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薩布蘭卡》,1942年的回憶,永恆的愛情交響曲

《卡薩布蘭卡》上映於1942年,它是二戰期間好萊塢票房最成功的影片,依靠緊張的情節、流暢明快的敘事節奏、風趣幽默的對話以及形象鮮明的人物形象獲得觀眾的普通認可,成功獲得第1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三項獎項,並於2005年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史上一百部最佳影片”之一。

可以說,卡薩布蘭卡做為一個地點象徵,已經成為全球影迷心中的愛情聖地。電影改編自一出舞臺劇《人人都去裡克酒店》,由於當時沒有彩色膠捲,所以畫面仍是黑白影像,但是卻絲毫不影響其“經典”的傳承,很多人更是無數次的反覆觀看來體會其中有趣的對話和鮮活的人物形象。

今天,我想從背景隱喻、角色魅力、經典原因、主題昇華四個部分來解析一下這部經典電影的魅力所在,體會那段戰爭歲月中可歌可泣的愛情氤氳繚繞。

《卡薩布蘭卡》,1942年的回憶,永恆的愛情交響曲

01、歐洲難民的中轉站卡薩布蘭卡象徵理想天國樂土,神秘的異域風情隱喻通往自由的世界。

卡薩布蘭卡是北非摩洛哥地中海邊一座風光旖旎的城市。二戰期間由於盟軍在這裡完成登陸,瞬間成為了全球矚目的焦點。這部影片僅僅用了59天時間,耗資9.5萬美金便告完成,除了在機場迎接德軍的場景是外景外,所有場景都在攝影棚內完成,可是在所有觀眾印象中,裡克的酒吧卻成為全世界最知名的場所,成為北非國家的象徵,這與其時代背景和象徵隱喻不無關係。

《卡薩布蘭卡》,1942年的回憶,永恆的愛情交響曲

在信息不發達的年代,北非摩洛哥不免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那裡充滿了神秘的阿拉伯世界風情,影片開頭近似紀錄片風格的描述就滿足了觀眾對於故事發生地的好奇心。在二戰時期,卡薩布蘭卡是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通過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中轉站和必經之地,而在很多歐洲人眼中,這裡也是致命的難民避難所,可以規避戰爭的蹂躪,成為心靈的棲息地。

正因如此,這裡成為了一個混雜的“江湖”,充斥著各色目的旅客,無論是亡命的賭徒還是新婚的夫婦亦或僱傭兵團都將這裡看作國際化的大都市,它也是通過自由之路的理想國度。影片中數次出現的“每個人都會去裡克的酒館”也象徵了荒漠之中的一汪清泉,這裡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吸引著各國絡繹不絕的旅客到來。

卡薩布蘭卡被賦予來理想天國樂土的隱喻,在這裡,旅客有選擇的權利:隱藏在與世無爭的神秘國度,還是前往心中自由、美好、幸福的美國亦或者其他國度。由於這份美好的期待,讓所有途經此地的人士在焦躁的戰爭年代更加渴望對自由的嚮往,等待著天國之門的打開。

這種神秘的異域風情加上這份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讓影片溫婉動人,也更加深了觀眾對卡薩布蘭卡內心的嚮往。

《卡薩布蘭卡》,1942年的回憶,永恆的愛情交響曲

02、自由反法西斯鬥士裡克心胸寬廣且善良,高尚的道德情操超越了愛情和自由本身。

裡克·布萊恩身為美國人,卻開了一家成功的酒吧,受到了卡薩布蘭卡人民的愛戴。他具有極強的人格魅力,不是通過能言善辯,不是通過高大英俊的形象,反而臉上有道刀疤,冷酷的面容底下卻隱藏著一顆高尚的心靈和敏捷的思維,

他身上的神秘色彩與卡薩布蘭卡城市的氣質極其相似,象徵著白手起家的夢想實現之路。

車爾尼雪夫斯基將美的存在分成三種不同的形式: 現實的美、想象中的美以及藝術中的美。在裡克的身上,我們感受到的就是現實之美,這是通過高尚形象的塑造達到的,外表之美往往轉瞬即逝,而心靈之美則代表了永恆。

《卡薩布蘭卡》,1942年的回憶,永恆的愛情交響曲

裡克的人格魅力體現在用情至深上,既包括了愛情,也包括了友情。對伊爾莎的愛,可以用“赴湯蹈火”來形容,這是愛情的最高境界,一個可以犧牲自己生命去換取愛情的人,無疑是感人至深的,而他的自我犧牲又體現在明知伊爾莎發生了背叛,依然勇敢的放手,成全了一對有情人。“放手之愛”往往比“得到之愛”更加刻骨銘心,但在裡克的臉上我們看到的是釋然和關懷,顯然他內心的痛苦無人知曉,但卻深深打動到每一位觀眾。

裡克與黑人山姆的關係亦師亦友,山姆是最懂裡克內心的,但面對這樣一個鐵骨柔情下俠客一般的人物,山姆無需多言。山姆深知故事的結局卻不願吐露,無疑為影片增加了強烈的懸疑色彩,而裡克對他這麼多年的信任和友情也側面證實了裡克為人的胸懷寬廣和不拘一格。

如果用雷諾上尉的原話來形容,那就是“玩世不恭的外殼裡,包藏著一顆感情用事的心”,裡克平時的漫不經心其實是一種自保行為,他前面表現的自私自利既有隱藏內心的作用,也表明了愛情對於他來說是多麼的重要,甚至可以用性命去交換,

如此的欲揚先抑手法很好的塑造出個性鮮明、有勇有謀的裡克形象,讓結局的反轉創造了更加震撼的藝術效果。

《卡薩布蘭卡》,1942年的回憶,永恆的愛情交響曲

03、簡單的故事包含複雜的情感,幽默生動的對白、優美的配樂、動人的演繹和精彩的劇本構成影片經久不衰的四要素。

影片故事本身並不複雜,這是好萊塢最為慣常的一種愛情故事,

在複雜環境中通過兩男一女的“三角戀”歌頌愛情的珍貴和主人公品德的高尚,但為什麼這部影片能從無數影片中脫穎而出,保持著近80年的藝術長青呢?顯然絕不僅僅是故事自身的力量。

好萊塢著名導演喬治·庫克曾說過“給我一個好劇本,我可以做一個十倍好的導演”,由此看出劇本對於影片的決定性作用,《卡薩布蘭卡》的劇本由六七個編劇共同完成,在開拍前還沒定稿,於是邊拍邊改,在拍攝的最後一天才決定了結尾方式。這可以視作對藝術至臻至美的永恆追求,不達到最佳效果,劇本就始終處於修改完善的過程中。

《卡薩布蘭卡》,1942年的回憶,永恆的愛情交響曲

同時,編劇菲利浦和朱利斯·艾潑斯坦是雙胞胎, 最擅長通過簡潔風趣的對話刻畫人物性格,裡克幽默風趣的臺詞就是出自他們之手,比如這段對話“昨晚你去哪兒了?”裡克:“過去太久,不記得了。”“今晚能見到你嗎?”裡克:“從來沒有那麼長遠的打算”。再如這段對話:“你為什麼到卡薩布蘭卡來?”裡克:“為了泉水”。“泉水?這兒都是沙漠呀?”裡克:“我受了廣告的騙”。

如此有趣的對白配合當時動盪的環境,讓鮑嘉的演繹更增添了幾分灑脫的成分,也讓原本在百老匯舞臺上默默無名的鮑嘉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國際巨星,而他那時已經37歲,可以說豐富的自身經歷和百折不撓的舞臺錘鍊讓鮑嘉將裡克身上深沉、憂鬱、真摯、穩重的勁頭活靈活現展現了出來,讓觀眾過目不忘、歷歷在目。

此外,著名的音樂人伯蒂·希金斯創造的《卡薩布蘭卡》同名歌曲也打開了觀眾對於理想愛情的憧憬,在東南亞等國家傳唱至今,裡面的歌詞很有意境,比如“我們手握著手頭上扇葉旋轉,裡克咖啡館的燭光,陰影裡,避開密探,摩洛哥的月在你眼中,老式的雪佛萊車上,光影迷離我們在製作夢幻”,

伯蒂是歌德的重重孫,寫起歌詞來意境高遠,引人入勝,與電影精神高度重合,意猶未盡。

《卡薩布蘭卡》,1942年的回憶,永恆的愛情交響曲

04、犧牲與救贖、純真的友誼和對真善美的追求讓影片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更具有現實意義。

犧牲主題一直貫穿在整部影片之中。伊爾莎將裡克拋棄在了浪漫之都巴黎,回到了負傷的愛人身邊,這就是愛的犧牲;保加利亞女孩為了拯救自己的丈夫,心甘情願獻出最寶貴的肉體,這也是愛的犧牲;維克多不願和伊爾莎一起走,而把生存的機會給了伊爾莎,這還是愛的犧牲。可以說,在戰爭年代,犧牲很容易,但是如何犧牲卻能體現出價值所在,影片在這點上來說做得非常出眾,通過懸念的逐層鋪設很好地解決了犧牲價值的渲染。

《卡薩布蘭卡》,1942年的回憶,永恆的愛情交響曲

與之相對的是,裡克完成了被救贖者到救贖者的角色轉變。最開始,他苦苦等待著伊爾莎的到來,絕不相信自己的愛情遭到了背叛,這種精神迷失是痛苦而長久的,但我們發現,裡克通過自己的努力重新站了起來,反而轉變為救贖者,他幫助了保加利亞夫婦,挽救了他們的婚姻,這是一種救贖;他把簽證給了伊爾莎夫婦,這也是一種救贖,而此時的他已經不再需要被救贖。雖然身陷囹圄,但卻發現

他精神得到了最極致的昇華,他的形象成為了耶穌的象徵,由己度人,這種高尚的精神經久不衰。

《卡薩布蘭卡》,1942年的回憶,永恆的愛情交響曲

雷諾局長是法國警察,他關心自己的利益,在納粹面前常常見風使舵,但是他卻在最危急的時刻幫助了裡克,可以說,他心中有大智慧,這種智慧也象徵了一種犧牲精神,雖然代表了公權力,但是在正義與邪惡、友誼與背叛之間,他還是完成了精神的淨化過程,與裡克的奉獻精神相映生輝,加深了本片的主旨。

真善美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卻絕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裡克和他的朋友們雖然口頭上強硬無比,但是在大是大非上,他們始終堅守了自己道德的底線,最大程度地給予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便利,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這種意義是深遠的,也見證了他們人生價值的實現,無疑這才是高尚人格的最真實體現。

《卡薩布蘭卡》,1942年的回憶,永恆的愛情交響曲

結語:

《卡薩布蘭卡》以極低的成本完成了最經典的故事呈現,讓全球影迷對卡薩布蘭卡這座城市心生嚮往,並告訴觀眾要相信美好心靈和純真愛情的存在。雖然是黑白影片,但其幽默的對話、經典的歌曲、精彩的人物塑造方式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也暗示著反法西斯戰爭必將走向勝利。

——END——

歡迎鑑賞過往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