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兒八經的“宮寒”方,溫陽養血全覆蓋

我現在寫的文章是首發在公眾號的,沒想到發在頭條上賺了不少的閱讀量,也無所謂了,本來寫文章只是自娛自樂,想寫就寫點,有沒人讀我就不管了。

因為我寫的東西主要是面向沒有中醫基礎的普通大眾的,為了能說理深入淺出而明瞭,時常會用一些類比。先說說上次說的桂枝茯苓丸,上篇文章提到“宮寒”來說明桂枝茯苓丸的作用機理,我的一個同學指出,桂枝茯苓丸不是治療“宮寒”的,而是水血同病的,當然這個理論更準確,但是太深了,不好懂,我只是想讓大家知道,桂枝茯苓丸治療的是一種因為身體功能不足尤其是陽氣不足引起的一種症瘕積聚或腫瘤或慢性炎症等等,有可能是有形的也有可能是無形的。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評論區這麼多說自己吃了多久多久根本沒見效果的原因,說到底,可能你吃這藥根本不對症,肝氣鬱結,溼熱下注導致的腫瘤肌瘤管用嗎,不管用!

誠然,桂枝茯苓丸治療“宮寒”並不根正苗紅,市場上還真有一個暢銷的正兒八經的中成藥,這就是艾附暖宮丸,看名字不言而喻。

先說說“宮寒”

這個詞大概是搞養生的人造出來的,因為不管從文獻上還是我們的課本上就沒這號名詞。既然我們約定俗成的認為因體寒而導致的月經紊亂,月經量少,痛經,不孕不育、白帶白稀而多等等婦科問題叫“宮寒”,雖然上不了檯面,但一說這個詞大夫懂,大眾也懂,那不妨就這麼叫了。

正兒八經的“宮寒”方,溫陽養血全覆蓋

人的身體中有陰有陽,好比一盞油燈,陽為火苗,陰為燈油,陽為用,陰為藏,男人陽用耗散多常出現油少陰虛,女人常因陰藏不足而火小陽虛。

對女性的陽虛應該怎麼辦,當然是溫陽了,用熱性的藥物加把火,如果只加火,那隻會讓燈很快油枯燈盡,所以必須同時添油,那就是補充氣血。

艾附暖宮丸這個藥脫胎於《金匱要略》的芎歸膠艾湯,後來南宋楊士瀛在《仁齋直指方論》中對它進行了加工才形成最終的模樣。

看看組成:艾葉炭、香附、吳茱萸、肉桂、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黃芪、續斷十味藥。

正兒八經的“宮寒”方,溫陽養血全覆蓋

藥物怎麼合作

艾葉炭、香附均能通行十二經,走少腹,入胞宮,辛溫止痛理氣,相當於他們中的引路人,指引別的藥物進入子宮。

吳茱萸溫厥陰肝,肉桂溫少陰腎,均作用於胞宮甚至全身,身上熱了,血液才能循環起來,子宮熱了才會充血,月經按期而來。

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生地四物湯,就是把四物湯中的熟地換成了生地,這個什麼意思,生地不是涼的嗎,為什麼要用它,我覺得這還需要用《本草經》來解釋它,這個生地黃有逐血痺,行血之功,是可以通血脈的,就跟炙甘草湯裡邊用大量生地黃是一個意思的,這個好多人不理解。當然生地黃也有生精填髓養血的作用,這四味藥合在一起養血的作用就更強了。

剩下兩味藥,一個是黃芪,補氣的,不用說,氣能攝血;另一個續斷,能固攝衝任脈,兩味藥加一起就能讓補上來的氣血存在身體裡而不輕易再次流失了,這麼個意思。

看這個方子照顧的很全面,引經,溫陽,理氣,補血,善後,按照原方的製作方法,應該用米醋和成丸,而且服用時要用淡醋湯沖服,什麼意思,米醋是酸性的,有收斂的作用,防止吳茱萸、肉桂、艾葉這些溫性藥過於辛溫發散傷了正氣,這很有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