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為什麼出現兩極分化?

薛文康


三年級開始,小學數學學習明顯有個加速期,概念越來越抽象,知識點越來越具有關聯性。分化的首先是基礎不紮實的學生。我是王老師,專注於小學數學,很高興為您答疑解惑!分享解題策略,推廣趣味數學,提供家庭輔導建議,歡迎您的關注!對於這個問題,我想細談下。一二年級高分現象造成了很多假象,低年級成績實際上是反映不了孩子真實數學水平。家長往往不注重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以及數學認知面的拓展。以下詳解,供家長粉絲們參考!

三年級兩級分化現象解析

其實苗頭二年級已經有所體現,具體表現在程式筆算上,初接觸豎式計算,很多二年級學生錯誤百出,需要快速適應從心算到筆算綜合的轉變,到三年級首先分化的是計算準確率不高的。算法其實是一系列步驟,如果執行正確,就能百分百獲得所需的結果。

① 計算百分之百準確率重要性

如果二年級沒有很好適應筆算程序,對成績影響還不大,來看下三年級計算內容,就必須筆算了,特別是進退位,很多二年級學生是比較忽視這塊,要及時糾正,養成嚴謹的做題習慣,避免習慣性錯誤規則而產生的筆算程序障礙。

加減法:萬以內加減法

乘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

除法:有餘除法,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計算是數學最基礎的考核內容,從計算法則的理解到行程自動化的計算技能,練習和反饋是最重要的促進手段。要重視計算百分百準確率背後的意義。只有基本技能保證了,才能分配更多認知資源去解決更復雜問題。

② 應用題

應用題考察綜合數學實力,基本每個單元都有對應的解決問題題型,三年級開始思考步驟更多,數量關係更抽象、複雜,不能侷限在課內題型,比如倍數關係應用題,課外培優一般會涉及到和差倍問題,歸一歸總問題等,此外還有盈虧問題,週期問題,還原問題,雞兔同籠等其他分類應用題,可以說是三年級是整數應用題提升關鍵階段。

通過接觸不同特點的數量關係形式,對應用題的結構形式,解構方法,圖示建模有更深刻的認識。不要記數量關係公式,多畫圖,從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引導孩子去解決問題,同樣對於數學思維培養也有深刻影響。應用題是成績分化的主要表現(分值高)。

③ 其他因素

一二年級是重要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階段,家庭教育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會對於孩子正確數學學習觀形成產生影響,很多家長採用題海戰術或過度超前學習,大量枯燥刷題勢必影響學習的動力。更應該帶孩子去生活中拓展認知,在實踐中深化概念的理解。

經過一二年級後,很多家長慢慢疏忽了,如果孩子缺乏自主學習的動力(興趣),困難點沒能及時解決,三年級學習信心勢必受到影響。還有一部分家長過度干涉孩子學習,三年級開始應該逐步引導自主學習能力了,這對於高年級的學習很重要,是造成五年級第二階段成績分化的主要深層原因。

結語

三年級暴露的是一二年級的潛在問題,不重視基礎概念,數學學習興趣不足,沒有體會思考的樂趣,拓展數學認知面不夠等等。每個學生對應的問題點是不同的,及時關注孩子學習困難點,科學針對性制定查漏補缺提升計劃,鼓勵孩子挑戰難度題目。興趣是動力,方法決定學習的效率,成績提升必然是一個良性循環。時間還是來得及的,以上。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學習方法


一學堂王老師


三年級數學出現兩極分化,我深有感觸。

我現在帶的學生就是從二年級開始一直到現在的五年級對於成績的變化印象非常深刻。

孩子在二年級的時候數學成績都非常不錯。基本上都是在95分以上,甚至能夠考到100分。那個時候,如果哪個學生考到了95分以下,就會受到其他同學的嘲笑。這麼簡單的題還考不到95!但是升入三年級以後這種聲音明顯減少了。很多曾經考滿分的學生到了三年級以後成績明顯下降,而有一些成績穩定的學生成績一直穩步上升。三年級的數學成績開始出現了兩極分化現象。

究其原因主要有主觀與客觀兩方面的原因。

客觀方面。

一,在數學課程內容的設置上

不同於一二年級的簡單的加減混合運算和簡單的乘法口訣運算。三年級的數學課程難度開始加大,內容量增多。比如多位數的乘法,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豎式運算技巧。而在應用題設置方面也增加了很多難度較大的題目。開始設計了很多需要孩子具有一定邏輯思維能力的奧數題目。比如和倍問題差倍問題年齡問題等等,這些內容設置增加了三年級教學內容的難度。而且難度的增加的同時也增加了作業量。這使得一些學生很難適應三年級的學習生活。從而導致學習成績開始下降。



二,從考試難度上去分析

12年級的考試難度相對比較。很多內容都是需要學生去靠純記憶,而且教學內容比較少,能騰出很多時間去將所學的知識加以複習與鞏固,而且考試的內容很多都是在平時的練習當中所涉及到的。所以一二年級很容易考取高分,但是升入三年級以後,小孩子理解的東西比較多,如果只靠機械記憶的話很難適應三年級的學習節奏。而且在考試的過題目難度設置上也加大了很多,而且更注重的是題型,而不是在練習過程當中出現的原原本本的題。這些就需要學生需要有一定的理解拓展能力。如果學生還是按照一二年級學習習慣的話很難能得到高分。



主觀方面。

一,學習習慣和習慣養成出現分化導致成績。出現兩極分化

三年級時孩子學習習慣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年紀的學生非常容易受到之前一二年級時候養成的學習習慣的影響。如果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上課聽講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的時候拖拖拉拉。那麼到三年級以後,如果還延續這種習慣的話,那麼在學習過程當中會非常容易出現上課聽不懂課,想寫作業不願意去寫。這些壞毛病。久而久之會導致孩子學習成績的下降。



二,三年級是孩子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

三年級。是孩子從兒童向少年轉變的一個重要時期。心理方面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從自身角度去考慮,這個時期的孩子希望能夠有自己的自由。對學習有了自己的看法。非常想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再說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非常容易出現和家長頂嘴,對學習不耐煩寫作業的時候不良習慣逐漸增多。我在帶我這些孩子的時候,感觸特別深。升入三年級以後,本來十分鐘能夠完成的作業能夠拖到一個小時。而有的學生在寫作業的時候嘴閒不下來,一邊寫一邊說話影響其他人的學習。還有的學生寫作業的時候特別不認真,把題抄錯把數寫錯。在提醒他錯誤的時候還振振有詞。這些都是因為孩子的心理發生變化所導致。也正是因為這些學生的變化,從而導致孩子成績逐漸的下降。和一些比較認真。踏實的學生相比差距越拉越大。

總之,三年級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時期。課程難度雖然有所增加,但是還在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如果不注重學習習慣和習慣養成的培養。那麼這些孩子會和其他學生越來越遠,成績也會越來越大。


蕭輝田老師


我們從分析教材開始看一下三年級之後,數學的學習內容有什麼變化。

在測量方面,三年級上冊要求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千克、克,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並會在各單位之間靈活換算。這些內容源於生活,通過啟發孩子的質量觀念和時間觀念,對數學問題更加敏感。

在統計方面,要求學生掌握概數,學會預估,同時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瞭解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進一步培養他們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數與計算方面,三年級開始要求也更高了,要能熟練掌握萬以內的加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分數的初步概念和簡單運算。如果沒有前期較好的數感鋪墊,一些學生理解起來會有難度。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需要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瞭解並會計算周長。通過測量和運算,進一步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教材拓展部分側重邏輯推理,讓學生通過觀察事物的排列和組合尋找邏輯性。

可以說,從數感、運算,到測量、運用,三年級數學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相較一二年級是一次跨越。

如果一二年級在數感、運算、邏輯思維方面沒有相應地提高的話,三年級就會掉隊,成績會分化。

如果大家覺得有用處,請點個贊,也歡迎評論區提問;

點擊頭像關注我,聽我聊聊教育那些事兒。


淺叔熬雞湯


數學本身是邏輯思維很強的學科,數學成績兩極分化,跟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教學難度有很大關係。

01 三年級是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變的階段

三年級,正好9歲,根據兒童心理成長的規律,0-6歲的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即對事物最先的認知是形狀、大小等外在特徵。6歲開始慢慢轉變為邏輯思維,9歲以後就能以邏輯思維為主,即能夠理解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間的內在關係。但每個孩子邏輯思維發展的時間不同,有些早有些晚,所以在三年級,邏輯思維強的孩子數學就學得好,弱一些的孩子就學得困難一些。



02 數學教材內容編寫進階

因為邏輯思維對學習、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響,在教學上,邏輯思維的培養應該及早開始,但根據兒童心理成長規律,早期的邏輯思維訓練教材,偏向於以圖形圖像為主,講述某種簡單的邏輯關係,但隨著學習的深入,需要進一步向孩子揭示事物內在關係,就需要用到數字、公式、計算等等,在學習的內容就沒那麼直觀和容易理解了。這對孩子來說,也是思維轉變的訓練。



03 邏輯思維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孩子三歲以後,有一段時間孩子會喜歡問“為什麼”,這透露的信息是,孩子需要了解事物的因果關係,正是邏輯思維訓練的好時候。父母可以在這個時候多正面回應,客觀地引導他思考,就能夠培養起孩子思考事物內在關係的習慣,久而久之,他也能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了。



如果三年級孩子數學成績不好,也不用太擔心每個孩子思維能力發展時間不一樣,平時家長在跟孩子兩天的時候,可以引導他講述自己一天中發生的事,慢慢鍛鍊歸納能力,也可以聊聊對某些事件的看法,從多個角度講述理由,這是一種分析的能力。如此,通過交談、思維導圖或者市面上一些邏輯訓練,都可以慢慢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最後,數學成績是次要的,把邏輯思維用到生活上,才是學習數學最重要的目的。


肥羊媽媽聊育兒


一二年級就是識數還有簡單的加減乘除,都控制在乘法口訣範圍之內。到三年級除法有餘數,有簡單的圖形,計算周長,應用題的辨別程度加深,出現了可能性問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難度大幅度提升。

只是剛開始不適應,一旦適應了,就能趕上來了。有的學生由於家庭原因,那些知識事先就潛移默化了,他們適應的飛快,有的學生接觸到是其他方面的,開始顯得有些吃力。所以超前學習很有必要,而且很多人也已經那麼做了。


琇狄瓏


一二年級奠定基礎,三年級增加難度。三年級也是個小分水嶺。

有的孩子基礎好一點,理解能力強一點,三年級數學還不錯。有的孩子一二年級已經很吃力了,三年級一開學增加難度,使孩子感覺到更加困難。時間一長很多不會就會厭學。孩子心裡想的是“我是真不會啊”,家長心裡想的是“這有什麼難的,一個周長還那麼難嗎”。殊不知作為家長看題當然簡單,不知道孩子心裡想法造成孩子壓力過大,厭學等不良情緒。惡性循環,孩子學習一落千丈。

解決辦法:鼓勵孩子,和孩子溝通,該補課補課,不可意氣用事。說白了數學差一點沒關係別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影響。這一點很重要。


小膽叨叨教育


小學三年級會出現數學的兩級分化。基本上是有兩個原因造成的。

1.思想上的原因。通過兩年的數學學習,有些孩子對數學這門課程培養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很足。學會了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而有的孩子沒有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全靠家長和老師逼著學。不能跟著老師教的思路走,造成有的基本規律和運算規則理解不了、記憶不清、不會運用等問題。隨著問題的積累,失去了學習信心。學習成績下降很快。

2.二年級加法運算法則及乘法口訣的運用不靈活,有的孩子甚至連乘法口訣都沒記熟 ,更談不上運用了。三年級開始學習多位數乘單位數的乘法運算,中間的進位是難點和重點。

很多孩子會忘記進位。還要學習的多位數乘多位數,更是需要加法、乘法口訣和多位數乘單位數為基礎,又加上了錯位法則。難度更加加大了。還有後邊兒的除法以及邊長,周長等。知識量相對於一二年級多了很多。

三年級開始出現了抽象思維。很多孩子還沒有從形象思維轉換過來,很不適應。

有的孩子還不適應摳字眼兒這種學習方法。不認真讀題,當然做不對。

針對三年級數學的學習特點, 要讓孩子儘快接受三年級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並且注意鞏固。一般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如果萬一分化後成績下降,家長和孩子也不要沮喪,通過逐點突破的方法,孩子還是可以趕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