。隨後的進展證明,黃仁宇的這一決定,頗為明智。此時,剛從“文革”劫亂中走過來的中國文化界,百廢待興,對來自遠方的、新的、有著獨特見解的著作,有著急切的期盼。從文化人到出版社,無不試圖以各種努力,推開一扇又一扇窗戶,讓一個封閉已久的中國,能夠與整個世界面對。就此而言,中文版《萬曆十五年》書稿來到北京,正可謂在一一個恰當的時候,出現在一個恰當的地方。吳祖光先生晚年常愛以“生正逢時”題贈友人,這裡不妨套用之一黃仁宇與他的《萬曆十五年》,生正逢時。

《萬曆十五年》(黃仁宇著作):一部改變中國人閱讀方式的經典

黃仁宇此書,反映的乃是明朝乃至整個中國古代社會大失敗的全記錄,作者又進一步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兩千年來,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極,這就是一切問題的癥結。”由於作者熟悉西方憲政及歷史,因此他認為中國古代社會缺乏數目化管理,並將中國社會的結構比喻為“潛水艇麵包式”(submarinesandwich)的社會結構:“上面一塊麵包,大而無當,此乃文官集團;下面也是一塊長麵包,也沒有有效的組織,此乃成千,上萬的農民。其中則是儒家的道德原則,此即尊卑男女老幼,沒有一個涉及經濟和人權,也沒有一個可以改造利用。因而,我們這個龐大的古老國家,在本質上無非是數不清的農村合併面成的一個集合體,禮儀和道德代替了法律,對違法的行為做掩飾則被認為忠厚識大體。各個機構之間的聯繫從來沒有可資遵循的成文條例(即使有成文的規則,也多半道德宣誓的作用遠大於實際功效)。而這種社會在體制上實施中央集權,在精神上的支柱為道德,管理的方法則依靠文牘。”

萬曆皇帝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在立儲這個問題上卻一直不能如願,在與群臣爭鬥了數十年之後最終屈服,這種屈服表面上是向群臣屈服,實際是在向體制屈服;又如戚繼光為了建立新軍和保衛國家,不得不在理想與現實之間遊離,這種遊離迫使他投機取巧,巴結權貴,最終仍逃脫不了政治中的現實,在貧病交加中死去。在書中,所有的人物,無論地位,無論善惡,統統都不能在事業上取得有意義的發展,他們或身敗,或名裂,還有的身敗兼名裂,沒有一個功德圓滿者。他們的個人理想、價值在--個黑暗大時代裡被社會現實擊得粉碎,而他們的人生軌跡也隨之湮滅了。這不僅是個人的悲劇,也是整個民族的悲劇。

作者在全文中,以深厚的史學素養和遠見卓識,用大膽、平實的筆觸評說明史,進而評述中國的歷史。他在這本史著中賦予了歷史真實鮮活的面容,不僅可以使人們清晰地體驗到光明與黑暗、進步與倒退的較量,更重要的是給人們以遐想的空間和回味的餘地。細心的讀者不僅可以從中品味個人的人生酸楚,而且還會發現隱藏於表面背後的歷史積澱。用這種方式撰寫歷史,不僅能喚起人們對往昔客觀歷史的記憶,更重要的是讓人們從深厚的歷史迷霧中走出,進而思索。因此,讀過此書的人都說:“讀《萬曆十五年》給人現實意義上的啟迪遠在其史料價值之上。’”

《萬曆十五年》《增訂紀念本》一部改變中國人閱讀方式的經典。1982年英文版榮獲美國國家書卷獎和1983年曆史類好書兩次提名和評論界的關注。中文版入選《新週刊》和《書城》“改革開放20年來對中國影響最大的20本書”。

《萬曆十五年》(黃仁宇著作):一部改變中國人閱讀方式的經典

黃仁宇,湖南長沙人。早年輾轉於求學、從軍之途,曾夢想成為中國的拿破崙,然而時代卻不允許他有這樣的機緣。其後赴美研習歷史,於一番逼仄煎熬之中提出大歷史觀,主張要“從技術上的角度看歷史”,而不能簡單地以道德評價籠罩一切。中國少了一個拿破崙,卻多了一個以其睿智打開人們視野的歷史學家。

代表作有《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萬曆十五年》、《中國大歷史》等。他傳奇性的一生以及大歷史觀的由來詳見自傳《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