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薩布蘭卡》:二戰局勢發展如何助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卡薩布蘭卡》:二戰局勢發展如何助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邁克爾·柯蒂斯執導的《卡薩布蘭卡》(1942)也稱《北非諜影》,是美國電影史上最著名的影片之一,在美國電影學會評比的“美國百年百大電影”榜單中位列第三名,前兩位分別是大名鼎鼎的《公民凱恩》(1941)和《教父》(1972),是與《亂世佳人》(1939)齊名的戰爭愛情史詩影片。美國電影學會甚至將影片評為“影史百大愛情電影之首”,力壓《亂世佳人》和美輪美奐的羅曼蒂克歌舞片《雨中曲》(1952)穩坐首席,2007年美國好萊塢編劇協會評選了史上“101部最偉大的電影劇本”,該片排名第一位,其不可撼動的影史地位從這些電影業權威排行榜中可窺一斑。

《卡薩布蘭卡》:二戰局勢發展如何助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亨弗萊·鮑嘉英格麗·褒曼劇照

在英國《卡薩布蘭卡》同樣享有盛譽,1983年,英國電影學會聲稱《卡薩布蘭卡》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影片,2008年英國《泰晤士報》將影片評為“電影史上100部最偉大電影”第一名。在1944年的第1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得8項提名,最終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本3項大獎,靚男俊女亨弗萊·鮑嘉英格麗·褒曼的經典組合是愛情至高無上的代名詞,海枯石爛般高尚的愛情感人至深,男主人公裡克·布萊恩為了愛情和道義,甘願把生的機會留給心愛的伊爾莎·倫德和他的丈夫、捷克抵抗運動領導人維克多·拉斯羅

《卡薩布蘭卡》的成功吸引許多趨之若鶩的投資和創作,包括影片續集、電視劇版本、各類相關書籍、百老匯音樂劇等,其中原出品方華納兄弟公司曾在1955年重拍該片,並於1983年嘗試前傳的版本,但經典是永恆的,也是唯一的,《卡薩布蘭卡》(1942)是一部一直被模仿,但從未被超越的影史經典,目前還沒有哪部同類作品如同原版影片一樣吸引幾代人的目光,在世界範圍內受到廣泛關注和推崇。

《卡薩布蘭卡》:二戰局勢發展如何助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1955年版《卡薩布蘭卡》劇照

《卡薩布蘭卡》取得的成就有影片自身愛情主題的永恆性因素,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觸及了人類的靈魂深處。二戰時期,在納粹德國即將佔領法國之時,大量的歐洲人對戰爭具有極度恐慌心理,為了避免遭到納粹鐵蹄的踐踏,他們離開自己的國家,取道法國的馬賽乘船、經地中海、再乘車到北非國家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乘機飛往葡萄牙的里斯本,逃往戰爭荒漠中的綠洲——美國,卡薩布蘭卡成了從歐洲到美國的重要中轉站,但離開法屬的卡薩布蘭卡比登天都難,納粹德國已經派官員前來監控逃亡事態,而故事男主人公、開酒吧的美國人

裡克手裡握著兩張性命攸關的前往裡斯本的特別通行證。

前來尋求得到通行證的人絡繹不絕,民族、膚色、身份各異,但裡克·布萊恩不為高昂的報價所動,他是一個孤立主義者,玩世不恭,在複雜的戰爭形勢下保持中立態度,他的人生信條是“我不會為任何人出頭”(I stick my neck out for nobody),但在巴黎期間的戀人伊爾莎和他丈夫的到來喚起了他與伊爾莎在巴黎痛徹心扉的愛情經歷。伊爾莎原以為丈夫維克多已死亡在集中營才與裡克發生感情,在獲知維克多生還後,為了他摯愛的丈夫,也為了被德國列入黑名單的裡克的安危,她沒有前往巴黎火車站與裡克一起離開,但也沒有講出她不赴約的理由,怕的是裡克因此滯留巴黎,被德國人所害,她只是給裡克留了一張告別短信。

《卡薩布蘭卡》:二戰局勢發展如何助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亨弗萊·鮑嘉英格麗·褒曼劇照

在瞭解到伊爾莎爽約的原委後,裡克打破了他的人生格言,伊爾莎的再次出現打開了他愛情的心扉,也喚起了他的英雄主義本性。影片的愛情主題與反法西斯事業有關,不是單純的兒女情長,為了正義事業裡克將自己心愛的人伊爾莎和維克多送上前往裡斯本的飛機,擊斃了阻止維克多和伊爾莎離開的德國少校,如同在巴黎火車站的雨中的孤獨站立等待一樣,他在機場的黑夜中目送兩人離開。他為反戰事業“出了頭”,他為了正義事業犧牲了自己甜蜜的愛情,這種英雄主義的描寫和犧牲精神激勵了美國人,影片的犧牲精神愛情主題與隨後美國加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相吻合,堅決促成了影片的成功。事實上,影片從項目策劃、演員的選擇、拍攝過程、到影片的發行、上映,都與影片的二戰背景休慼相關,二戰的戰局變化和發展態勢助推了《卡薩布蘭卡》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是影片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而這種因影片時代背景促成影片大紅大紫的案例,在世界電影史上也是極其罕見的。

這部戰爭愛情史詩的一些幕後故事令人匪夷所思,亨弗萊·鮑嘉屬於大器晚成,他憑藉約翰·休斯頓的黑色流派電影《馬耳他之鷹》(1941)成名,當時已經42歲,成為了華納兄弟公司的一張王牌,英格麗·褒曼深知他的地位,為了更好地與鮑嘉形成默契,開拍前她反覆觀看《馬耳他之鷹》,兩人在《卡薩布蘭卡》的表演堪稱是戀人的典範,但實際上在幕後兩個人形同陌路,甚至到了互相併不講話交流的程度。參與影片拍攝的人都清楚這是一部華納兄弟公司的明星級別大片,但也僅此而已,影片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他們並不喜歡這次拍攝,也想不到影片會產生之後的巨大影響力。在影片製作完成後,女作家和製片人阿爾讓·哈梅茨寫道:“影片(拍攝)終於結束了,沒有人感到難過,大多數演員並不喜歡對方,(導演)邁克爾·柯蒂斯一如既往地對演員苛刻、殘酷。”

《卡薩布蘭卡》:二戰局勢發展如何助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導演邁克爾·柯蒂斯和鮑嘉、褒曼在一起

在20世紀20年代,好萊塢有五大電影製片廠,華納兄弟公司是其中之一,公司的運營理念倡導敢於冒險,在追求利潤的同時更多考慮的是社會良知和社會責任感。在電影開拍之前,《卡薩布蘭卡》劇本曾被推薦到米高梅老闆的辦公桌上,但因為覺得5000美元劇本版權費過高而拒絕購買,而華納兄弟公司則不同,看到劇本價值所在的管理者不惜付出2萬美元購得劇本,事後證明這筆冒險的收購物有超值,做出這個關鍵性決定的人是華納公司製片廠經理哈爾·瓦里斯。

《卡薩布蘭卡》:二戰局勢發展如何助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製片人哈爾·瓦里斯

哈爾·瓦里斯是一個傳奇電影製片人,他1899年出生於芝加哥(與亨弗萊·鮑嘉同齡),20歲單身匹馬獨闖洛杉磯,開始在華納兄弟旗下的一家劇院打工,他出色的工作表現引起了製片負責人傑克·華納的注意,把他調入製片宣傳部工作,僅僅幾個月的時間,他便被提拔為部門經理。1928年,他被任命為製片廠經理,他作為製片人的華納公司影片包括黑幫影片《小凱撒》(1931),《逃亡》(1932),《俠盜羅賓漢》(1938),但最為著名的還是他擔任製片人的《卡薩布蘭卡》。

1941年12月7日,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對位於美國夏威夷的珍珠港海軍基地發動突然襲擊,一天後,《人人都來裡克酒吧》劇本提交給華納領導層審議,後來哈爾·瓦里斯將影片名改為《卡薩布蘭卡》。在對影片的影響方面,哈爾·瓦里斯起到的作用甚至比導演邁克爾·柯蒂斯都要重大,他是影片的幕後操縱者和策劃者,這引起老闆傑克·華納的強烈不滿,兩人因為影片的拍攝多次發生激烈衝突,比如在裡克的飾演者選擇上,傑克·華納希望由喬治·拉夫特扮演,但哈爾·瓦里斯堅持認為亨弗萊·鮑嘉是最佳人選,他進而下令劇本創作者要為鮑嘉量身打造劇本,充分考慮他的表演風格和特點。

《卡薩布蘭卡》:二戰局勢發展如何助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邁克爾·柯蒂斯(左)、褒曼、哈爾·瓦里斯(右)

哈爾·瓦里斯不但直諫犯上,而且工作雷厲風行,精於謀略,曾經的宣傳工作經歷使得他的做法十分詭異,令新聞媒體和電影同行頭疼不已。在華納兄弟公司有大量的簽約編劇,他讓沃利·克萊恩和埃尼亞斯·麥肯齊承擔改編劇本的重任,但他們的劇本從來就沒有出現在導演的手裡,這只是哈爾·瓦里斯為了保密釋放的一顆煙霧彈。《洛杉磯記者報》大張旗鼓地報道了《卡薩布蘭卡》將由安·謝里丹、羅納德·里根和丹尼斯·摩根擔任主角,但最後證明他們並沒有出現在劇組當中。

1942年2月,兩位非華納兄弟公司簽約編劇出現在哈爾·瓦里斯的辦公室,他們是雙胞胎兄弟朱利葉斯·愛潑斯坦、菲力浦·愛潑斯坦,他們接手了劇本的創作,到4月份,哈爾·瓦里斯讓霍華德·科赫修改愛潑斯坦兄弟的劇本,裡克和伊爾莎在巴黎的戀愛劇情時間背景被設置在珍珠港事件之前。

雖然是三個人最終完成了劇本的創作,但進展緩慢,原因是哈爾·瓦里斯要求三個人分別在不同的房間進行創作,並分別向他彙報寫作進程,由他在中間潤色、協調和完善,他又徵召沒有被列入演職員表的凱西·羅賓遜參與劇本的改寫,這直接造成影片中許多經典臺詞出自誰之手各執一詞,難以對證。劇本在影片開拍前3天才宣告徹底完成,這在好萊塢的電影製作編劇歷史上也是極其罕見的。三個人共同分享了奧斯卡最佳劇本獎項,但因為哈爾·瓦里斯的另類操作,三人的內心五味雜陳,阿爾讓·哈梅茨認為《卡薩布蘭卡》是由三個具有反法西斯主義思想的男人創作的,風趣地暗指三人在創作過程中遭遇了哈爾·瓦里斯的“法西斯統治”。

《卡薩布蘭卡》:二戰局勢發展如何助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哈爾·瓦里斯與麗莎貝斯·斯科特在一起

亨弗萊·鮑嘉自《馬耳他之鷹》後成為了華納兄弟的臺柱子,受到同齡的哈爾·瓦里斯的格外賞識,在愛潑斯坦兄弟創作劇本之前,他的部分戲份已經在“獨裁”的哈爾·瓦里斯授意下秘密開始拍攝了。本來劇本中伊爾莎角色是一個名叫露易絲的美國女子,但哈爾·瓦里斯認為這個角色應該是歐洲人,因此瑞典女影星英格麗·褒曼得以來到劇組,但她不是華納簽約演員,她與大衛·塞爾茲尼克有合同在身,傑克·華納親自出馬,用女影星奧莉薇·黛·哈佛蘭換得了英格麗·褒曼, 為躲避納粹迫害的保羅·亨雷德擔任維克多角色,英國著名演員克勞德·雷恩斯飾演警察局長雷諾上尉,這一切人員的定奪都在哈爾·瓦里斯的掌控之中。

《卡薩布蘭卡》的拍攝過程也深受戰爭的影響,拍攝於1942年5月25日正式開始,此時歐洲戰場的戰爭形勢也開始逐步升級,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美國採取了預防措施,軍隊發佈了一些規定,許多生產原料用於軍需生產,美國居民日常生活實行配給制,到北非的卡薩布蘭卡拍攝已經是奢談,如同美國許多二戰影片一樣,影片只好在加利福尼亞華納兄弟的拍攝基地製作。拍攝地是無奈的選擇,但拍攝必須在下午6:30收工,這樣可以留有足夠的時間讓演職員在天黑之前回家,因為洛杉磯當時實施燈光管制,以確保日本軍隊的潛艇難以鎖定美國的貨輪。

為應對武器的大量生產,軍工廠招募了大量的人手,這使得影片的臨時演員都捉襟見肘,供不應求,影片中的納粹角色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德國逃出來的猶太人飾演的。電影膠片必須節約使用,影片中的飛機是紙箱板做的,影片藝術總監手裡掌管的長筒襪成為了奢侈品,甚至道具師手裡的香菸都是大家求之不得的黑市商品,這一切都為影片打上深刻的戰爭烙印。

《卡薩布蘭卡》:二戰局勢發展如何助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亨弗萊·鮑嘉劇照

影片的拍攝在1942年的8月底徹底完成,隨著二戰局勢的漸趨明朗,哈爾·瓦里斯已經感覺到《卡薩布蘭卡》是華納兄弟手中的一顆能夠引起巨大轟動的“超級炸彈”,果然如他所料,1942年11月盟軍在北非節節勝利,8日佔領了卡薩布蘭卡,這為影片的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宣傳窗口期,在卡薩布蘭卡家喻戶曉之時,1942年11月26日影片在紐約首映,瞬間引爆了一波波觀影熱潮。

在影片全面上映兩個月後,盟軍國家首腦北非會議在卡薩布蘭卡召開,羅斯福總統在赴卡薩布蘭卡同邱吉爾共同參加戰時會議後,要求在白宮上映並觀看了該影片。

1944春季,盟軍準備進入西歐戰場,徹底擊潰以德國為首的軸心國,與此同時,奧斯卡頒獎典禮舉行,眾多演員、攝影、剪輯、配樂獲得了奧斯卡提名,影片獲得了8項提名中的3項,如同是為慶祝二戰即將勝利的凱歌一樣。影片也取得了票房佳績,影片投入的預算是104萬美元,在美國首次上映票房即達到了302萬美元,在全球收穫了682萬美元的票房。

《卡薩布蘭卡》:二戰局勢發展如何助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邁克爾·柯蒂斯和鮑嘉、褒曼在一起

邁克爾·柯蒂斯執導的《卡薩布蘭卡》在很大程度上被製片人哈爾·瓦里斯在背後操控,他的越俎代庖行為在電影史上並不多見,他的工作方法獨樹一幟,具有冒險投資精神,對整體局勢發展有超乎常人的預判能力,是美國電影史上一位傳奇的“奇才”製片人。但這不能完全抹殺邁克爾·柯蒂斯的功績,將影片的戰爭背景所帶來的政治因素拋開,影片中浪漫的愛情故事是十分感人的,為愛情犧牲自己是全方位的,除了裡克和伊爾莎,維克多也做好了送別前二者攜手離開的心理準備,在特殊的三角戀情下,三人都為自己所愛的人考慮,寧願犧牲自己的幸福,甚至是生命。

影片故事在愛情主題中融入了正義、自由、忠誠等元素,劇情緊張,環環相扣,有德國納粹上校的反方人物,也有法國上尉作為友軍,有槍戰追逐,更有形形色色的追逐名利、唯利是圖的商人刻畫。即便是在攝影棚拍攝,但影片準確表達了北非的異國風情和人文面貌,伊爾莎逛市場一場戲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影片中只有裡克的朋友、黑人鋼琴師山姆的飾演者杜利·威爾遜去過卡薩布蘭卡,這在佈景和演員的感覺上帶來的難度還是不可忽視的,加上男女主角的明星效應,特別是瑞典女影星英格麗·褒曼的美麗、端莊、聖潔的古典美,分離時憂鬱迷離的眼神成為電影史經典片段,迷倒了無數人,她的表演給影片帶來了強大的號召力,影片歌曲《隨時間而逝》傷感動人,這些都是影片成功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卡薩布蘭卡》:二戰局勢發展如何助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英格麗·褒曼劇照

二戰的戰局形勢發展對影片有推波助瀾的作用,有評論認為裡克由中立的“我不會為任何人出頭”到轉向反戰,是美國由中立國家到參戰的宣言,這在很大程度上有過分解讀的嫌疑。影片從項目策劃、演員的選擇、拍攝過程、到影片的發行、上映過程,與許多歷史事件時間節點存在巧合因素,但在客觀上為影片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創造了成功的外在因素,《卡薩布蘭卡》因為影片背景和真實事件驅動,造就了影片成功因素是客觀存在的,是電影史上一個特例,可尋的同類案例實屬鳳毛麟角。但無論如何解讀,沒有人能夠否認《卡薩布蘭卡》在電影史上的恆久的藝術魅力,影片的重要地位以及對美國流行文化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持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